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空間

發佈時間:2009-07-29

編輯手記

 

    《哈利波特6》如約上映,影片在北美及中國市場都取得不俗的票房,但口碑卻呈現了相反的兩極化。美國觀眾對影片中哈利羅恩赫敏三人組的成長及感情故事非常喜歡;而中國觀眾則表示這些情節“無聊沉悶”,甚至有觀眾因為魔法場面不夠炫目而睡著。究其原因,美國觀眾大多是正宗“哈迷”,伴隨哈利一路走來,對哈利的成長有著深厚的情感;而中國觀眾很多是衝著“大片”的概念,卻沒有得到預想的“酷炫”效果,當然會感到沉悶。

 

    這讓編輯再次想到了那個時常疑惑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每個人都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電影院?在電影院這樣一個獨特而獨立的空間裏,每個人是不是都擁有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小小時空?在這個時空裏,我們追求的不再是平日裏那些瑣碎,而是一份情感的共鳴,或是強烈的感官刺激,或是靜靜的感傷放肆的大笑……有沒有想過,電影院裏的那個自己,其實是另一個自己?

 

    光影,也希望成為你的另一個小小世界。

 

 

 

影片主角是月餅

 

■ 沈寂

 

 

左起:《中秋月》劇照,韓非、龔秋霞

 

    有的影片以生離死別的情節感動人,有的影片以劇烈衝突吸引人,我個人更偏愛以淡淡的哀愁撥動人們心弦的悲喜劇。簡單平凡的故事,三兩個角色,圍繞著一件因社會壓力而發生的生活小事,展開人與人之間平常的糾葛和紛擾。既平淡又深刻,充滿人情味。

 

    25歲去香港初進電影界,我是多看電影而愛上電影,先當編劇再學寫電影,是從攝影棚裏滾過來的青年編劇。有幸遇到三十年代著名導演費穆、朱石麟、李萍倩、岳楓等幾位,他們的影片對我的創作有極大影響,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品格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尤其是朱石麟先生,他常以家庭倫理為故事內容,以細膩淡泊為作品的風格,在中國電影導演中是享有崇高榮譽的藝術家。我當時只是電影界新人,他知道我經歷不凡,在與親人的多次生離死別和共度禍福中體驗過深切的人情。我向他請教時,他總認為影片取材最觸動人心的莫若家庭倫理道德,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最能感動有切身體會的觀眾。他自己的作品背景常選擇節日(如過年、中秋、七夕)或壽慶喜事,這也是中國百姓歡聚時,容易産生種種矛盾的吉日。我們又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常常提到每逢節日和婚喪喜慶等事少不得送禮,人情多如債,過重的負擔使表面的喜慶成為內心的憂愁,是悲喜劇最佳的素材。我們雙方有所默契,期待合作編導一部以送禮為題材的電影。

 

    我在香港編寫了《狂風之夜》(岳楓導演,龔秋霞、嚴俊、陳娟娟等主演),《神、鬼、人》(顧而已導演,陶金、孫景璐主演),《白日夢》(李萍倩導演,夏夢、韓非主演),《水紅菱》(朱石麟導演,陳娟娟、李清主演),不料香港政府于1952年將香港電影界劉瓊、舒適、馬國亮、白沉、楊華、狄梵和我等十人無理驅逐出境。

 

    我們逗留在廣州,聲援香港電影界。我改變過去編寫情節曲折,強烈衝突的劇本風格,嘗試另一種宣揚人情的悲喜劇,在四天之內終於完成曾與朱石麟先生早有約定的以送禮為情節的電影劇本《中秋月》。

 

    《中秋月》的故事內容並不複雜。中秋佳節,人人保險公司小職員陳明生,準備回家時帶回一盒月餅與母親、妻兒同享團圓之樂。上班後,見同事們紛紛送月餅等禮品給經理,他立刻回家,向妻子要三十元積蓄(原為兒子每月付學費所用),即去購買月餅和酒。正要出門,妹妹的婆家派傭人送來厚禮孝順母親。明生走到經理家門口,見同事們都送月餅等四色禮品,自慚禮薄,無奈地回家補上妹妹婆家送來的禮品,再去經理家,路過副經理家,副經理正開門送客,以為明生的四色禮品送給自己,毫不客氣地收下。明生苦惱地只得又回家。妹妹見哥哥不還禮,知有困難,便親自送來私房錢,催促趕快去買月餅等還禮。明生正有急用,內疚地拿妹妹送來的錢,買了月餅等貴重禮品,送給經理。經理還不滿意,他黯然回家。母親拿出養老送終的積蓄,催促兒子再去買月餅等禮物送給妹妹。明生慚愧地回家,心灰意懶,筋疲力盡,路過小巷,在小攤上買了一個月餅給兒子。回到家,兒子已睡熟,桌上留著明日必須付清的學費單。他不由得怨忿滿懷,拉下黑色布簾,將中秋明月關在窗外。

