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夫,神話? 騙局
麥道夫事件的起因是由於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在2008年11月27日派出董事Rodrigo Echenique去見麥道夫。儘管目前Echenique同麥道夫談話的細節還存在著爭議。但有知情者透露,正因為“似乎已嗅到不對味兒”的桑坦德銀行試圖從Optimal基金撤資,才最終導致麥道夫讓兒子報案,騙局全面曝光。正如麥道夫親口所言,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的投資管理和諮詢業務,實際上是他自己炮製的一個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 “龐氏騙局”!就算麥道夫用“內部消息”交易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在鄉村俱樂部和日內瓦湖邊,大多投資者還是會渴望地詢問:我如何可以分一杯羹!
麥道夫證券奇才
內斂的“伯尼”
魅力老頭伯納德·麥道夫被他的投資人親切地稱呼為“伯尼”。胖胖的、笑起來很可愛的猶太人“伯尼”,在很多人眼裏,幾乎是一個無懈可擊的人,是大家的好朋友,也是家族基金的可靠委託人。在佛羅裏達以及紐約的猶太社區裏,麥道夫被很多人視為投資領域的“上帝”。麥道夫的基金,被圈子裏的人簡稱為“猶太基金”。
麥道夫的名片上沒有任何頭銜。一位經常在棕櫚灘見到麥道夫的對衝基金客戶顧問回憶道:“每次在雞尾酒會見到他時,他總是躲在角落裏,從不主動搭訕,大多情況下都是投資者將他團團圍住。”麥道夫經常對他的一位飛行旅伴説:“他最不喜歡站在無影燈下。”棕櫚灘的一位為麥道夫服務了17年的理髮師,對麥道夫讚不絕口,稱他是“非常Nice的紳士”。而且據他的回憶,麥道夫給小費永遠是20%,不多也不少。麥道夫熱愛高爾夫,雖然他已經年屆70,卻常出現在佛羅裏達和紐約的各個高爾夫球俱樂部裏。麥道夫是一個高爾夫球老手,長期以來,他的成績都能穩穩保持在82~88桿之間。
大學同學的印象
20世紀50年代,為了省錢在猶太人中非常盛行到南方去讀書,因為那兒的學費便宜。所以麥道夫也先選擇了南方的阿拉巴馬大學,他在那兒上了一年後,轉學到長島的霍夫斯特拉學院。麥道夫曾對他最好的朋友袒露,他未實現的人生夢想之一就是考進斯坦福大學或全美一流的沃頓商學院。而麥道夫在華爾街的成功,多少使他積壓心頭的名校情結在一定意義上得到緩解,但他並不滿足,他還想要更大的成功和榮譽。他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權力欲使他充滿著激情與焦慮,他一直想向世人證明,他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物。
現為洛杉磯兒童飾物生産商的Jay Salkin回憶道:“在校期間,麥道夫加入了猶太男大學生聯誼會。加入聯誼會前要有實習期,工作就是擦地板、打蠟,麥道夫幹得非常起勁,給人留下極好的印象。”
Jay Salkin也曾是這個聯誼會的會員,他感覺麥道夫似乎在社交上總有一套,他回憶起當年學校舉辦的盛大舞會:“記得麥道夫從大老遠的紐約帶來一個靚女,在舞會上光閃耀人,讓所有人為之一振。”
麥道夫的同學Martin Schrager,現在是佛羅裏達塑膠回收行業顧問,他對麥道夫的印象也是非常好:“他很正直,聽別人説起他是騙子,簡直難以置信。他太不像個能夠玩轉華爾街數百億美元的傢夥。我還是數年前在佛羅裏達聽到了他的消息,我的會計師是他的顧問。我投資了一小筆錢,那時還是通脹盛行的年代,吉米·卡特當總統,利率高達18%,投資回報和銀行差不多。”
現為新澤西的一位零售服裝顧問的Martin Brill談起麥道夫:“他為人很低調,從不招惹是非,他的個性不突出,是比較隨和的普通人。”
5000美元創業
1960年,大學畢業的麥道夫在紐約長島海灘做過救生員,還為家庭安裝過花園雨噴系統,儘管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但麥道夫還是省吃儉用。不久,他積攢了5000美元。於是他立即用這筆錢作為本金,並從老丈人那裏借了5萬美元創立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麥道夫本人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從此,他開啟了實現“鴻鵠大志”的創業旅程。這個創業故事恰恰符合人們心中理想的企業家形象。麥道夫曾在電視鏡頭前對好友的生日贈言:“享受生活中的每個時刻,不要忽視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每當新的一天來臨時,都將其當成生命中的另一次冒險。”
2009年1月5日,伯納德·麥道夫出席完由紐約曼哈頓聯邦法庭召開的保釋聽證會後離開。CFP/圖
麥道夫55英尺的“公牛”遊艇是由RybovichandSons公司于1969年建造。該公司有80年的歷史,它的客戶名單中有大作家海明威以及芝加哥黑幫頭目阿卡多的名字
