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空間

發佈時間:2009-05-13

 

名實之間

話匣子topic · 于褚

    自古中國人就有名實之辯。“夫名,實謂也”,所以現在講究實名制。不過細究起來,所謂實名制,終究不過是強調了名。比如某人名叫錢廣,他的戶口本和身份證上都這麼寫,儘管驗明正身,未必其人就真的廣有錢財。

    1969年秋天我滿懷豪情奔赴北大荒,全家人到北京永定門火車站送行。當時高音喇叭裏播放的樂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母親説,我們年輕時出發都唱《青年團員之歌》。父親就説,那是蘇修的歌曲。還有一次我唱革命歌曲,自己隨意改了詞,父親聽見大怒,要將我扭送派出所法辦。這舉動即使在那個年代,也左得可以吧?然而父親的真實身份卻是──右派。這是我最早發現的名不副實的直接例證。後來父親在幹校勞改,40多歲便撒手人寰。不過比起祖父來,父親就算長壽了。祖父抗戰時期死於日本人的重慶大轟炸,年紀只30多。現在我們兄妹幾人都活過了前兩輩人歲數,而且繼續活著,算是給進化論作了注腳。有時我想,將來在那個世界裏我們作為後人與先人見面,卻比先人年長,不免是件尷尬事且名實不副。

    如今盤點自己人生,發現名與實之於本人,也並非一樁明白公案。我曾經的身份是“知識青年”,其實“知識”和“青年”這兩樣東西,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從來不曾真正同居過。我16歲生日後的第4天去了黑龍江兵團,當時叫“青年”名正言順。可“知識”何在?小學六年級投身運動,後來在就近中學混了一年,除了“天天讀”就是觀賞鬥老師,然後全體出發去廣闊天地接受再教育。儘管如此,人家是把知識和青年放在一起認真地“以名舉實”的。因此我到了學校,儼然以小學六年級的學歷教小學四年級,還要兼副科。校長問,會畫畫嗎?──出過黑板報。──好,美術老師你幹。會樂器嗎?──會兩下手風琴。──行,音樂老師也是你了。

    可是有一天初一物理老師生病了,校長指定我去臨時反串(我們那裏是從小學到高中通讀的)。初一物理是啥東東呀?──沒關係,反正你講什麼學生也聽不懂。於是我就上陣了。問學生上次物理課講的什麼,學生説講的是重量和品質,不過沒聽明白。我就給學生講,比如你家今天吃包子,這包子有二兩一個的,有三兩一個的,這就是重量;那麼包子餡呢,有肉餡的,有菜餡的,這就是品質。聽懂了嗎?聽懂啦。很好,我指一個學生,你來回答什麼是重量和品質。學生站起來──就是三兩肉包子!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我便和同學們一起咽口水。現在這些學生也差不多活到我父親的歲數了,他們中很有一些人目前下崗在家,或者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倘使追究的話,這狀況與我當年以三兩肉包子傳道授業並非全無瓜葛。然而他們不介意,每逢年節與我互通訊息時,總要感謝老師當年的教誨。這使我發現了名實難副的又一例證。

    若干年後恢復高考,我混了張大學文憑。這時提到“知識”時不至於太臉紅了,而“青年”則與我漸行漸遠。再到現今21世紀的知識時代,知識與青年便一起與我無緣了。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有關名與實的認識上,畢竟是圓滑多了。我有個朋友性喜網聊,無奈他年事高而學歷低,最怕的是向那些QQ聊友自報家門。如實招供不免赧顏,造假則一旦穿幫後果更慘。我對他説此事無妨,大凡名的外延愈大,實就愈容易有著落。提到學歷你就説是博士前:反正從文盲到碩士都能理解成博士前。提到年齡你就説是80後:反正從剛出生到79歲都能理解成80後。如此表述可説得上實至名歸。他採納了我的建議,果然屢屢得手。這倒令我後悔不迭,早知有此功效,何不藏諸名山,留待自己享用呢?

