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質:
舌尖上的酒窖旅行:富隆酒窖永遠做個拓荒者
 

在繁華緊密的商圈中,有一家酒窖靜靜的佇立在那裏數十載。當中國葡萄酒市場還處於懵懂中,每人平均年消費量不足0.2升,絕大多數消費者甚至還搞不懂紅酒的文化時,富隆酒業在1996年成立了,邁出了中國進口葡萄酒的“阿姆斯特朗之步。” “幹紅”在那一年才剛剛開始流行,其不菲的身價也折射出當時市場對葡萄酒産品的陌生與迷茫。時至今日,富隆酒業也已經擁有國內最大的進口葡萄酒零售網路,覆蓋100多個城市,下轄230多家連鎖加盟零售商,並創辦了富隆葡萄酒慈善基金。正如十多年前富隆的那一小步,卻成為鑄造中國葡萄酒業輝煌成就的一大步。

富隆酒業在北京有兩處酒窖—金融街和希爾頓酒店一層大堂,這兩片區域雖談不上時尚聚集地,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商圈中的聚寶盆,蘊含著低調的奢華,這與富隆酒窖的內涵不謀而合。

如今已經成為國內酒窖“大佬”級的富隆,在十多年前為何要涉足國人完全陌生的葡萄酒行業?而堅持走過風雨十六載,如今的反傾銷又會對完全依靠進口的富隆造成多大的影響?帶著這些疑惑,走進了金融街富隆酒窖。

1996年,“幹紅”在國內剛剛開始流行,物以稀為貴,其不菲的身價也折射出當時市場對葡萄酒産品的陌生與迷茫。每人平均年消費量不足0.2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富隆酒業成立了。

翻開葡萄酒行業最具影響力的雜誌《Decanter》,裏面有每兩年評比一次的全球葡萄酒行業最有影響力人物榜單,榜單裏名宿如雲,法國總統薩科奇、著名酒評人Jancis RobinsonHugh Johnson、歐盟農業發展委員Mariann Fischer Boel。但讓人詫異的是,與上述大牌一起登榜的還有一位中國人—沈宇輝,富隆酒業的總裁。對於他,雜誌的評價是:敢於提出創新概念,在中國葡萄酒零售行業表現非常優秀。

一個隱秘的酒業帝國,在堅守16載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而其中的苦澀,只有經歷者才有發言權,如同富隆酒窖金融街店董XX店長説的那樣,“從最開始吃螃蟹的人,成長為最資深的從業者,在這條崛起的路上,難免要面對無數次的市場、同行以及發展的困阻,我們一直在創新自我、突破自我,要將這個先行者做好。”

如今,在國內進口葡萄酒領域中,富隆酒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佬”,而每一個行業都有“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倒在沙灘上”的先例,如何面對市場的考驗,提升品牌形象,是富隆的又一次大考。對此富隆酒業市場部姚穎女士表示:“作為一個朝陽行業,葡萄酒在中國真正流行起來也不過近10年而已,進口葡萄酒相對來説門檻很低,國內很多同行在選酒上往往只注重價格,而忽略文化,其實賣進口酒是在賣文化。

2006年,富隆經歷了一次重大轉型:在原有的酒店、批發、招商等業務基礎上,全力打造連鎖終端加盟體系,首創酒窖、酒屋和酒坊三種加盟店舖形式,向進口葡萄酒零售市場進軍。最終形成了如今全國100多個城市的經銷網路,200多加盟連鎖店的零售店舖。每一位去過富隆酒窖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對比一般的酒窖、會所,富隆的品種更加齊全,擁有專業的服務人員。這裡葡萄酒的種類非常豐富,按照含糖量分有幹、半幹、半甜、甜葡萄酒;按照顏色分紅、白、粉紅葡萄酒;按照釀造的工藝分:靜態酒、汽酒、香檳和波特酒。姚穎表示,富隆的賣酒方式跟其他酒窖存在很大的區別。富隆的管家式行銷深受顧客喜愛,在這裡我們不是在推銷紅酒,而是根據顧客的喜好為他找到最理想的飲品。富隆的顧客大多數都是會員,從富隆的專業角度,給客人第一時間介紹文化,乃至於各個國家葡萄酒的專業介紹。即使她是一位愛好者,或者從未喝過紅酒的人,他也能從對比中尋找到自己的最愛。

今天已星羅棋佈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繁華商業地段的富隆酒窖,每家店內都24小時恒溫存放著數千瓶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這裡既有全天候溫控裝置,又有各式的進口芝士、上等魚子醬、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等佐酒小食,還有專業的水晶酒杯酒具,訓練有素的侍酒人員會為客人挑選符合需求的産品,併為堂飲顧客提供專業侍酒服務。

作為推廣文化的重中之重,行業拓荒者的富隆,首先推出了《富隆酒鑒》、《葡萄酒鑒賞手冊》和內刊《美酒生活》,這些介紹葡萄酒知識和酒莊常識的雜誌,內容上以堪比專業雜誌。雖然現在只是在會員、以及合作場地內免費發放,但葡萄酒的文化氛圍已深入每一位富隆人。董XX説:富隆有自己專業的葡萄酒培訓課程,我們在賣葡萄酒的同時,也會請很多的人過來品嘗,做一些活動。有了品牌與活動的聯繫,才能形成良性迴圈,願意喝紅酒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面對未來的市場前景,姚穎説道:“當消費者學會從品質享受與文化體驗的角度出發,去精心選擇一款最適合自己的酒時,我們也就達到了新的高度。”

 “井噴期的繁榮過後,這個行業必然要向著理性的方向回歸,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尖子企業才是舞臺的主角。”這是上一次富隆酒業總裁沈宇輝接受採訪時所説的結束語。如今新的難題到來,富隆又該如何面對,何去何從?

