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經濟不復蘇 房價難回升

發佈時間:2009-04-29

 高利鵬

上漲多年的房價在2008年經歷了一次真實的拐點,並在部分城市出現了以往不可想像的下跌,樓市悄然進入新一輪供求博弈階段,交易量萎縮,市場低迷。可當2009年春節過後,房地産寒冬將至之説言猶在耳,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就迎來了一波房屋買賣的陽春行情,單月交易量直逼市場最火爆的2007年,樓市在牛年開局可謂牛氣沖天。一時間,關於市場經過盤整轉而回暖的言論甚囂塵上,剛剛降溫的樓市再次變得難以捉摸,房價似乎顯示出觸底反彈的跡象。

不論市場如何運作,有關房價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止,直到現在,代表不同利益階層的聲音依然充斥于各種媒體,影響著人們的判斷。今後的房價究竟是升是降,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概念。

先從過去兩個月的交易數據來看,容易發現二手房佔據了交易量的大部分,同時首次置業的自住需求達到65%。之所以在節後會出現這一波樓市陽春,主要由於國家對二手房稅費優惠以及降息等多重利好刺激,被高房價抑制近一年的剛性需求在節後集中釋放出一部分。當交易量集中出現,對持幣待購者形成熱島效應的暗示,又進一步放大了交易量。但是,儘管市場有所升溫,可當這部分剛性需求陸續釋放殆盡,後續局面就要看供求博弈的新結果。至於最受關注的房價,筆者判斷,影響今後房價的決定因素是實體經濟的發展情況。

普通消費者要承擔起一筆房屋消費,必須具備現時和此後較長時間裏一定的經濟基礎。然而現階段,作為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的歐美日等經濟體因金融危機面臨衰退,使得外貿依存度達60%以上的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強烈衝擊,沿海地區製造業的困難很快傳遞到實體經濟的其他層面,相關服務業門類隨即受到影響,工廠大批倒閉,危及整個産業鏈。同時,大量新增就業人口等待就業,失業率相對提高,民眾預期購買力下降。當人們維持現有生活水準出現困難,悲觀預期對消費心理的消極作用日漸顯現,昂貴的房屋消費就更加難以企及。所以,脫離實體經濟依託,高房價不可能維持,短期的反彈難以持久。

從基本供求關係看,目前全國大中城市房屋供給嚴重過剩,北京存量住宅達14.8萬套,上海約有16.66萬套,僅京滬兩地的存量面積就達到3955萬平方米。按照2008年的銷售進度估計,市場光是消化這些存量就需要兩年。隨著二手房交易成本下降以及保障性住房陸續進入市場,今年新增住宅供應不可小覷。由此看來,在持續擴大的供給和被抑制的需求對比下,目前的房價已經嚴重背離了正常的供求關係,價格繼續上漲缺乏支撐。

房地産業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曾吸引著大量銀行資金。這次發端于美國並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正是由於大量與房地産相關的金融衍生品直接誘發,房地産企業要再次通過銀行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就不再容易。儘管中國的銀行業受此次危機影響較小,但嚴控信貸規模、加強風險管理業已成為各家銀行應對危機的共識。資金鏈的緊張會使房地産企業降價出貨的壓力增大,除非開發商有足夠資金支援捂盤以挺到下一輪行情,否則,房價逆市上漲的可能微乎其微。

兩會前,房地産業將被列入十大産業振興規劃的説法一度沸沸颺颺,結果卻被證明是一場烏龍。兩會期間,對高房價的質疑成為主流聲音,市場環境和輿論導向都不利於房價回漲。政府已經採取了包括減免交易稅費和降息等措施在內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以避免樓市崩盤影響到經濟大局,但一些房地産企業卻借這一輪樓市陽春趁機抬價,極易破壞剛剛培養起來的一點市場信心,有進一步抑制住房消費需求的危險。

筆者認為,只有實體經濟從目前的困難中徹底恢復,國民經濟重新以較快增速(年增長不低於8%)發展,足以承載一個較為繁榮的樓市,房價才有可能真正回升,脫離實體經濟基礎的樓市如無本之木,在中國經濟未從此次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恢復過來之前,房價全面回升斷無可能。(中國投資學會)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