 

    朱石麟接到劇本後,立即開拍,作為他主辦的鳳凰影片公司首部影片,演員方面,由喜劇能手韓非飾陳明生,江樺飾妻子,龔秋霞飾母親,童毅飾妹妹。他們演技精湛,人物演繹感人肺腑。朱石麟生活化又充滿人情味的導演風格,竟以月餅為主角,每一場戲都離不開月餅。幾次平常的送禮,幾次被誤會和曲解,既富有喜劇色彩,又顯示人生百態,更體現出大城市裏艱辛度日的小市民,在習俗禮節的壓力下,多麼苦惱、委屈、悵惘和無奈。

 

    影片放映後,賣座平平,評論家卻對劇本予以很高的評價,稱朱石麟導演的這部影片是早于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的經典之作。

 

    1988年,香港《電影》雙週刊,由著名影評人評選,《中秋月》為中國十大名片之一,朱石麟因此片而成為中國五大導演之一。

 

 

 

尋找能量源

 

■ 劉靜

 

    下雨了,雖趕走了暑熱,卻讓近日的紛擾變得更加膠著。在這樣一個雨天,我選擇了逃離,逃進了《變形金剛2》營造的世界中,把自己視為一名戰士,所向披靡。

 

    很小的時候,《變形金剛》動畫片就上演了。已經記不住演了多少天、多少集,只是每每想起,就會浮現那樣一幅畫面:接到任務,金剛們就會咔嚓咔嚓的變身汽車飛機,卷土而去。其中,金剛們永遠都在爭奪的能量塊更是讓我銘記在心。在每一集中,能量塊都是一個終極目標,這些原動力是易耗品,但卻有渠道獲得,只要擁有了它,你就能勇往無前。

 

    “我的能量是不是快耗盡了?我該從哪補充?人類有沒有能量塊?”我在蜿蜒的購票隊伍中挪步,看著墻上張貼的金剛海報,也開始科幻起來。30歲了,還有許多夢想,還有許多“野心”,此時,卻被一個兩歲的孩子給困住了。這樣一部期盼許久的電影,居然等到放映的第三周才能看成。每天的作息隨著孩子而調整,像上滿發條的鐘,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應該插在哪個時間段最合適,那是我必須要編排的。想想過去“為了節省看早場,為了撒歡看夜場”的日子,真是一去不復返了。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小嬰兒的餵養程式是那麼緊湊,讓我不得不進入他的運作軌跡,7點喝奶、9點曬太陽、10點輔食、12點午飯、1點午睡、3點加餐、5點晚飯、7點洗澡、9點喝奶入睡,還有夜裏準時的夜奶……規律的作息使生活變得簡單的只剩下吃喝拉撒。熬過了這段平淡無奇的日子,現在又進入到一個需要花費更多心思的階段。雖然一年後才上幼兒園,但迫於形勢今年就得選擇好,其中的門道讓人驚詫。即使拋開這些,還有更加棘手的問題——選擇在哪上幼兒園。實際上,這意味著是否要繼續依靠父母。隔代撫養的弊端已經在孩子身上顯現,這是非全職媽媽的遺憾,但當幼兒園時期到來時,我是那麼渴望改變。“能行嗎?”尋找答案的過程倍感疲憊。想自己雕塑自己的作品,卻又害怕失去自由的日子;依靠父母,能做更多喜歡的事,但孩子也將因此偏離自己設定的軌跡……

 

    總會在最無助時,閃過一些動畫片的片段。很多時候希望自己能像變形金剛一樣,擁有法寶,學會變身,駛向無垠的大地或天空。在想像的世界中,遺憾變為完美,無能變為神勇,絕境變通途。但是,可能嗎?也許只是在神遊的幾分鐘裏倍感輕鬆,之後一切照舊。丟掉那些幻想,重拾眼前的現實問題,這世間,哪有什麼法寶和能量塊,如果真有,也僅存留于你的意志。

 

    當我第一個放開手讓孩子獨自學步而摔傷時,所有的人都責備我,從來不敢處理傷口的我默默的找出碘棒,雖然手不能控制的抖動,但還能笑著對孩子説,“只有一點點疼”。孩子生病永遠都是媽媽的責任,選擇什麼治療方式、服用什麼藥也永遠都要由你定奪。看著懷中哭鬧的孩子,心力交瘁時依然會頭腦清醒——能吃藥不輸液,不發炎不服抗生素。孩子終於好轉,大家的認同此時毫無意義,自始至終煎熬的過程唯有自己扛。

 