2009年1月14日,聯邦政府根據現在查獲的麥道夫轉移財産等證據,已決定申請重新將麥道夫收押的指令。 CFP/圖
發家第一桶金
20世紀70年代,因為美國證券行業的監管規定改變,聰明的麥道夫很快就從證券行業裏找到了發財的捷徑。 當時做股票是手工操作的,效率低,成本高,需要很多交易員。在20世紀70年代中葉,麥道夫準確地判斷了買賣股票的電子化趨勢並付諸實施。麥道夫公司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幾家同紐約證交所競爭的做市商之一,主要方式是通過在辛辛那提的電子化交易市場,交易紐約證交所掛牌的股票,麥道夫在競爭中先聲奪人,投資了25萬美元將辛辛那提股票交易所的電腦設備更新換代。為股票交易帶來革命性變革,也為納斯達克在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競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沒有麥道夫,納斯達克很難吸引到像蘋果、太陽、思科等這類的著名公司,更重要的是還能為麥道夫這樣的證券經紀公司在買賣股票的價差方面帶來更多機會。麥道夫成功後接受採訪時説道:“我的公司很早就靠電子化交易賺了很多錢。”
勇於創新
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的業務迅速壯大,最重要的原因是他開創性地採用了“向流入的買賣單付費” (Payment for order flow,亦譯為“訂單返傭”)的做法,即鼓勵一些大的仲介商,如富達投資(Fidelity)和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將客戶的買賣單交由他的公司處理,而不是交到紐約證券交易所或其他的地區性交易所。作為回報,他會向這些仲介商支付一定的費用。麥道夫的這一做法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説他此舉無異於向仲介商行賄。雙方還曾將此官司打到國會。麥道夫堅持説他的做法引入了競爭,削弱了那些大型證券交易所的壟斷地位。並對這種做法曾比喻道: “假如你的女朋友去超市買襪子,展示襪子的貨架通常由製造商支付,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像今天中國冰激淋廠家向商家提供免費冰櫃一樣,誰會質疑廠家行賄。麥道夫的這一官司由於媒體的報道,他變得更加出名。總之,市場認可了他。麥道夫的公司是市場上第一家自稱是“合法行賄”的公司。正是憑藉這樣的優勢,公司成為美國NYSE上市股票最大的交易商,佔交易量的15%;麥道夫本人成為納斯達克的非執行主席。
功成名就
最初,麥道夫的公司通過全美報價機構的粉紅單市場(pink sheet market)(創建於1904年,由國家報價機構(National Quotation Bureau)設立。在沒有創立OTCBB市場之前,絕大多數場外交易的證券都在粉紅單市場進行報價。該市場對訂閱用戶定期製作刊物,發佈場外交易的各種證券的報價資訊,在每天交易結束後向所有客戶提供證券報價,使證券經紀商能夠方便的獲取市場報價資訊,並由此將分散在全國的做市商聯繫起來。粉紅單市場的創立有效地促進了早期小額股票市場的規範化,提高了市場效率,解決了長期困擾小額股票市場的資訊分散問題。 1990年OTCBB市場設立之後,一部分粉紅單市場的優質股票轉到了OTCBB市場。1999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OTCBB 市場掛牌的公司定期提供財務報告以後,又有一部分OTCBB市場的股票重新回到了粉紅單市場上進行交易。到目前為止,在粉紅單市場上交易的股票已超過 4100隻。)做市。而為了同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有席位的公司競爭,他開始使用資訊技術公佈報價,於是,麥道夫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在自己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又推動它最終應用於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從而使網上交易和經紀業務如火如荼,並催生了Ameritrade和Charles Schwab。1990、91和93年麥道夫擔任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非執行董事主席。2000 年,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成為納斯達克市場最大的做市商(market maker) ,他本人也被選為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NASD)的主席。 NASD是全美證券行業的自律組織,監管納斯達克場內和場外的交易,還負責美國證券從業人員的資格考試。該組織2007年同紐約證券交易所監管委員會合併成金融業監管局(FINRA)。在NASD,麥道夫是非常活躍的人物。麥道夫的投資證券公司勇於開拓創新,擅長尖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的報價競爭力強,因而從紐約股票交易所搶走不少業務,甚至將富達投資(Fidelity)和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這樣大塊頭的證券經紀公司也吸引了過來。
