集團
熱門關鍵字: 電子銀行信用卡悅生活貴金屬

【鄉村振興/金融科技】以新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建行在行動

發佈時間:2021-03-17

建設銀行發揮科技優勢,打造線上線下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銀行服務模式,加強銀政企合作,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做好了服務重心下沉。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這也意味著我國的“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

而進入“十四五”時期的第一份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將“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這已經是一號文件持續第十八年聚焦“三農”議題。《意見》提出,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銜接過渡期,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援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金融作為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支撐,也將在接力助推鄉村振興中發揮關鍵作用。《意見》裏明確指出,金融業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援,同時,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

建設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黨建統領,體系化完善扶貧工作機制,積累了一批值得在全國推廣複製的內生式、可持續的精準扶貧模式。2019年11月,建設銀行率先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充分發揮三大戰略整體優勢,以新金融行動在鄉村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探索活動,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線上線下服務好“三農”

“這個建行POS機真不錯,小額取款、轉賬,繳水費、電費、社保、醫保,甚至能預約門診、查詢高考成績……什麼都能辦,幾分鐘就辦完了。”湖南省洪江市車力溪村雖然地處雪峰山上,但當地村民享受到的金融服務和城市居民相差不大。

近年來,建設銀行統籌推進線上線下金融服務建設,在未設立金融網點的縣域鄉鎮農村地區,與當地村委會、村口超市、衛生診所、退役軍人服務站等第三方主體合作,建設“建行裕農通”(以下簡稱“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為周邊鄉鎮村民提供取款、轉賬匯款、繳費等便民金融服務。

截至2020年末,“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總數超過54萬個,覆蓋全國80%鄉鎮及行政村,活躍率95%,累計服務農戶3444萬戶,提供了超1.74億筆惠民便民交易服務。

而為了讓村民更好地體驗“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的現代化便捷,建設銀行以網際網路思維,搭建了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讓涉農市場主體可線上上自主獲取“賣、貸、繳、找、看、辦”等各項金融服務,使其真正成為“農村新農具,農民朋友圈”。

截至2021年2月21日,建行“裕農通”APP點擊量達到1114萬次,累計註冊用戶23.49萬戶,實名用戶12.38萬戶,註冊實名率56.7%;累計辦理繳費10.14萬筆。

建設銀行連接線上線下打造的“裕農通”服務平臺,以舉重若“輕”的服務模式,減輕了終端金融服務管理和維護負擔,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輻射的深度和廣度,為在鄉村振興中服務好“三農”,構建了較為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

因地制宜延長生態鏈

 “今天茄子收購價是1塊9。一車凈重336斤,過兩次磅,刷一次卡,收款資訊就發到手機上了!”山東壽光某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楊艷春表示,自從用上這個“智慧秤”,系統自動記賬、報數、結算金額,合作社和菜農之間基本沒糾紛了。

在“蔬菜之鄉”壽光,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推出了系統內首個智慧農業産業鏈生態場景項目——蔬菜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對蔬菜生産的標準化、交易的透明化、監管的數據化、流通的可溯化進行智慧管理,實現了各環節的有機串聯。

楊艷春所説的“智慧秤”是蔬菜智慧管理服務平台中的“蔬菜交易終端系統”。農戶們來蔬菜合作社賣菜,只需要過完磅,劃一下卡,前端LED顯示屏和後端系統就能即時統計出每個農戶、合作社的交易數據。而農戶自己也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式看到賣菜款,並根據市場行情,調整賣菜時機,極大提高了蔬菜交易效率。截至2021年2月末,壽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蔬菜交易20.41萬筆,交易量1.95億斤。

  各地區鄉鎮之間發展存在差異,建設銀行各分行在解決區域金融服務痛點時,採取了因地制宜、差異化探索路徑,有效延長了農業産業鏈條。

在內蒙古自治區,建設銀行內蒙區分行依託建行“裕農通”APP本地化平臺“奶融通”,連通財政資源和金融資源,為農戶、小微企業及農村全客群提供惠農服務,並創新設計了系統內首個生物資産抵押貸款産品——“奶牛抵押貸”,幫助中小養殖場解決改造升級問題,引導當地奶業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

同時,內蒙古區分行還在呼倫貝爾阿榮旗專門成立了“阿榮旗奶業振興專業支行”,為當地奶業發展提供全産業鏈服務,通過“善融商務”平臺,為奶製品、農副産品拓展銷售渠道。

 “我第一次感覺到‘希望’離我可以這麼近。”阿榮旗霍爾奇鎮榮花村農民張富成表示,建設銀行不僅解決了貸款難題,還讓他們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人也能夠近距離了解金融政策,享受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打通銀政企

坐落在廣州白雲機場附近的鳳和村,兩年前還是“空心村”。鳳和村黨委副書記曹佩民是1997年嫁到這裡的。據她介紹,這裡以前連通往外面的水泥路都沒有。大量村民外出務工,村裏超過三分之一的房子都是空著的。

在國家“租購並舉”要求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廣州分行加強銀政企合作,為總投資9.7億元的鳳和村項目提供了近70%三舊改造貸款,以“鄉村振興+住房租賃”的模式,將村內空置房資源進行優化改造,發展長租公寓、商務辦公、商業、旅遊休閒等項目,不僅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穩定收入,還通過改善鄉村環境,培育引進了一批創新創業企業。

如今,百年古村煥發新活力。2020年,鳳和村入選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評出的首批100個廣州網紅打卡地,還收穫了“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的新名字。

而在金融科技試點先行的湖南,建設銀行湖南分行在“裕農通-金湘通”基礎上,嵌入了由建設銀行獨家承建的智慧政務系統,橫向覆蓋政府各部門、縱向貫通省市縣鄉村,將基層政務服務和便民金融服務有機結合,為當地村民打造出了近在咫尺的“村級智慧政務大廳”。據“裕農通-金湘通”數據顯示,目前交易量中民生類交易佔比近60%。

作為國有大型銀行,建設銀行立足自身金融優勢和鄉鎮發展差異,為解決制約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金融短板,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並通過借助數字化科技,強化銀政企合作,為金融服務向鄉村下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打好了紮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