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質:
債券型基金弱市中好賺錢嗎?
 

“降息時代,還有什麼可以投資?”這恐怕是不少投資者目前提出的疑問。當銀行理財收益率下滑、股市長期低迷、信託風險陡增,幾乎所有的投資品種都失去吸引力時,債券市場則異軍突起,成為現階段市場的領頭羊。

數據顯示,截至731日,標準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僅為0.45%,而一級債基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則達到6.12%,二級債基收益率也有5.4%,遠遠超過股票型基金。

債券型基金真的是弱市中最好的賺錢工具麼?

2年半債基規模擴張170%

近期,上證國債指數和企債指數紛紛創出歷史新高,在賺錢效應的吸引下,一批新基金也希望能夠參與其中分一杯羹。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近期發行的28只基金中,共有8只基金為債券基金。

2010年開始,A股市場經歷自1664點強勁反彈後的再度下跌。在避險情緒的推動下,不少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到債券市場。股票和債券的這種蹺蹺板效應顯得尤其引人注目。

這次資金從股票向債券的轉移也引來了基金公司的廣泛參與。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共計有大約100只債券基金面世,這一數量相當於前10年債券基金髮行數量的總和,債券基金成立規模合計超過1700億元。而迄今為止,國內債券基金髮行總規模還不足2700億元。短短2年半的時間,債券基金成立規模就擴大了170%

財通基金基金經理曹麗娟表示,近幾年來,A股市場持續不景氣。基金公司發行股票型基金非常困難,而債券市場則處於牛市。

她表示,雖然和股票型基金相比,債券基金賺錢並不多,但這些年國內債券市場獲得了很快的發展,債券市場的擴容吸納了新增資金的進入。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的蹺蹺板效應,因而在股票不賺錢時,更多的資金也願意流進收益穩定的債券市場。

企業債助推債基業績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90只企業債獲批發行,共籌資3337.9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只有54只企業債發行,籌資金額為1908.7億元,去年全年企業債發行總額僅為3516.3億元。無論是從發行數量還是發行金額上來看,今年上半年企業債的發行規模都遠高於去年同期。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吳志紅表示,通脹率下行導致企業債投資需求增加、同時債券融資較銀行融資成本更低已成共識,以及中石油和國家電網打破舊例于上半年發債,這三個因素共同導致了今年企業債發行的火爆。

“與銀行貸款相比,企業債發行成本較低;貸款的數額相對較大(一般大於5億)、期限較長(510年);募集一次性到位、償還方式靈活,這些都使得符合條件的企業更樂於發行企業債”。

數據顯示,所有公佈業績的債券基金總規模達到2669億元。其中債券基金配置的企業債市值達到1900億元,佔基金總規模的比例已高達71%

債基高收益怎麼來?

市場公開數據顯示,自7月份以來,共有四隻基金出現首發當天一日售罄的現象。其中三隻均為擁有固定收益類的債券型基金。確定性高的收益預期是這三隻基金各自大受市場追捧的最突出看點。

這些債券基金是通過哪些秘密武器來博取風險較小、確定性較高的收益呢?

吳志紅介紹,“簡單來説,主要取決於三大投資利器,即投資券種的票息收益率、是否採用封閉運作方式、是否能夠充分運用杠桿操作。”

首先,債券投資最根本的收益來自票息收入,從收益率對比數據看,中低等級信用債的到期收益率已經超越6%。從數據對比看,主投中低等級信用債的債基,其預期收益的起點要高於一般債券基金。這也是當前多家券商研究所集中看好中低等級信用債的原因。

其次,如果説中低等級信用債確定的高票息到期收益率,是債基取得6%年收益率的基礎,封閉運作則是充分分享高收益券種的充分條件。對於債券型基金來説,封閉運作提升投資組合穩定性,有利於提前測算獲得清晰的組合收益預期,減少因資金進出所帶來的被動買賣,既能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又可以減少資金閒置,對於提高基金收益有利。

最後,在封閉運作基礎上,由於債券可作為質押品融資,因此管理人可以充分運用杠桿放大收益。杠桿操作是封閉債基爭取高收益的最大秘密武器。

因此可以總結出一條規律,當擁有這三大利器後只需把握好最佳入場投資時機,博取高收益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隱憂不容忽視

不過,雖然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債基有著較好的投資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忽視債市所潛藏的投資風險。也許這種風險對於老債基顯得不那麼重要,畢竟他們的收益可以依賴於所持有優質債券的票息收入,但對於尚是“白紙”一張的新債基來説,卻是暗藏殺機,不得不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

這種風險,主要體現在近來債基越來越被重視、並且成為債基超額收益主要來源的信用債上。

在去年三季度以來的債市飆漲中,許多高評級信用債價格攀升,至目前這類債券的收益率已經大幅收窄,甚至已經包含了對央行繼續降息的預期,很顯然,對於新債基來説,高位建倉這類債券需要冒更大的投資風險,而所獲得的卻是低於其他品種的收益率,並不值得它們放手一搏。

在此背景下,目前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中低評級信用債,便成為新債基眼中的“香餑餑”。然而,在經濟不斷下滑的趨勢下,投資中低評級尤其是低評級信用債,有可能存在超出預期的投資風險。

在風險日益凸顯和業績排名雙重壓力面前,不同的新債基或將有不同的選擇。許多新債基基金經理就表示,從收益率角度而言,中低評級信用債依舊具有相當誘惑力,而在政府刺激經濟意願增強的背景下,中低評級信用債的風險或許沒有市場預期的強烈,因此,仍將會重點配置中低評級信用債,以提升新債基建倉後的收益。

但部分新債基的基金經理卻從謹慎的角度考慮,在建倉初期重點配置如短期融資券等利率産品,待市場回調後,再擇優佈局中高級信用債。在他們看來,中長期的持續穩定回報遠比短時間的業績排名更為重要。

對此,吳志紅指出,由於風險認識不同,新債基的基金經理在後市操作上將有明顯分化,而這種分化,不僅有可能顯著拉開新債基的收益率,還有可能造成部分債基的短期浮虧。因此,對於伴隨熱潮涌入新債基的投資者來説,還需要做好對新債基建倉步驟和方向的跟蹤,充分了解自己所持有債基的收益預期和風險水準,這才是真正對自己投資負責任的態度。

事實上,對於投資者和基金業而言,需要思考的遠不止這些。過往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市場熱情嚴重過度的時候,往往是市場見頂的時候,基金産品的規律也是如此。如在2007年股票型基金動輒百億發行量之後,持有人面對的便是慘痛的長達數年的深套。而今,投資者蜂擁買入債基,也同樣存在著不小的投資風險。(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