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緣——訪廣西源春茶業總匯總經理高藝楊
■ 本報記者 薛潔
有人説,高藝楊的茶葉生意做得很順,10年間,幾萬元起家的他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在南寧,他經營著兩個不小的茶莊,妻子在茶莊幫助打理生意,兩個兒子在南寧的私立學校讀書。每天,高藝楊都會開著他那輛奧德賽,或穿行于南寧的大街小巷,或往來于兩個茶莊之間。更多的時候,是與茶友圍坐一起,共用綠茶的清香,觀音的韻味和普洱的醇厚。
地緣
據《清水岩志》載:“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雲霞之英,食之療百病……飲之不覺兩腋風生……”,這裡描述的,就是鐵觀音的故鄉——福建省安溪縣。30年前,高藝楊就出生在這裡,在他心裏,家鄉的一山一水,都氤氳著茶香,親人的一顰一笑,都與茶事休戚相關。
從小他聽了太多的關於鐵觀音樹種的傳説。據村裏的老人講,很久以前安溪縣有個信佛的叫魏蔭的茶農,每天早晨必奉一杯清茶于觀音像前。一天,他上山砍柴,偶然看見岩石縫隙有一株極為奇異的茶樹,就挖回家精心培育並製成了茶葉,只見這茶重如鐵香如蘭花,以為是觀音賜予,就取名鐵觀音。“上天太眷顧安溪人了,把鐵觀音賜給我們。”説到這裡,高藝楊顯露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神情。
但是僅有老天的眷顧是不夠的。高藝楊告訴記者,今年的經濟危機,就苦了家鄉的茶農。就拿人工成本來説,以前都是茶農自己上山採茶,後來漸漸地要雇工,雇工價錢越來越高,從最初的10塊錢一天漲到今年的60塊。還有原料成本,一斤茶葉需要五六斤茶青,一斤茶青是15塊,那麼一斤茶葉的成本是75塊。茶農還要看老天爺的“臉色”,高藝楊説,如果像今年清明前一直陰雨連綿,採摘下來的茶葉浸飽了水分,炒出來的茶肯定賣不出高價,有可能賣100一斤,也有可能賣200—300塊。當然這與炒茶師傅的經驗非常有關係,同等的條件,好的炒茶師傅炒出來的茶能賣到500塊,而不好的茶師炒出來的賣幾十塊的也有,差別非常大。所以茶農生産茶葉的成本越來越高且不確定。如果老天和炒茶師都幫不了他們,茶農們寧可讓茶青爛在樹上。
人緣
高藝楊十五六歲時,就隨親威到了廣東汕頭做茶葉生意,他和家人先把茶葉從安溪托運到汕頭,再拿到市場上賣。“福建人都是這樣,靠讀書出來的人不到兩成,大多數人從小就跟著親威或家人出來闖蕩做生意了。”
九九年,高藝楊跟著表姐來到南寧做化粧品生意,但他很快發現,在喜歡鐵觀音這點上,廣西人與廣東人非常相象。“來這裡做茶葉生意,一定能掙到錢。”看準了這一點,高藝楊最終又回到鐵觀音身邊。如今,事業有成的他感慨良多:“做這行是我的命,在茶樹底下長大的,滾來滾去還要走這條路……”所幸這條路讓他越走越寬。
有詩讚鐵觀音“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大概正是這種獨有的“韻味”,吸引了無數的“鐵絲”。在高藝楊身邊,每天都有這樣的“鐵絲”聚在一起,品茶論道。
以茶會友,是高藝楊最常態,也是最放鬆的生活方式。就在我們採訪那天,不少在附近做生意的人三五成群地聚到茶莊,進門招呼一聲就圍坐下來。只見高藝楊表情輕鬆地坐在茶友中間,全神貫注為他們泡茶,茶友們更是滿眼期待,那種愜意和滿足只有“鐵絲”們方能體會。
茶緣
高藝楊告訴記者,結識建行也是因為茶,當初他在南寧開的第一個茶莊就在建行附近,不少建行人休息時就來這裡品茶,漸漸地大家成了茶友。還有的建行人在他這買紫砂壺,賣完就放在這裡“寄養”,如今,由他代養的紫砂壺越來越多,與他品茶論壺的人也越來越多。
10年前,高藝楊就把賬戶開在了建行南寧朝陽支行,在南寧,他覺得建行的服務“最溫暖”,特別是南寧朝陽支行優質、高效、細心的服務讓他常常感到有回家的感覺。説著他從錢包裏拿出幾張建行白金卡。他在安溪建行也開立了賬戶,每年春秋兩季,他都要回安溪進茶葉,往往是在南寧打的款,到安溪取現金。他體會較深的是,無論在哪的建行,都能享受到了同樣的優質服務。最令他難忘的是,有的建行網點還專門為高端客戶準備了上好的鐵觀音茶,讓他在短短的等候時間也能品嘗到故鄉的味道。
現在他很少去建行網點辦業務,因為他簽約了建行網上銀行,在茶莊的電腦一上網,動動滑鼠,轉賬匯款繳費買基金都解決了。
記者的話:第一次見到高藝楊,是在本報與廣西讀者的見面會上,記得當時他發言説,看不懂那些專業的理財知識,想了解更多關於孩子教育和收藏鑒賞方面的內容。當時我就想,這個人真實質樸。這次南寧採訪後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其實像他這樣的安溪茶老闆,在北京馬連道茶城,在全國各地的茶城裏還有很多,從小就在茶葉堆裏摸爬滾打的他們,仿佛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材料,憑藉天時地利和廣泛的人脈,逐步建立起不俗的家業。高藝楊説,10年來,這個行業變化很大,但他有一樣東西始終沒有變,那就是誠信。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