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企業準備好了嗎?
■ 周明
3月18號,美聯儲公佈了一則很有意思的消息:在決定維持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宣佈將增購7500億美元的房産抵押債券、1000億美元的房貸機構債券和總額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這相當於開動了“印鈔機”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毫無疑問,美元隨即大幅貶值,我國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面臨近一步損失的風險。不過,在筆者看來,外匯儲備風險只是我國海外投資中的一環,海外投資同時還面臨著外匯風險、政策風險、戰略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運營風險以及其他不可預測性風險。
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現實情況下,我國的海外投資也屢屢折翼。中投外匯投資虧損,中信泰富、香港九龍建業外匯期權巨虧,中國平安的富通股權投資巨虧,更有國航、東航在原油“套期保值”上巨虧,中國遠洋亦在遠期協議中虧損巨大……
針對上述問題的嚴重性,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海外的投資活動,從以前的投資巨幅虧損我們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一些中資機構尚不能準確把握投資方向,特別是對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敏感度不高,缺乏應變準備。國航和東航在原油“套期保值”上巨幅虧損的事實説明瞭企業的投資風險管理能力還不足,缺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中信泰富,這家一向穩健的香港藍籌公司,卻因兩位財務高管“越權”購買澳元衍生品虧損157億元,消息曝光後短短兩天股價跌去7成,這説明公司治理不力,部分企業的高管對某些海外交易尚缺風險意識;去年中國中鐵等匯兌産生的損失,主要原因則是政府部門資訊披露不完善,宏觀調控部門的資訊服務職能發揮不充分,對海外投資企業提供的引導力度不夠。一樁樁事實提醒我們,為了減少海外投資的風險,國內企業應該吸取經驗教訓,及時調整策略,提升風險管理水準,採取必要有效措施。
支援企業走出去並購作為一個國家戰略,無論從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還是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在國際競爭加劇和世界經濟面臨重大革新的形勢下,不論是中國鋁業並購力拓,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還是中海油服已經並購的挪威油服企業(AWO)都將有可能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其他不可預測的風險。因此,我們的企業在走出國門,去海外投資之前,應重點掌握項目的投資環境、法律風險和政治風險,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將要投資的企業經營狀況,對項目的可行性做充分分析和研究。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説,如果政治風險過高而該企業又難以承受,那麼無論該項目的可行性有多好,項目收益都可能因為政治風險的爆發而化為烏有。
在充分利用金融工具的同時,企業還應加強與我國駐投資項目所在地國家使領館的聯繫,及時掌握商務資訊和政策法規,研究投資動向,制訂科學的投資策略。同時,多和我國政府駐外機構交流,通過政府間的協調,也能解決企業在當地遇到的不少問題。如同前不久發生的中國鐵建和中國中鐵匯兌損失事件,政府宜強化其服務功能,對於企業海外投資做好嚮導,併為企業的融資提供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行業協會也要發揮指導作用,教會企業如何規避風險、如何尋找合適的合作方式、如何選擇投資方向、如何避免惡性競爭等。比如,不久前剛剛獲批的鋼鐵期貨對準備“出海”的鋼鐵企業來説,同樣會面臨上述風險,鋼鐵業協會應該就企業擬投資國家的基本情況提供諮詢和指導,對企業海外投資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主動協調。(光大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