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會捲土重來麼?
2008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最大的熱門的話題,不是次貸危機,也不是銀行倒閉,而是四處蔓延的通貨膨脹。摩根斯坦利在2008年6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190個國家中有50個國家的通脹率在兩位數以上,包括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換句話説,全球有一半的人口經歷著嚴重的通脹。
通貨膨脹讓世界變了樣,一切都顯得那樣陌生,既無成型的理論,也無成功的經驗可供參考。這對各國政府來説是一場真正的考驗。雖然人們很難搞清楚通貨膨脹在金融危機中推波助瀾的細節,但2008年上半年各國出現的通貨膨脹無疑是深入理解這次金融危機的一堂必修課。通貨膨脹是金融危機向全球擴散的一條重要途徑。金融危機留給人們的懸念是:通貨膨脹會捲土重來嗎?
通脹改變了什麼?
美國經濟走向迷霧重重
2008年7月,美國總體通脹率5.6%,創17年來的最高;但是2008年二季度美國GDP增長不到2%,一季度為1%。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把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定義為經濟衰退。雖然嚴格意義上講美國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還沒有出現,但二季度的表現是在美國政府使用財政刺激手段後實現的,所以其經濟情況不容樂觀。
2008年上半年,通脹壓力從能源和食品領域蔓延開來。杜克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的企業首席財務官(CFO)中,有半數表示準備把燃料成本和其他生産成本增加的部分轉移到産品價格上,漲價幅度預期為4.1%。企業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必然會使消費者雪上加霜。實際上,美國GDP的2/3是由消費構成。收入的減少和不穩定,必然進一步降低了消費需求。
唯一讓美聯儲感到安慰的是工資, 此次通脹與以往不同,工資上漲壓力受到美國經濟衰退的抑制,截至2008年8月,經通脹調整後的工資下降2%。對美國員工來説,現在太糟了,10年來沒敢提漲工資,在當前的關口更不敢出聲,沒有任何談判空間。大部分企業都在裁員,20世紀70年代曾發揮過巨大作用的工會早已沒了影子,正常的生活成本調整已成為歷史,跟老闆談加薪的結果可能就意味著失業。
按照以往的經驗和經濟學教科書的理論,工資物價螺旋上漲才可導致通脹升級,工資不漲也就談不上通貨膨脹螺旋上升,大量的空房使房租上漲難度加大。但美聯儲還是認為一旦通脹壓力過大,工人遲早會提出加薪要求,工資—價格的螺旋上漲還是有可能出現。
通貨膨脹的到來使美國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如果政策向防止衰退方面過分傾斜,就會加重通貨膨脹;如果政府側重於防止通貨膨脹,則會引發新的衰退。
2008年12月11日,英國百年連鎖零售商Woolworths于當地時間週四清倉處理,由於降價幅度很大,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去購買,以應付這個經濟危機的冬天。 CFP/圖
物價上漲改變了美國人的消費觀
美國人是世界上比任何國家都青睞超前消費的民族,消費佔美國GDP總量的2/3。經歷了長期經濟繁榮,過慣了衣食無憂的舒適生活的美國人,支撐著美國經濟的繁榮增長。2008年上半年美國出現了房市、股市、信貸緊縮,以及高油價和高食品價格並存的前所未有的糟糕局面。通脹就像無聲的命令,改變著美國人的一些消費習慣。
48歲的休斯頓軟體銷售員鮑伯·斯萬森(Bob Swanson)絕大部分時間都開著他的寶馬汽車。但隨著汽油價格大幅飆升,斯萬森最終將他的8缸寶馬540轎車換成了一輛更省油的4缸本田雅閣(Honda Accord)二手車。斯萬森説,他以前的汽車每加侖跑15英里,現在的車平均跑24英里。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美國人在2008年5月比2007年同期少開車96億英里,美國人減少用油將對全球的油價産生影響。
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琳達·巴特勒(Linda Butler)使用優惠券已經有幾十年了。她説,在過去的6個月中,她常常會在結賬時碰到有人向她諮詢購物的訣竅。這位51歲的主婦大量使用優惠券,常常會把本來150美元的購物帳單降到40美元。由於太多的人詢問,她正在考慮免費開設有關如何省錢的課程。
難以抉擇的歐洲
在理論上,通貨膨脹被劃分為多種類型。歐元區發生的通脹總的來説是由當時國際市場原油漲價和糧價上漲引發的輸入型通貨膨脹。但由於歐洲各國貧富差距較大,發展水準不一,面對通脹各國反應不一,歐洲銀行作為歐元區唯一的中央銀行,很難採取一刀切的行動。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歐元區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通脹影響下,經濟也開始出現停滯。德國生産者價格指數2008年5月達到26年新高。本世紀初,德國出口增長62%,達到1.5萬億美元,佔德國GDP的比重過去15年中由24%上升到47%。全球市場的冷卻,特別是歐洲經濟的放緩,對靠出口支撐經濟的德國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於德國人來説,他們擔心的不是飛漲的食品和能源價格,而是大部分人認為這種局面不是暫時的,會持續很久。
