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心態平和最重要”——訪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建信核心精選股票型基金經理田擎

發佈時間:2009-03-25

■ 本報記者 張小雅

 

    1994年,國人對金融的概念還只限于銀行時,田擎選擇了金融學科綜合實力名列前茅的中國人民大學,又因為人大的文科中國際金融專業是排名第一的,所以便選擇了這個專業,考研時因為不想轉換專業而又繼續讀了三年金融。一切看似巧合,卻又好像冥冥註定。7年的金融學習奠定了田擎紮實的專業基礎,也讓他堅定了自己職業道路的方向和規劃。

結緣股市

    田擎在上大學時就開始接觸股票了,並且在大二時選修了一門講股票投資的課。不過他説除了興趣所至以外,性格也是讓他選擇炒股的原因之一。“我上大學時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不太強,也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股票的好處就是不用跟任何人交流,對著一台電腦就行了。”田擎回憶起那段時光時聲音突然提高,眼神中流露出讓人一看便知的懷念,“還有就是股票市場每天都充滿著機會,總會讓人有希望。”

    田擎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希望能將自己的投資理念、行情判斷和思考成果迅速地體現出來,而股票恰恰就能做到這一點。“判斷對了,第二天也許就能漲停。這是做別的事情無法體會到的。”

    不用糾纏于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刻充滿著機會,能迅速體現出思考的成果,對當時這個內向,充滿著投資熱情和抱負的年輕人來説,股市的魔力緊緊地吸引住了他。

    但對股票的狂熱並沒有讓田擎僅僅只局限在這個領域,反而讓他把觸角延伸到了當時正處在發展階段的基金行業。在他2001年畢業的時候,“老十家”基金公司已經成立,之後又新批了4家。田擎認為以美國和歐洲為例來看,基金行業的發展都比較迅速,所以他堅定了選擇基金公司作為自己7年所學後施展拳腳的平臺。

    但是7月份一畢業,中國的股市便開始了長達4年的熊市。

沒有經歷熊市,人生便不完整

    “賺大錢的記不住,賠大錢的能記一輩子”,這是田擎對自己8年基金從業經歷的總結。雖然一入行便遇到了熊市,田擎的語氣裏卻絲毫沒有懊惱和鬱悶,因為他覺得熊市的經驗與經歷讓他在面對狂熱的資本市場時能夠更清醒,“現在我的投資原則裏面會首先考慮風控,下行空間也考慮的比較多,在牛市裏可能會吃點虧,但把投資當作一種長期職業來看,風控可能是影響你職業生命最重要的因素。”

    田擎説他在熊市裏見過很多這種因為炒概念、炒消息“死掉”的人,所以在這個市場裏“活著”是最重要的,長期生存下去才是最有意義的。

    面對資本市場的這種起伏,田擎如今已經能非常平和淡然地面對了。但是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平和的背後,8年職業人生的冷暖起伏才是鑄就平淡心態的基石。基金投資人員的一般職業路程是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最後是基金經理。可田擎直接從交易員就做到了基金經理助理,而且是王亞偉的助理,兩年後便成為一隻大基金的基金經理,年輕人爭強好勝的心氣讓他一度把排名看的很重,做的不好的時候領導讓他接管一隻小基金,後來又換去專門做研究。“那時候就有下課的感覺,當時的領導也和我説過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在想想那時候患得患失的心態真挺可笑的。” 如今的田擎已經不把這些看得那麼重了,心態平和了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應該做的事情上。”自嘲背後是一個基金經理面對持有人責任的重新定位,也是對自己職業人生的一次全新洗禮。

記者的話:採訪田擎那天,他淩晨才從外地出差調研回來,我本以為見到他會是比較疲憊的樣子,但事實卻出乎意料。他在採訪中表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沉穩和淡泊。8年的歷練,“心態平和”不僅僅刻進了他職業的字典裏,也刻進了他人生的字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