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生的教育者——訪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校長王斌
■ 本報記者 易芳
王斌是黑龍江牡丹江人。在當地做過小學老師,中學老師,中專技校的老師,大專、本科的老師,碩士導師。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從老師這個行當來説,我算是基本上當全了。”
27歲時王斌參加高考,報考了哈醫大。從哈醫大畢業後,王斌又從老師成為助教,從助教到教授,一路走到校長助理、副校長。
從北到南,換個活法
生於黑龍江長于黑龍江,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家庭親友都紮根在黑龍江的王斌,卻一下子把家從中國的最北搬到了最南。這個舉動,不要説在當地引起震動,就連記者聽來,也像一段曲折的戲文。
1998年,王斌從黑龍江到廈門開會,廈門大學向他發出了執教的邀請。回到黑龍江,王斌時常會想起這份來自廈門的邀請。1999年王斌開始著手聯繫這件事,2000年3月,王斌再次到廈門大學,基本做了決定。當他把這個想法和家人説了以後,家裏人不贊成也不反對,沒有發表意見,王斌知道,這樣重大的改變需要時間,於是他決定將事情緩和一下。
2001年,王斌的孩子高考,王斌讓孩子在高考志願欄裏填寫了“廈門大學”。這一年,孩子如願考取廈門大學,全家人也終於決定了舉家遷往廈門。全家人將孩子送到廈門報到,王斌也終於等到了這個非走不可的時刻。他來到單位提出了申請,申請與談判非常艱難,單位和各個相關部門都表示反對,但王斌的態度非常堅決。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三個月。2001年末,王斌來到廈門,正式到廈門大學醫學院任教。
“現在想想,那時如果孩子沒有考上廈大,也不會下那麼大決心來廈門。讓孩子報考廈大,其實就是我替自己下定決心。”
從中國的最北端黑龍江牡丹江,到中國的最南端廈門。對於這個“乾坤大挪移”,王斌坦誠了自己的心聲:“説實話,真實的想法就是想換一種活法。在北方,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以後,應酬變得應接不暇。但是,這些不是我的追求,當領導也不是我的追求,我想在學術上再做一些事情。在北方成長、生活那麼多年,經過多年的奮鬥到了副校長的職位,在副廳級這個職位上突然提出辭職,在黑龍江也是有些震動的。”
是的,很少有人會這樣做,在人到中年時突然選擇一個新的開始。但是像王斌這樣選擇要“換個活法”的人,就會這樣去做,並且做得成功。
兩次貸款,結緣建行
2005年王斌的學校選擇了現在的校址準備建設學校,資金缺口是5000萬,幾家銀行跑下來,最終得到了建行的貸款。資金到位後,新校舍在一年內迅速建成,2007年8月,教育部將學校從中專升為大專。然而同一年,在第一批貸款還沒還清的時候,學校因為申請項目,又出現了1200萬的資金缺口。為此,建行為學校提出了延期貸款的辦法。最終還款額不變,將原來的5000萬還貸期限往後推遲兩年,原本是每年還1000萬,5年還清,延期兩年後,增加了還款額度,但推遲了還貸時間,最終解決了學校的問題。
“這兩次,建行給了學校很大的幫助和支援。當初要是沒有建行給予學校支援,能不能貸到款就很難説了,如果當時貸不到這筆錢,對學校來説就真的很難了。有了建行的支援,才有了現在這所學校。我們就是一直對建行抱著感恩之心,這些年來我們都合作的很愉快。”
現在王斌的學校正在與建行合作助學貸款業務。王斌認為,助學貸款除了對降低學生惡意欠款有幫助,更非常有利於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所以他在積極推行這個業務。
“我是一個好老師”
“我是個很平凡的人,我唯一敢説的,就是我是一個好老師。我喜歡當老師,現在一年我在學校和廈大有180個學時的課。從骨子裏,我就是當老師的料,就喜歡上講臺,一上講臺,比開會做報告有精神多了。”作為一校之長,王斌的願望是學生畢業後到社會上能有很強的競爭力,“我最大的滿足感並不是學生能多麼感謝母校,而是我的學生將來到了社會上能有一席之地。”
記者的話:
採訪王斌比約定時間晚了一天,因為王斌去參加了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王斌在論壇上與台灣學校洽淡學生互換、以及學生到台灣去續讀本科的相關事宜。對於學生和學校未來的發展,他都有了長遠的考慮。
在王斌的辦公室裏,記者看到書櫃的後面、辦公桌的旁邊擺著一張床,被褥齊全。記者明白,一位天生的教育者,就在眼前。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