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間接影響更甚

發佈時間:2008-12-24

 

■ 叢菡 章俊

 

源於美國次貸市場的金融危機,已經帶來美國經濟的急劇減速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是否能“獨善其身”?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認為:“在整個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它在分享全球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會受到全球危機的影響。所以,期待中國經濟能獨善其身是不現實的。”是的,中國經濟已經不可避免的捲入到這場金融風暴之中,股市的低迷、房價的下跌……無不在提醒著人們這場危機的到來。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直接影響是我國銀行購買美國抵押貸款證券所蒙受的損失,這種損失比較有限。然而,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間接影響要遠大於直接影響。

宏觀調控政策的衝突

當前中美兩國經濟形勢的差異在於,美國受次貸危機和金融困境的影響,經濟增長放緩,防止經濟衰退是美國當前的迫切任務;中國則因經濟增長偏快,有通貨膨脹的苗頭,因而以防止經濟過熱和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為主。這樣,兩國宏觀調控措施就發生了衝突:美國方面為刺激經濟正在大踏步降息,增加流動性;我國為使經濟降溫本應提高利率,緊縮流動性,但是受美方降息的制約,這一行為很難實現。同時,美國降息所導致的美元貶值,正迫使人民幣加速升值,而外界對人民幣升值的單邊預期,已使熱錢加速涌入,增加了防止明顯通貨膨脹的難度。

推動中國股市大幅調整

目前,中國的股票指數較去年高位已跌去近70%。中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和環境成本的持續上升,成為影響上市企業利潤的兩個重要因素。貿易問題抑制出口,而出口對許多行業至關重要。此外,2007年秋季開始,一些國企首次向國家支付紅利,這會減少其留存受益,從而迫使它們重新通過金融機構為其固定資産投資籌集資金。進而,這種情況又抑制企業的投資,並減少佔營業利潤很大一部分的備抵折舊。另一方面,生活成本、尤其是食品價格的攀升正在抑制居民進一步購買股票的慾望。除了次貸市場自身的困境之外,美國的需求也出現收縮,減少可用於QFII的資金規模,並使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財務報告更加挑剔。總之,2008年中國A股市場的調整,次貸危機的影響是關鍵原因之一。

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

次貸危機使美元疲軟態勢加劇,美元持續貶值,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截止081220,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已達到6.8447元兌1美元,20077月底的7.5737元兌1美元升值超過了9.2%。人民幣升值雖然有利於我國以更便宜的價格進口更多的外國商品,但卻不利於我國商品的出口。由於人民幣升值,中國企業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計算價格會上升,從而降低我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並導致我國出口的下降。上海美國商會和美國博思艾倫諮詢公司的聯合調查報告認為,半數以上的在華外國廠商都認為,我國正在失去對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國家的競爭優勢,而人民幣升值使出口産品成本增加是主要原因。

中國房地産市場風險加大,美國次貸危機的誘因與我國銀行業存在的問題相同:房價虛高,房地産泡沫的不斷膨大,利率的不斷調高。而且,由於房地産貸款在我國銀行信貸資産中佔比較大,一旦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將商業銀行拖下水。嚴峻的形勢使我國政府更加重視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調控力度不斷加大。作為中國房地産信貸的債權人,銀行更加謹慎地看待債務人的償還能力,從而緊縮信貸規模。同時,次貸危機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購房者的心理預期,持幣觀望態度瀰漫,從而使得我國房地産市場2007年底以來交易低迷,有價無市,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降,房地産市場調整初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