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訪建行四川省阿壩分行映秀分理處
■ 本報記者 余江灝
在百度上敲入“映秀鎮”,會看到這樣的內容:“地處四川汶川縣城南部,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阿壩的門戶,前往九寨溝、四姑娘山旅遊的必經之路。”一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把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這個人口不足1萬的小鎮上。
淚水
時鐘撥回2008年5月12日,在家中剛剛結束午休,準備去上班的南福強突然感到一陣劇烈的晃動,原本橫放的床墊瞬間豎了起來,人在屋裏根本無法站立。直到如今,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從樓上跑出來的,只記得再回頭時,4樓的家已經變成了1樓。幾乎是同一時間,在辦公樓裏的同事胡雋也帶頭衝了出來。
“人到齊了沒有,還有誰沒來?”每個跑出來的人都重復著這句話。簡單清點完人數之後,在場人員被分成3個小組展開自救,分別負責搶運錢箱,搜尋失蹤人員,搜尋食物和水。
此時,映秀分理處主任馬驥正在都江堰回映秀途中,突發的變化讓她想起了四個字,“天崩地裂”。“車就像伏在海浪上一樣,上下顛簸,左右搖晃,兩邊的山峰發出恐怖的聲響,腳下的地面一開一合……”
在距離映秀50多公里的汶川縣公共汽車站,剛開完會的會計主管陳桂全等待著返回映秀的長途車,突然,地動山搖、沙塵瀰漫,不遠處的汽車瞬間被掩埋進廢墟,他意識到,映秀恐怕是回不去了。
12日晚上,大雨傾盆,映秀的胡雋、南福強、衡素霞等幾人在彩條布搭起的簡易篷裏坐了整整一夜,搶救出來的錢箱用棉絮包起來放在身邊,睡覺時就枕在頭底下。
馬驥説,直到15日早上,他們才吃上震後的第一頓飯,那是用幾塊磚頭壘起灶臺,搭上從菜市場找來的電飯鍋內膽,倒上礦泉水用柴火煮的一鍋不稀不幹的“飯”,大家把礦泉水瓶一分為二,做成碗,吃得很香。隨後,他們開始往都江堰運送錢箱。映秀到都江堰只有一條公路,已被地震嚴重損毀,加上余震不斷,隨時要躲避滑落的山石,20多公里的道路一行人整整走了10多個小時。
5月17日,從汶川徒步返回映秀的陳桂全在分理處的瓦礫廢墟中又清點出23萬元現金,最後一個背著現金走出映秀,至此,100多萬元的現金分三次全部被安全轉移出來。然而,員工自己的錢,卻一分都沒有拿出來。談起當時的舉動,大家顯得非常平靜:“根本沒想這是多麼偉大的事,就是一種本能和習慣,能搶出來多少算多少。”
笑容
如今的映秀分理處與都江堰 支行幸福大道分理處在一起辦公,這是一棟嶄新的永久性建築。“現在的條件比都江堰支行還要好,災害發生後,各方給予了我們非常大的幫助和支援。”馬主任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5月28日,映秀分理處在成都恢復對外營業,9月18日,搬至都江堰現址。剛開始時,前來辦理個人挂失的客戶人數激增,然而,房屋大面積損毀使得很多人的身份證件遺失,為此,分理處專門建立起綠色通道,提供“一條龍”服務。有位客戶受傷在住院治療,急需用錢,但存摺挂失需要本人親自簽字,於是,胡雋帶著資料跑到醫院,為其現場辦理相關手續。
恢復營業後,分理處的員工立即和客戶取得聯繫,告訴他們資金全部安全。震後,不少人的聯繫電話發生變化,需要多方搜尋核實,這項工作總共持續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客戶接到電話後,既驚訝又感動,沒想到在這種危難時刻,建行還惦記著他們。”説到這,一直表情嚴肅的南福強也有了笑意,“災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進了,一説是映秀的,就像是自己家人一樣。”
希望
馬驥説,映秀重建規劃目前還未正式出臺,分理處什麼時候能搬回映秀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大家都很想回去,畢竟,那裏是他們曾經的家園。
談到未來的打算,5個人的回答異口同聲:“活下來就是幸福,今後要更珍惜工作和生活。”“我希望能有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陳桂全一句質樸的話語,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沉思。房子垮塌可以重建,道路損毀可以重修,但還有些,一旦失去就不會再來。
馬主任告訴記者,現在的外部環境已經明顯改善,房屋修好了,帳篷撤掉了,大家不再經常觸景生情。工作之餘,分理處還經常舉行一些活動,邀請員工和家屬共同參加,一起交流思想,訴説情懷,心態也在逐步恢復。“如果説還有什麼希望,那就是他們心靈上的創傷能夠早些痊癒。”
記者的話:
陳桂全告訴我,如果沒有採訪,大家都不願再提起一年前的那段經歷,即便平時無意中説起敏感的字眼,也會主動避開。剛開始聊天時,我明顯能感到每個人心態的沉重,甚至看得見眼眶中打轉的淚水。他們身邊很多親人和同事都已長眠地下,這種痛苦不是旁人所能分擔的。此時,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避免他們陷入痛苦的回憶當中。
慢慢地,談到現在的生活和未來的希望,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笑容,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揮手告別時,馬主任説:“等到映秀重建完成的時候,希望你們能去走走,看看。”那一刻,我看到了5張真誠而堅強的笑臉。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