1989年,麥道夫被《金融世界》雜誌評為華爾街最高收入的人物之一,同時上榜的還有垃圾債券王國締造者邁克爾·米爾肯及金融大鱷索羅斯。
豪華生活
5000美元發家的麥道夫過上了至尊、奢華的生活,但他卻從不張揚。整個1970年代,他一直在紐約的Roslyn 農場居住。1981年後,他在紐約的長島購置了一套海濱別墅。麥道夫現居住在曼哈頓的上東區價值500萬美元的豪華公寓。他在法國裏維埃拉擁有一座能俯瞰安提貝角的別墅,他在佛羅裏達棕櫚灘的價值930萬美元的豪華別墅,登記在妻子魯思名下。這座豪宅分兩層,佔地8753平方英尺,還設有一個遊船碼頭。麥道夫擁有一條55英尺(17米)長命名為“公牛”的釣魚船。麥道夫通過包機公司BLMAirCharter還擁有兩架可以隨時召喚的私人飛機。 他的妻子在長島海濱別墅經常舉辦私人Party,有時一場Party的花費就高達100萬美元。麥道夫比較注意健康,只喝低卡路裏和無糖的健怡可樂,只吃同一種三明治;他還喜歡收集古董手錶;喜歡抽160美元一盒的Davidoff雪茄;在倫敦期間,喜歡住Lanesborough Hotel旅館每晚11600美元的豪華套房;他擁有的那架巴西産的Embraer Regional Jet 145私人飛機,價格為2900萬美元……
麥道夫高超吸金術
交易策略
麥道夫聲稱他的交易策略就是購買藍籌股票,然後再買相應的期權合同。即可轉換價差套利(split strike conversion),而這只是幾乎每本期權交易教材都會介紹的入門級策略。1992年麥道夫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説,他在1970年就使用這交易策略,當時他許諾的年回報率為18%~20%。從1982年開始,他購買股票指數期貨合同。1987年股市大崩盤時,他買的是看跌期權,因此讓他賺個“缽滿盆盈”。美國權威的財經雜誌《拜倫》在 2001透露,麥道夫旗下的一隻基金的募集文件,是這樣描述其投資戰略的:總體來説,就是先持有30~35支標準普爾100標普100指數是由標準普爾公司在標普500當中最強的100隻成份股編成的。 股票,選定同該指數相關性最大的成份股,如通用電氣或可口可樂;然後賣出指數的看漲期權;同時買進該指數的看跌期權。賣出看漲期權是為了增加回報,並允許股票投資組合升至看漲期權的行權價格,用賣出看漲期權的收益再買入看跌期權,鎖定投資組合下跌的走勢,也就是實行了對衝,並建立一個高於市場價格的售價。 這種策略通常用於管理某只股票的頭寸,或降低大規模的投資組合風險。它在牛市效果很好,因為這種市場環境中通常看跌期權和看漲期權間的比例較為平衡,且出現猛烈盤整的機會不大。而在熊市的市場環境中,這樣的策略效果未必理想,因為市場顯然更加偏向看跌期權。出售看漲期權的所得資金很難平衡買入看跌期權所需資金。舉例説明Split Strike 交易策略分為三個步驟:先以X價格(如100)買進一隻股票;然後用高於X的行權價Y(如120)賣出看漲期權;再用低於X的行權價Z(如80)購進看跌期權。假設在到期日,股票價格為125,投資者以行權價Y(120)的價格接收股票。假設在期日,股票價格為低於Z的70,投資者行使看跌期權,收到Z價格的現金(80)。這種策略可以有效地將最高收益(Y-X 120-100=20)和最低損失(X-Z100-80= 20)鎖定。期權交易産生的是正的還是負的現金流,取決於購買看跌期權的價格(如3%)和看漲期權的溢價(如4%)以及持有股票産生的紅利(如5%)。迎合富人投資者偏好在追求對衝保值的富人投資者中,以期權為基礎的投資策略非常普遍。
人們不禁要問,過去的十幾年間,難道沒有人質疑過麥道夫嗎?其實,質疑在1992年就已經出現,並且在之後16年間一直持續不斷。
質疑者的聲音
1999年,一封投訴信遞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全文揭露“麥道夫證券是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投訴信的署名是Harry Markopolos(哈裏·馬科波洛斯)。這9年中,他不斷蒐集麥道夫的可疑之處,也不斷地向監管當局舉報,然而卻總是不了了之。2005年,馬科波洛斯(Markopolos)又向證券管理委員會遞交了一份長達21頁紙的舉報信,題目就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對衝基金是欺詐》。他在信中列舉了21條疑點,指證麥道夫玩的就是“龐氏騙局”。此外,馬科波洛斯(Markopolos)還從數學的角度詳細論證,為何麥道夫採用的投資戰略與所説的回報存在嚴重不符。他指出,每位了解衍生産品交易的高級經理都會認為麥道夫在欺詐,這也就是為何麥道夫不讓支線基金在行銷冊子上提自己公司的名字,以及他為何不允許外部審計。這位執著的會計師馬科波洛斯(Markopoulos)在2008年上半年,仍百折不撓地繼續寫信給監管當局,舉報麥道夫的金融欺詐。
