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
熱門關鍵字: 電子銀行信用卡悅生活貴金屬

【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丨讓水鄉成為能自主“呼吸”的生態家園

發佈時間:2021-10-18

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將於2021年10月11-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兩階段在中國昆明舉行。建設銀行秉承社會責任與大行擔當,不斷加大綠色金融的投放力度,以新金融行動助力生態環境改善目標的實現,為發展生物多樣性和綠色金融貢獻大行智慧與力量。

近年來,建設銀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擔當起環境保護大行責任,結合自然生態治理領域突出問題,因地制宜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助力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湖南省常德海綿城市建設是響應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號召的重要舉措,提倡將城市雨水自然積存、滲透、凈化,優化周邊水質環境,促進生態物種和諧共生。建設銀行創新信貸投放方式,成立了同業首筆專門用於支援海綿城市建設的綠色産業基金,為保護當地生態系統多樣性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援。

水鄉成隱患

湖南省常德市深處洞庭湖區,區域內共有河湖面積78萬畝,年均徑流總量1356億立米,佔洞庭湖年均入湖徑流總量的48%。常德人與水共生,水患、水災就猶如一個魔咒,困擾常德人民多年,當地人形容“常德最大的市情就是水情,最大的憂患就是水患”。1996年,常德發生大小水災險情7500余處,其中潰垸性大險27處,29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70億元。1998年常德又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全市248萬人口受災,出現多處潰堤等特大災情,直接經濟損失90多億元。城市內澇也曾經困擾常德多年,每逢暴雨,市區必定街巷積水,道路無法通行,居民家中進水,嚴重影響生産生活。

生活垃圾污染水源也是老大難問題,常德市內水系發達,新河、白馬湖、穿紫河、柳葉湖、沾天湖等湖泊、江河相互連通,污水源源不斷通過洞庭湖流向長江。穿城而過的穿紫河,由於20世紀80年代的城市擴展被填埋,分割成了多段水體,受垃圾與沿岸污染影響,穿紫河生態嚴重惡化,水體黑臭,曾一度被稱為“黑臭河”。

加強水資源治理,建設“碧水、藍天、白雲、青山”的生態環境成為常德人民的迫切需要和市委市政府的強烈願望。2015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將常德市作為16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之一,為常德市水災防治、生態修復帶來了新的生機。

但資金問題成了新的難題,根據規劃,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涉及110個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這對一個內陸地區的三線城市而言,壓力很大。

水滴終穿石

建設銀行一直高度重視常德市的水患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在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申報過程中,在湖南省分行層面成立專項服務團隊,抽調最強力量開展攻堅,研究海綿城市相關政策和國內外相關建設方案,第一時間對接當地政府,反覆與客戶溝通,充分了解項目初步安排和客戶需求,協助客戶高品質完成了海綿城市的試點申報。

在常德市成功納入試點城市後,建設銀行繼續為客戶提供項目融資方案諮詢,經過認真研究、仔細比對各類融資方案,最終提出用産業基金的模式創新來解決資金問題。建設銀行由資金的提供者轉變為投融資服務的供應商、金融平臺的牽頭方與協調人、撮合者。常德市最終與建設銀行簽訂了銀政合作意向,在建設銀行的牽頭下,産業基金引入多樣化的社會資金,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來源渠道。

水善利萬物

海綿城市基金成立後,建設銀行加強資金監管,按照項目進度合理調度資金,確保資金全部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上。相關項目建設主體改造河堤、廣種水生物、疏通河道、增加調儲容積,修建地下管網和新型雨水泵站、改造排水口、建設生態濾池,積極做活“水文章”,讓常德遍置“海綿”體,遠離內澇和水災,真正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經過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常德市實現了河道清潔、河水清澈、河岸清新;柳葉湖碧波盪漾,魚翔淺底;穿紫河楊柳拂面,水流潺潺;街頭公園水清景秀,鳥語花香,一派自然和諧景象。如今的常德,從湖泊水系到公園綠地、從城市主幹路到街頭巷尾、從公建區到社區,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因為海綿城市建設而悄然發生著變化。

治理後,常德市的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全面提升,一級水源保護區水質達到II類,常德境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如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金錢松、野生銀杏樹、紅豆杉和大型貓科動物雲豹、白頸長尾雉、林麝等群落種群、數量均呈上升趨勢,野生鴛鴦、野生大鯢等多年少見的瀕危物種也頻頻出現,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新的生態系統在這裡悄然萌生,落霞與群鷗齊飛之景得以再現,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常德市已成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公約》的三大主要目標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公平和合理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産生的惠益、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 “COP15”),受疫情影響推遲至2021年10月在雲南昆明召開,將是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會議將確定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展望205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