同德國相比,其他幾個主要經濟體的日子也不好過。義大利的經濟還在復蘇的道路上掙扎著;西班牙建築集團馬丁薩·費德賽(MartinsaFadesa)申請破産保護,成為歐洲房地産泡沫破裂的第一個犧牲品,這是西班牙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産案;愛爾蘭房地産的泡沫也給該國經濟蒙上陰影,而法國經濟就像法國人的幽默與浪漫一樣處於玩深沉的狀態。
通脹的壓力正帶來上調工資的呼聲。歐洲工會最先發出預警,這也是與美國不同之處,美國工會近年來已銷聲匿跡,而歐洲工會在經濟生活中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員工要求加薪9.8%。儘管在歐元區中,義大利是為數不多的墊底國家之一,但在爭取工資方面,義大利工人顯示出了力量。西班牙工人也不甘落後,在同僱主簽訂合同時,2/3的合同都註明如發生不可預測的通脹,要適當對工人補償。雖然英國不屬於歐元區,但60萬英國政府僱員也準備罷工,因為已簽的合同沒能反映上漲的生活成本。
歐洲央行難以出招
對於歐洲央行來説,最大的麻煩在於如何擺平歐元區國家之間存在著的巨大鴻溝,就像跳進浴盆洗澡,三分之一滾燙、三分之一溫熱、三分之一冰冷。一刀切的利率政策只會出現有人歡喜有人愁的局面。
對於各國央行來説,目前能夠借鑒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通脹、大蕭條和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泡沫破裂出現後的金融重建的經歷。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通脹是全球性的,對衰退的擔憂從美國傳到大多數工業化國家。西方國家正經歷著二戰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由於歐元區的通脹已高出歐洲央行的目標,如何應對,對於經濟增長存在巨大差異的歐元區國家是更大的挑戰。加息是否會使經濟增長國家受益有限,而將經濟停滯的國家推向深淵,是個讓歐洲央行拿不準的問題。歐盟成立之初就存在著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在通脹蔓延的時代,歐洲大陸也難逃全球通脹大潮的衝擊,歐洲央行的行動引人注目。
日本的複雜心態
通貨膨脹不完全是壞事,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有利。任何經濟增長都要伴隨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否則社會經濟就會失去活力。究竟什麼是好的通貨膨脹和壞的通貨膨脹,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在歷經長期低迷後,通貨膨脹也可能是一針強心劑。本來低增長、負通脹的日本,面對正在發生的通貨膨脹,心情很複雜。
日本已經很長時間沒嘗過通脹的滋味了。最近幾年來日本經濟的主旋律是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2008年5月的數字顯示,日本不包括起伏較大的新鮮食物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同一年前相比增長1.5%,是自1998年以來最大的增幅;6月份核心通脹率達到1.9%。通貨膨脹正像細雨一樣滋潤著日本。
日本對於到來的通脹甚至有一絲竊喜。雖然普遍的觀點認為成本推動型通脹對經濟是有害的,不過大多數國家認為1%~3%的通脹率可稱為“好”通脹(Good Inflation),超過這個界限就是“壞”通脹(Bad Inflation)了。 由於人們預期日本幾近於零的利率終於要開始上調了,銀行的貸款業務由此將更有利可圖。
儘管如此,日本的消費者還是痛恨漲價,特別是通脹給生活帶來的不便。日經225指數在2008年7月2日起出現自1965年以來的最長時間的下跌,對通脹的恐懼影響到了日本的汽車行業。比起英國的3.3%和南韓的5.5%,日本1.5%的核心物價指數也許算不了什麼,但對日本來説是10年來最高。同一年前比,麵包價格漲12%,義大利面漲32.2%,速食麵漲20.7%,汽油漲18%,煤油漲27.6%。日本能源支出由2004年的100000億日元上漲到2007年的200000億日元,相當於1860億美元。
日本能重新找回自我嗎?
變化在美國是常態,在日本卻比登山還難。試圖改變日本公司現狀的企業家陷入困境,政府為振興經濟也想了不少方案,較激進的政策是大規模移民,但這對沉睡已久的日本經濟來説,效果甚微。
在日本家庭的金融資産中,現金佔據了過高的比例。日本人的銀行存款和家裏的現金是日本GDP的1.5倍左右,佔了家庭財富總額的半數。這種對零風險資産的推崇,從某種程度上深受日本文化或人口因素的影響。日本在21世紀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們不願冒風險,寧願選擇名義上零回報的現金,也不願進行其他投資。
同時,政客們也牽制著日本的經濟,儘管1990年以後情況有所改觀,但是週期性放緩正在暴露日本的這一結構性缺陷。日本的生産率低得驚人:新近投資的回報率只有美國的一半。因為許多公司無法給員工漲工資,消費也仍然委靡不振。官僚主義導致的失誤讓日本經濟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如何面對通脹?