 

還體育于“體”、“育”

體育漫談sport · 易芳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然而“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體育一詞,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為體育。在古希臘,遊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範圍內統一稱為“體育”。體育在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和産業,但追根溯源,從最原始的出發點看,體育運動應當是發源於鍛鍊和遊戲的目的。

    由於體育源於競技與運動,因此,規則是體育的根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則無法比賽。因有規則,則需有效的系統對規則進行制定和維護,各類體育組織由此誕生;因有比賽,各類賽事及賽會組織産生,經過發展,民間俱樂部經營體制也逐漸建立。體育,由單個的簡單元素,變為含有多種複雜元素的龐大系統。

    體育在中國的地位更有特別之處,由於中國近代史的特殊情況,中國人曾被戴上“東亞病夫”這樣屈辱的帽子,成為體育強國的夢想在中國人心中迫切了多年。也因為這樣,體育在中國一直就要代表國家榮譽,運動員由國家培養,為國爭光。事實證明,在這樣的體制下,中國有足夠的能力成為體育大國,東亞病夫的帽子也早被我們甩到十萬八千里之外了。

    在經歷了這樣一些特殊的發展階段後,國人關注體育,多數在於勝負強弱。最受歡迎的莫如國球乒乓,還有曾經五連冠輝煌的女排這樣的強勢榮耀項目。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用直徑40毫米“大球”替換38毫米“小球”。為增加比賽激烈程度,加大比賽結果偶然性,2001年9月1日起,沿用了數十年的21分制正式改為11分制,同時,每輪的發球從5個減少為2個。排球的規則也同樣,上世紀90年代,國際排聯接連出臺14項新規:把男排用球的氣壓減小,減慢球速(1996年);把白色的排球涂上蘭、黃、白三種色彩(1998年);發球得分制變為每球得分制後,取消球權,每局15分變成了21分(1998年)。在這些重要的規則變革期間,有多少觀眾了解規則變化的規律、用意及對該體育項目的發展影響呢?

    體育明星的命運也有很多如此。劉翔在08奧運會上臨場退賽,讓全中國人吵了個沸反盈天,劉翔原來的光輝形象被推倒,踐踏辱罵亦不在少數,這其中真正客觀的看法不多,因其丟了國家的臉面而不由分説破口大罵的居多。田亮因與國家跳水隊的矛盾而退出國家隊投身娛樂圈及商圈,使其形象一落千丈,而卻很少有人關心,國家跳水隊因跳水戰略不同的爭鋒過度,損失了像田亮這樣掌握著至今中國男子跳水仍難以逾越的難度的人才。北京奧運會跳水夢之隊的“八金”之夢最終在男子十米臺上夢碎,恐怕才是值得更深挖掘和思考的。

    體育是運動、是比賽、是榮譽、是經濟、甚至説是政治,這些説法都無可厚非,這與人們對它持有的現實目的有關,這已不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回到文章開頭的敘述,體育從它産生發展的淵源路徑,已經註釋了它的多樣性、生物性的內涵。現在需要厘清的是,體育既來自於physical education,那麼“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們體質”倒可以在今天落實起來。隨著TV的發展,在體育賽事的多層面報道和轉播,人們在感受體育帶給人類社會強體、管理的雙重財富的同時,是否要重新審視和思考,中國體育如何完成商業、觀賞、競技的內涵的和諧。

 

《悟空傳》:另一個西遊

聊書齋chatting · 猢猻

    網路小説給你怎樣的感覺?粗淺的快速閱讀品,用過即丟的手紙,但《悟空傳》不一樣,它雖然也好讀,但註定卻會在某些人的書櫥中佔據一角,比如説我的。

    《悟空傳》借了《西遊記》的殼子,揉了些後現代的東西進去,跟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悟空傳》是一節一節上傳到網上的,章節顯得淩亂,線索蕪雜,一不小心就如走進了迷宮;《悟空傳》的主角雖然還叫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但這個孫悟空會害怕,這個唐僧不娘娘腔,這個豬八戒與嫦娥兩情相悅,這個沙和尚脾氣暴烈……《悟空傳》是個奇異的混合體和變異體,閃爍著自己獨特的光芒。

    《悟空傳》寫活了一批神妖,但第一主角當然還是那只從石頭裏蹦出的猴子,我最鍾情的當然也還是這只猴子。《悟空傳》裏的孫悟空不那麼像“齊天大聖”,卻更似至尊寶,它有愛,有恨,有恐懼,有妄念……文中,孫悟空與紫霞隱忍不發的愛情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但我個人最癡迷的還是孫悟空迷失本性,重返靈臺方寸山,與當年拜師學藝的自己重逢的那一節:戴著紫金冠,披著金甲戰袍的“齊天大聖”看著圍著草裙,一臉稚氣的小猴子怔怔發呆,心裏若有所失;菩提子唱《爛柯歌》,孫悟空是覺得心裏茫茫有歡喜,小猴子則顧自手舞足蹈,隨聲曼和;拜師不成,小猴子跪在道觀門前,任蜘蛛在頭上結網,瓢蟲得得的來了又走,孫悟空則肚皮裏罵句娘,一個筋斗翻進觀裏去;金蟬子問這是誰的棒子(金箍棒),孫悟空一把抓住,使出吃奶的勁兒要奪過來,小猴子卻將嘴一撇:“這東西又不能吃,我要它何用?”孫悟空飽受緊箍咒之苦,每每只想如何多殺妖,多積功德分,“好求菩薩除去這魔咒”,小猴子則侃侃而談: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不能在人無力作為時,讓他看少年時候的理想,與當年那個天真爛漫的自己重逢,當是何等的尷尬與心傷!