在中國內地剛萌生的葡萄酒市場中,富隆優勢巨大卻並沒有高枕無憂。在大多數酒窖還在追逐八大名莊頂級酒作為收藏品的時候,富隆既不會扎堆在高端名莊産品,也不會依靠低端産品追求銷量的上升。在富隆看來,高端産品量産少、價格高,供貨不穩定,銷量難以保證,而低端酒在中國市場上價格浮誇,未來毛利肯定會降低,隨著人們對葡萄酒認知增加,勢必被打入冷宮。不得不讚嘆富隆的遠見,隨著國內葡萄酒市場的紅火,進口酒逐漸佔領了市場。

911日,中國酒業協會代表國産葡萄酒行業,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商務部對原産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儘管目前尚未正式立案開展調查,但“雙反”已經激發市場對進口葡萄酒暴利神話破滅的遐想。

對於反傾銷案的影響,董XX説道:“其實反傾銷案對富隆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由於各個行業競爭力都很厲害,隨著國內葡萄酒業的發展,競爭也越來越多,但作為國內葡萄酒業的”老字號“,富隆還是很穩定的,而且早已準備好接受這次挑戰了。06年的變革使富隆從單一進口商兼經銷商,轉變成了進口、經銷、零售為一體的葡萄酒機構。由進口商到總代理,再到分銷商,最多可能産生倒六次手的情況,而富隆簡化了這些程式,越到後面利潤越高,但如果減少環節,定價低了,利潤也不會降低多少。而一些規模較小,行業積累經驗較少的公司,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在這樣嚴峻的競爭形勢下,其實對於行業來説也是有利的,將環境凈化的得更加理想。”

或許就像沈宇輝總裁説的那樣,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尖子企業才是舞臺的主角。

 2011年中國葡萄酒消費發佈的數字是500多億,這一數據揭示的正是行業發展的高速性,葡萄酒風暴最早從沿海城市颳起,歷經廣州、溫州等地之後逐漸登陸內陸城市。而翹楚非富隆、ASC等莫屬。全國現在共有多少家進口商很難被準確估算,業內人士給出的判斷是800010000家,但這個數字無疑還在持續上升。同樣有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問題是,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僅佔國內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每人平均每年消費大約半瓶葡萄酒,僅為世界的6%,對比龐大的人口基數,這個數字過於微小。

如何在亂世中穩定不被淘汰?富隆酒業市場部姚穎總結道:“優勝劣汰是市場的準則,葡萄酒行業其實並非僅是那些年銷售額上億者的遊戲。資金門檻低是這個行業最大的麻煩,很多人都進來淘金,同質化嚴重已成為很多公司的硬傷,都做著幾十元買入、十倍賣出的美夢。但平均利潤大小不好判斷,有些人大量囤貨,有些人又拼命賤賣,市場價格比較混亂。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富隆更願意在當一次拓荒者。未來仍要做大葡萄酒連鎖市場,而依靠的依然是自己的三把利器:靠文化傳播建立品牌忠誠度;為客戶提供葡萄酒知識和專業培訓;讓自己的産品走專業化路線,避開商業性酒廠的“通路”銷售方式。”

曾幾何時,國外風投十分看好中國葡萄酒市場,每年動輒56千萬美金的投入市場,而如今物是人非,期酒投資市場的冷清,如果股市經歷牛市一樣陷入了低谷。對此完全依靠進口的富隆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葡萄酒投資的減緩,泡沫被打碎,市場恢復平態,如今熱度實屬正常。前幾年大有賺頭的葡萄酒投資,更多的是被炒作起來的,在裏面存在大量的泡沫,已經超過了葡萄酒投資的正常趨勢。現在,因為媒體的正面宣傳增多,大家對葡萄酒的認知更為明確、清晰,加上國內假貨氾濫的影響,使得投資者更為理智。現在與其説是熱度減緩,不如説是恢復了常態。

採訪結束後才發現入秋的風,不刺骨但讓人心裏發寒,就如同今日的國內葡萄酒市場一般,混亂不堪但不危及生命。遠遠望著靜靜佇立在繁華商圈中的富隆酒窖,低調卻又不失奢華,經歷了十六載的起伏,此時富隆得到的是一份淡定,榮辱不驚的信念。當潮水退去後,堅挺在沙灘上想必依然有你,到那時再當一回拓荒者。(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