通貨膨脹使人變窮還是變富?
通貨膨脹讓鈔票變得不值錢了,改變了人們衡量財富價值的尺度。讓人們變得更加困惑,自己到底是在變窮還是變富。這是個連專門的研究者也沒有搞清楚的問題,也是經濟學家們爭論的一個焦點。
絕大多數人的看法是,通貨膨脹使人們的生活費用提高了,花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比原來少,人們的生活品質下降了,要想保持同樣的生活水準就得花更多的錢。這是一種比較符合生活經驗的説法。
另有一種説法認為,在通貨膨脹期間,人們的生活水準可能在提高。通貨膨脹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促使人們捂緊錢包,少花錢。價格是人們消費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同一種類的商品,人們更傾向於購買價格較低的。當消費者主要購買相對便宜的商品,而減少價格上漲了的商品的消費時,他們的生活費用降低了,事實也往往如此。
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主要的問題出在計算通脹的方式上。計算通脹有很多種方式,但沒有一種能夠準確、可靠地反映在某一時期的通脹情況。最常用的是CPI,但CPI中每類商品的權重一旦確定,就要固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CPI卻反映不出生活成本降低的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另外,政府也無法要求數據採集人員從零售商那裏追蹤消費者最感興趣的降價和折扣情況。因此,CPI反映的通脹趨勢長期滯後,顯示出的是一種人為平滑的通脹率軌跡。
2009年3月31日,美國紐約,一位失業的編程人員為鼓舞士氣,組織了一場“失業奧運會”,項目包括“都是老闆的錯”,“擲電話”和“失業辦公室賽跑”。上圖為一位失業女子在參加“都是老闆的錯”比賽。 CFP/圖
通貨膨脹是一個價格體系調整的過程,也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實際上,通貨膨脹不會使所有人同時變窮,也不會使所有人同時變富。人們到底是變窮還是變富什麼人受益什麼人受損,取決於通貨膨脹的類型和不同人具體的經濟處境。
通貨膨脹使人變窮的三種主要途徑:
○ 有些人貨幣收入增加的速度比生活費用上漲的速度慢,有些人的貨幣收入則根本不增加,他們的實際收入會減少。增長緩慢的收入包括租金、退休金、年金、債券利息、某些工資和薪資等。
○ 貨幣形式的資産,例如儲蓄存款、人壽保險和債券,其價值都會因為通貨膨脹和貨幣購買力降低而減少。許多長期的債務契約使得放款人蒙受損失,而借款人獲得利益。
○ 在累進稅制中,通貨膨脹把納稅人推向更高的納稅等級,繳了更多的稅。
通貨膨脹使人變富的三種主要途徑:
○ 貨幣收入增長比生活費用上漲的速度快得多。
○ 企業的持股者和所有者可能因為通貨膨脹而獲利,因為較高的價格使銷售收入增加超過成本的增加,因此利潤會比生活費用增加得快。
○ 建築物、土地等資産在通貨膨脹中價值會增加。
通貨膨脹,企業是興還是衰?
變是通貨膨脹的本質。價格體系的快速變化導致了市場結構的變化,進而導致了企業競爭格局的變化。通貨膨脹讓企業經歷的是興與衰的洗禮。
通貨膨脹到底使企業變好還是變壞,到目前為止,經濟學家也沒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一種説法是,物價上漲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刺激了企業的生産。通貨膨脹下,貨幣供應相對過剩,企業借錢比較容易,資金流動也很順暢,企業具有強烈的擴張動機。通貨膨脹總的來説有利於企業,所以企業的持股者和所有者可能因為通貨膨脹而獲利。
另一種説法是,物價上漲,原材料漲價了,運輸倉儲費增加了,意味著生産成本提高,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是員工要求加薪,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難度。物價上漲還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也改變了市場結構,很多産業面臨著重新確定市場經營方面的問題。通貨膨脹總的來説,于企業不利。
通貨膨脹到底使企業走向興旺還是衰落,不能一概而論。決定企業興衰的核心是成本與市場。當企業的收入增長快於成本增長時,通貨膨脹就對企業有利,當企業的收入增長趕不上成本增長時,通貨膨脹就對企業有害。
2008年11月5日,德國工人舉著空錢包要求增加工資8%。德國企業表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使更大幅度的加薪變得不太現實。
通脹!通縮?