    個人認為,《悟空傳》裏的悟空意喻的就是一個成長的故事。我小的時候就恨玉帝、恨觀音、更恨如來,恨他們為何如此可惡,非要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可愛猴頭馴成所謂的“鬥戰勝佛”,弄得些許意趣也無。但《悟空傳》裏的悟空很好,它經歷了成長的痛苦,苦苦對抗至上的威權,他逾越規則從而讓自己成為了新的規則,但到最後,他仍保有那份純真。菩提子唱到:面壁何用?不見滔滔,棒喝何用?一頭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金蟬子説:可知這棒當作何用,那就是將來若是誰腦袋不開竅,便與我用這棒敲醒他!

    記得在《悟空傳》最火的那一兩年,偶爾有作者今何在的訪問見諸報端,那是一個面皮白凈,斯文秀氣的年輕小夥子,目光溫和,笑容淺淺。今何在是某個公司的小職員,又是一個“悶騷”型的人物。我幾乎可以想見他白天悶頭在單位或者公司處理繁雜的案頭工作,每日只是例行公事,晚上,夜深人靜後,十指爬上鍵盤,就仿佛神魂附體,在自己的文字世界中盡情揮灑。今何在説,“當西遊的歷史並不存在,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麼而苦,為什麼而樂呢?”但我要説,今何在就是一個孫悟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場西遊。

    能不愛西遊?!

 

瞬間moment ·日本精細化管理

圖片、文字/江浩

日本的管理世界獨有——精而細。得知作者要去日本,萌生了通過鏡頭表現精而細的管理模式。由此有了關於咖啡機和垃圾桶的兩組圖片,這組專題將分兩期完成。這是一種嘗試,亦希望得到攝影愛好者的參與。

不少中國遊客對這種自動咖啡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顯示屏實時顯示咖啡的製作過程。

 

瞬間徵稿

“瞬間”想通過圖片方式,忠實紀錄建設銀行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和變遷。內容:網點、服務手段、産品以及各種細節的變化。表現形式:單張、組圖皆可,最好是新舊對比的圖片;黑白、彩色亦可。
來稿註明“瞬間”徵稿,郵箱:kehuban.zh@ccb.com
截稿時間:8月10日。

 

古老的電影院

城裏城外emotion · 孫林潔

    和田田相識最初的那些日子,每逢假日夜晚,我們總是在那家小小的電影院裏度過。那是一家有些年代的影院,有著高高的石階,拱圓的窗和厚重的門。在我們那個當時沒有公園,也沒有林蔭路的小城,不失為一個好的去處。

    有的時候,是為了一部名噪一時的新影片;有的時候,是為了一部心儀已久的經典之作;而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享有那裏的安靜和兩個人之間的親近。説真的,雖然當時我和田田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但工作不容我們有稍事他顧,我們只能通過一個微笑或眼神來打招呼,所有的濃情蜜意只能留待揮灑在那家古老的影院裏。

    那時,從家到影院的那段路程被我稱作“愛的旅途”,我們最喜歡在冬日飄雪的夜晚去看電影,相攜走在那條小路上,什麼也不用説,心底已然幸福滿滿。田田説,他希望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我説,我也是。

    看電影的時候,田田總是自然地握起我的手,任耳畔飄過或低沉舒緩或輕盈柔曼的樂曲,那個時候,是他最溫柔的時刻,我能感覺他那雙大手裏的溫暖和深情。在兩個座位之間,有著橫木的扶手,因為年代的緣故,有許多已經脫落,露出了本來的鐵杠,田田總是把胳膊放在鐵杠上,讓我靠著他的手臂,他最怕脆弱的我受傷。

