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
發佈時間:2009-06-03
“幫富人説話的人很少,因為明著幫富人説話要挨罵,而替富人辦事很多,因為肯定會有好處;而幫窮人説話的人很多,因為太容易了,但幫窮人做事的很少,因為太麻煩了。”——茅于軾在接受《浙商》記者採訪時如是解釋自己“幫富人説話,替窮人辦事”的理念。
“中國的家庭消費為何如此之低?因為社會保障網路的不完善——甚至在中國日益富裕之際,該網路甚至出現了收縮,人們在去醫院的路上必須先去銀行取錢,他們只能犧牲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保羅·克魯格曼在胡志明市舉行的一個會議這樣評價中國的家庭消費。
“我們中國人講量入為出,美國人也講量入為出,只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對這個‘入’的概唸有不同定義,中國人對量入為出‘入’的理解是‘今天和過去的收入’,但是在金融市場發達的美國社會,這個‘入’被延伸到不只是包括現有收入,同時也包括未來的收入預期,是個人一輩子的總體收入這樣的話,個人一輩子的總收入是你可以花的錢的總量,所以這個量入為出是‘量一輩子的收入為出’,而不是量今天加過去的收入來決定你可以花多少錢。”——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在所著《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的書中寫到。
“時代變化得真快呀,當布希的財政部長首次訪華時,華爾街蒸蒸日上,美國經濟正在增長,總統的使者例行公事地給他們的中國東道主上課,要求一個更加自由的金融市場和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可是當蓋特納訪華時,華爾街變成了貪婪和失敗的同義語,美國經濟一敗塗地,現在輪到中國給美國上課了。”——英國《經濟學家》雜誌28日發表文章説道。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