從目前的各項經濟指標很難看出美國經濟是即將步入通脹還是陷入通縮,美國2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為0.2%,儘管能源價格處於上升趨勢,但全面爆發通脹的跡象並不明顯,因為大部分行業漲價空間有限。服裝類商品價格上漲較猛,美國目前漲價與降價相伴,通脹和通縮走勢都不是很明朗。歐元區通脹降至歷史新低,更增強了歐洲央行刺激經濟,避免陷入通縮的決心。歐元區物價增長年率由 2月份的1.2%降低到3月份的0.6%。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記錄。儘管有油價原因, 但經濟疲軟加重了物價下滑。
在專家學者中,既有對通脹的擔憂,也有對通縮的謹慎。
人們對通脹的擔憂主要源於美國政府的大規模舉債。正如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Charles Plosser對媒體説:“美國央行需要擴大其財務報表,應對經濟衰退,但注入多少資金才算夠,似乎並沒有準確的答案”。面對一蹶不振的經濟形勢,由於美聯降息空間有限,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使信用市場重新轉動起來,美國政府計劃再注資1.15萬億美元,其中一部分以購買政府債券的形式,這是央行自60年代以來首次採取這種手段刺激經濟。為了壓低抵押貸款利率,美聯儲還將擴大投資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發行的各類債券。危機發生以來,美聯儲的報表已擴充到2萬億美元,這樣大規模的注資行為無疑會使消失的通貨膨脹再掀波瀾。
美聯儲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這種做法被稱為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一非傳統手段指利率接近或者達到零的情況下,央行通過購買債券,向市場直接注入貨幣的方式。央行的目的是消除通貨緊縮的威脅, 讓信貸活動恢復正常,促進消費,使經濟早日走出衰退的泥潭,但這對於境外債權人來説,面臨的卻是災難,因為增發貨幣的結果會使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降低,導致美元資産大幅縮水。
還有一些學者將通脹的引爆同經濟生活中的潛在産值聯繫起來,認為如果通脹是由於經濟中産值未能完全發揮出來,物價漲幅將是有限的,出現高通脹的概率非常小。高盛經濟學家預測,目前産出缺口約為全球GDP的8%,這個缺口被填平後,通脹才會捲土重來。
但如果全社會對通脹預期非常高,由於西方各國採取的大規模去杠桿化行為,潛在産值下降,與此同時,投資者出於恐慌,急忙將資産轉移到大宗商品等另類投資,伴隨著油價的上漲,發生通脹就會成為確定無疑的事情。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美國的失業率還在上升,資産價值繼續下滑,大部分普通商品(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價格在下跌,照此發展,很有通貨緊縮的勢頭,舊金山聯儲認為預測者把目光都集中在美聯儲的激進政策上,認為美聯儲更希望用通脹的代價刺激經濟,不喜歡經濟陷入長期通縮。
在美聯儲眼中,通縮比通脹更可怕。通縮會進一步加重經濟衰退。會使工資、房價和股票價格進一步走低,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美國經濟走出低谷更是遙遙無期。人們還記得70年代出現的滯漲, 高失業率伴隨著高物價和高利率,經過很多年的時間用高通脹對付高失業率,直到前聯儲主席Paul Volcker的上任,才結束這一局面,但美國由此步入經濟衰退。
任何激進行動都會産生負面後果,美聯儲的大規模救市計劃會使形勢産生變數,收購更多的債務為的是降低貸款利率,同時也可以防止通貨緊縮,但如果美聯儲無限制地印鈔,造成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最終通貨膨脹不可避免。如果政府對通縮反應過度,印大量鈔票,通脹預期會迅速上升,人們是否會繼續持幣待購取決於對美元的信心,如果公眾仍然認為美元具有長期保值功能,就不會出現更多的驚慌。如果聯儲的過渡措施打消了公眾信心,現金成為燙手山藥,流通速度會加快,通脹抬頭。
美國政府2009年的赤字將高達18000億美元。當然舉債和印鈔會使政府免予破産,但那樣做的結果,貨幣貶值將不可避免。其結果,市場參與者對於深陷鉅額債務泥潭的美國政府開始持懷疑態度,會迅速改變通脹預期。但也有不少經濟學家持相反態度,因為通脹與經濟活動有時是兩個相反方向。高通脹和高失業並存的現象在市場危機初期非常普遍。
貨幣學派認為,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美聯儲大量注資將為通脹裝上起飛的翅膀,一經啟動,必將難以控制。製造通脹符合美國政府利益。通脹會使債務負擔減輕,畢竟美國在全球欠著11萬億美元的債務。盡人皆知的是通脹會侵蝕政府龐大債務的真實價值。然而,這將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 本版文字、圖片/辛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