除了馬科波洛斯(Markopoulos),其實也不斷地有其他人質疑過麥道夫超乎穩定的投資回報。
揭露“麥道夫證券是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的馬科波洛斯(Markopoulos),已經從麥道夫騙局敗露前的一位默默無聞的波士頓會計師,成為了備受關注的“英雄人物”。
1991年,一名諮詢人員獲聘審核某公司1980年代末對麥道夫的投資,引起對其回報産生懷疑。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了解,該諮詢人員根據蒐集到的客戶報告等資訊,發現麥道夫對客戶宣稱,其基金1980~1990年間的年回報率為22.6%,是同期道瓊斯指數平均漲幅的兩倍。 據此進行的交易審核顯示,麥道夫頻頻進行股票期權交易。但根據相關文件和資訊,這位諮詢人員發現麥道夫所稱的單日期權交易量已經超過整體市場成交量,這意味著他不可能執行自己的投資策略。(這種情況在2006年的客戶報告中也很明顯,説明麥道夫在至少17年中,一直向客戶宣揚一種不可能實施的投資策略。)該公司因此撤回對麥道夫的投資。
一位麥道夫投資者,曾仔細審查過麥道夫給他的各種交易證明,他表示:“我根本看不懂,他們到底是怎麼賺錢的。更讓人可疑的是,不管市場如何,他都能持續賺錢。或許他們真的有什麼奇妙的方程式來實現這一點。但我感覺非常不舒服”。2006年,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者撤出在麥道夫的資金,他稱自己很幸運地躲過一劫。
另有一些基金曾模倣與麥道夫類似的交易策略進行操作,卻慘遭敗績。然而一家瑞士銀行分析師對此的解釋竟是:也許麥道夫的基金太龐大了,在左右市場方面遊刃有餘,能在市場變化之前行動,有著先天的優勢。
更引人懷疑的是麥道夫是電子交易的先驅,他的證券經紀公司也一直走在使用新技術前列。但他卻禁止對衝基金的投資者線上查看自己的賬戶,而只能看由電腦列印的紙張。
華爾街不少“元老們”也曾懷疑過麥道夫,但主要是懷疑他利用“內部消息”賺錢。因為在證券市場上,總是存在著靠“內部消息”或其他優勢賺錢的投資者。
一位質疑者的回憶“在麥道夫騙局的受害投資者名單上,沒有杜克基金會 (Duke Endowment),沒有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沒有耶魯(Yale),沒有Penn,也沒有威爾豪瑟 (Weyerhauser)、德克薩斯州(State of Texas)或是弗吉尼亞退休基金 (Virginia Retirement system)。”LJH Global Investments的詹姆士·赫奇斯(James Hedges IV)表示這並非偶然和僥倖。赫奇斯指出:“其實,如果能在盡職調查中,仔細審核麥道夫的資産管理報告,你就會不斷發現漏洞和警報信號,然後你會對自己説‘我不會投資它’”。赫奇斯自己就曾發現過這些信號,還發現麥道夫的促銷手段,除了交易佣金外,不收取任何其他費用,這真是天上掉餡餅——好得難以置信。所以建議他的客戶決定不將自身任何資産交由麥道夫管理。
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總部坐落于紐約曼哈頓市中心的口紅大廈,公司佔據了第17-19層。17層這個外界所謂的“對衝基金層”似乎是個機要重地,除了該部門僅有的24名員工外,公司其他職員基本沒有去過。
龐氏騙局 查爾斯·龐齊(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紀的義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他欺騙人們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項目投資, 他許諾投資者“45天50%、90天100%”的利潤回報;然後,狡猾的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齊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後人稱之為“龐氏騙局”,亦稱“金字塔騙局”。儘管此種騙局以“龐氏”命名,但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史,龐齊並不是該種騙局的發明者,但他肯定是第一位將此種騙局使用得爐火純青的人。
本版文字、圖片/辛喬利
下期預告:麥道夫基金投資受害者的故事將於3月25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