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金融海嘯下的“信心”與“道德”

發佈時間:2009-03-04

■ 羅劍

    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1月份拋出的“金融海嘯第二波”論似乎越來越得到現實的應驗,人們都在擔心著,但是不管怎麼樣,《中國證券報》通過對若干專家的訪談,得出了一個結論——在第二波中,中國雖“不能獨善其身,但也不會傷筋動骨”,這也算是給我們的一個安慰吧。

    在此,我想説的不是那些高深的經濟學詞彙,只有兩個詞——“信心”和“道德”。

    在趙丹陽宣佈清盤退出A股市場以後,我們絕大多數的A股投資者都認為他錯了,人們更願意聽那些“A股還會上到多少多少點”的言論,大家都信心滿滿,並且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信心”,所以,不管趙丹陽怎麼説,怎麼做,中國股市還是走出了與眾不同的“中國特色”,那根A股的曲線,在“信心”的支援下還是頑強的向上延伸了好長一段時間。

    在若干個月以後,地球的另外一面,當雷曼導致華爾街崩盤以後,花旗銀行創造了股價三天跌去50%的記錄——雖然它的管理層選擇增持股票來表達自己對花旗的信心。但是當未知因素帶來市場恐慌;當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貸款以及商業貸款狀況均可能惡化,銀行業可能繼續巨虧的情況下,“信心”已顯得不足。而在這裡,未知因素其實也就是源於人們對於道德缺失而導致的信心缺失——還有多少因為害怕自己既得利益損失而不願意也沒有公開的黑洞呢?人們甚至對上市公司公佈的資訊都産生了懷疑的時候,那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啊!説到這裡,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這樣一個觀點:“信心”是需要“道德”來支撐的。

    歲末年初接連爆出的若干欺詐案其實也從另外一方面印證了這樣一個觀點。而這些欺詐案浮出水面,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解釋“第二波金融海嘯”——隨著各國政府不斷出手拯救經濟、那些失德的人也暴露出來,輿論的力量讓他們各種違背道德的事情越來越少,當那些高管不再敢開私人飛機參加會議,不再敢拿天價年薪,甚至不再敢進行豪華旅遊的時候,出於天然的對政府的信任,人們信心逐步的恢復,而這表現在一些經濟指標上就會出現好轉。但是在善良的人們以為失德的小人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時候,猛然間發現還有隱藏更深的缺德事一個接一個的出現,這時候,我們這個地球村裏的村民,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抽回能夠抽回的投資,減少可以減少的消費,從而導致整個村子裏面“能用的錢”越來越少——消費越來越少,産品越來越賣不動,企業利潤不斷下滑,而為了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很可能接著又有裁員行動,人們更加悲觀,於是更加謹慎的對待自己手裏面的錢,消費更少,市場上的産品更滯銷,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干預的話,這必定會形成另外一個惡性迴圈,説它是“金融海嘯第二波”一點都不為過。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一句流傳于中華民族的古訓,“富而有德”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談論,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聖經裏面有這樣一句話“用劍者必死於劍下”,當你竊取了別人財富的時候,是不是該想一下日後會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償還呢?雷曼的轟然而倒也許就是一個警示吧!

    遠大企業的總裁張躍説過一句話:我相信道德一定會最終帶來財富。我覺得全世界的商人都應該認真體會一下這句話的含義,這可能才是遠大可以傲視群雄的根本原因。當謊言與冷漠還沒有離去的時候,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的海嘯都有可能會隨時出現,而撥開眼前的迷霧,清醒的人應該明白,道德的回升可能才是化解我們面對的危機的根本之道。

(建行貴州省分行個人金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