    我們曾經坐過那家影院裏的鴛鴦座,是專為情侶設計的,在影院二樓的最後排,是兩個相通的位子,每個鴛鴦座之間,都用紅木板間隔,頭頂有輕紗做的帷幔,讓兩個人更為親密無間,而給我和田田的感覺只是悶,我們只坐過那樣的一次,其後我們寧願坐普通的位子。我知道,我和田田需要的是在茫茫塵世中的互相牽引,而不願只囿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夏日裏一段時間,影院停映修葺,幾個朋友來到我們租住的小屋,大家席地圍坐,觀看借來的碟片,我衝了桔子粉放在盛滿涼水的盆中待飲。我説,我們這是名副其實的“環繞身歷聲家庭影院”──環繞坐在電視機前,外帶“冰鎮”冷飲呢,逗得大家抖落一屋子青春的歡笑。

    在一個假日的下午,我和田田又到了那家古老的電影院,微雨的午後影院裏只有七個觀眾,讓平日小小的影院顯得大了許多,也更為寂靜,空氣中只有影片裏留聲機的古老歌聲,古古的,雅雅的,像這家古老的電影院。田田説,別人有專機,有專車,這是屬於我們的專場呢!

    是啊!田田最知道,我們喜歡到這家電影院,就是因為它有著這個喧鬧城市不再有的幽靜,我們喜歡在紛繁的塵事之後,到這個保有古老寧靜氣息的一隅,享受人生的閒適與安然。

    又到假日了,我還要對田田説:到那個古老的電影院吧!

    (山西省晉城分行)

 

新中國第一隻證券櫃檯

天白説story · 俞天白

    發股票,已經是個大突破,再要上市買賣,真可謂得寸進尺了。可也給黃貴顯做到了。他和副總經理胡瑞荃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管處連續寫了兩次報告,要求建立股票買賣櫃檯。但都沒有答覆。直到1986年6月上海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成立,體改辦的負責人賀鎬聖、金志才向市委寫報告如實反映。

    這份報告很快到了時任市委書記的江澤民手裏,江澤民十分重視,還在深圳考察途中就刻不容緩地發回通知,要黃貴顯做好準備,等他一回上海就去向他詳細彙報。江澤民回上海的那天,正是星期天,黃貴顯因出差在外地,就請胡瑞荃代表靜安分公司到康平路市委去彙報。胡瑞荃將股票流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等情況作了詳細説明以外,並將早就準備好的一份書面報告,當面呈遞給江澤民。

    江澤民細細地翻了一翻,就將目光轉向坐在身邊的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李祥瑞問道:“李行長,靜安説的情況你知道嗎?這份報告你批了沒有?”

    李祥瑞回答:“這件事比較具體,我還不太清楚,讓我回去查一查。”

    江澤民熱情支援的態度是極其鮮明。一個歷史性的轉機,就在這兩句簡單的問答後出現了。黃貴顯獲得了支援不必贅述,需要説明的是他主動向銀行領導部門立了一份“軍令狀”,表示:我們願意摸著石頭過河,也願意讓人家來摸著我們過河,讓我們當石頭。我們保證不讓投機倒把之類的現象出現,我們樂於總結經驗教訓以供後人借鑒。

    這份報告的內容,就這樣注滿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

    李祥瑞被深深地感動了。不僅批准了黃貴顯他們開辦股票交易業務,而且希望在9月份就開出來,然後在一次專門會議上批評了金融管理處的工作人員。

    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業務部掛牌了。那是南京西路1806號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靜安信託投資公司所屬的一間街面屋。這是緊靠靜安古寺的一處很不起眼的小店面,本來是一家理髮店,因為門前一根電線桿而被認定傷了風水的地方,它卻因此成為了新中國證券交易的發祥地,鳴響了證券交易二級市場的第一聲,成為了“1986年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之一所發生的地方而引人注目了。1986年12月,交易櫃檯與工行的信託公司脫鉤,並從信託公司所在地搬出,這就是後來一再宣傳,以致不知南京西路1806號是真正發祥地的西康路101號。這個地方,處於上海商城後面的一幢矮矮的建築裏,原來是靜安體育館,除了一般體育愛好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正眼看過它。可是,黃貴顯他們的到來,卻使它産生極大影響,直至青史留名。很快招引了從事上百年資本流通的西方金融界和經濟界的高度關注。成了許多國家新聞界、金融界、政界所注目的地方。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席尼古拉斯·哥德森爵士就是其中一個。他特地前來參觀,以贈送一幅畫的方式錶示熱情的評價和肯定。畫面上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百年前初創階段的外景,是擠在英國豪宅旁的一幢小房子。他親筆用中文歪歪倒倒地在圖畫下面寫下了中國《老子》的一個警句:“合抱之木,始於毫末”。哥德森説,當時倫敦交易所就是“毫末”,現在已經長成“合抱之木”了。相信你們也會長成合抱之木的!

    事實的發展印證了哥德森的預言。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