    146分鐘的鏖戰過後,我走出了電影院,輕輕的甩了甩頭,腦海中還留著擎天柱與薩姆在航母上並肩而立的情景,我突然一驚,擎天柱為什麼會相信高傲自大的人類?如果連機器人都能相信異類,為什麼人類不能相信自己?在內心深處,我對自己教養孩子的方式也是懷疑的,我怎麼一定就對?但當孩子進入兩歲,一些變化也讓我獲得了肯定。他會把你推開,自己洗手、自己穿鞋、自己上下樓、自己擺放桌椅;會把心愛的汽車給小夥伴共同玩;吃花生時會説出“不吃豆豆精瘦瘦”;會説花寫體的“Y”像香蕉……原來,孩子也在依靠他們的能量快速成長著,這樣的成長帶給我的是越發充盈的自信和無盡的力量。

 

    人,應相信自己沒有那麼脆弱。生活賦予你了什麼角色,你就一定能夠扮演。女兒、妻子、媽媽,當角色越來越多,需要的能量也就越來越多,尋找吧,就在你自己的體內。

 

 

 

淘碟的日子

 

■ 阿雅

 

    編輯和我説,夏天就是看電影的季節,一定要吃爆米花看電影,尤其是暑期檔,有點回到童年的感覺。

 

    我表示強烈贊同之外,也覺得任何季節都是淘碟的季節,一定要端一杯清茶或者醇香的咖啡,靠在床頭或者窩在沙發裏,懶懶地欣賞。管他有沒有低音炮,管他是不是42寸的大液晶,我們要的,只是那份感覺。

 

    很可惜,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體會到這樣的感覺了,每每要淘碟,總是被老公説服以便捷為由從網上直接DOWN下來了事,其結果就是硬碟終於有一天提示無記憶體了,而我甚至都想不起來看一部。可以在播放軟體上拖拽著迅速看完一部電影的方式讓我無法接受。

 

    這時,便異常懷念以前淘碟的日子,還有通宵看碟的樂趣,總覺得那樣的快樂和滿足不是免費DOWN下來就能有的,也不是去電影院能給你帶來的。這裡面有自己的心血在,有自己的成就感在。

 

    去電影院,除了每年固定上映的那十幾部或國産或進口大片外,你就別無選擇。問題是大片兒往往不一定好看,好看的也不都是大片兒,於是去網上選擇DOWN下來看,如果DOWN下來覺得還是好片兒的話,估計大多數人還是得去淘碟,把碟買下來,自己想看的時候就能看,這才踏實。

 

    自己淘碟,淘的是個樂兒,淘好了,是賺著了,是享受,可以和朋友吹吹牛,説自己最近淘到什麼好片兒了,編劇編的如何巧妙,鏡頭給的如何細膩;淘砸了,沒關係,下次接著淘,同樣不妨礙和朋友吹吹牛,説這部片子怎麼爛節奏怎麼不對情節怎麼混亂,很多時候評價爛片比評價好片更顯水準。

 

    淘碟也不在淘便宜,5塊錢的D9,大家心裏都知道他這是忽悠呢。基本上,淘碟只固定在一兩家,因為熟悉,自然品質也有保證,買再多的碟7塊錢的D9也基本是雷打不動的,除非老闆哪天過生日全場8折,撿著這種便宜您就趕緊去淘吧。淘的過程不比考試省腦子,拿著一本本用碟片封皮裝好的大冊子,港臺的,歐美的,法國的,日韓的,您輪番看吧,有目的淘還好,如果只是無目的的想選片子,還真得下一番功夫。

 

    學生時代淘碟,因囊中羞澀,每次都要忍痛割愛很多片子,然後盤算著下個月的生活費再補上多少就能又買了。上班了掙錢了,去淘的卻越發少了,不是沒時間去淘,就是淘了沒時間看。

 

    現在想起淘碟,想想淘的可能還有份記憶,大學時經常和閨密去她家附近的一個小店淘,回宿舍之後便開始我們的“夜宴”,準備好零食,準備好靠墊,夜生活就此拉開序幕。清楚地記得一晚看《午夜兇鈴》,我和她都是抱著枕頭看完的,而且據她描述我都快把枕頭糊臉上了,至今每每和閨密聊天提起此事還能笑做一團。

 

    記得以前老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下載而非得花錢淘碟,其實和碟一起淘回家的,還有快樂,和朋友、親人,或者就自己一個人靜靜享受生活的那份幸福。

 

 

 

海報賞析

 

本期主題:動物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從小就這樣被教育,我們從小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動物園。其實,地球是人類的,更是所有動物們的,人類的世界離開動物將不復存在。所以,電影的世界也一樣離不開動物,電影海報裏更少不了的是動物主角們可愛的面孔和身影。

 

    以表現動物為主題的影片不勝枚舉,從電影可以開始講故事開始,動物們的故事就同樣不可或缺。最初動物是人類故事的配角,表現的多是動物與人類情深意重,那時電影人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將動物放在“從屬”的地位上。隨著“地球也是所有動物的家園”理念的深入人心,電影人們開始意識到動物也是獨立的,它們同樣可以主宰一部電影,而不單是從屬於人類。以表現動物之美、為動物與環保而呼籲作為主題的影片不斷涌現。

 

    電影人們曾經説過:“最難拍攝的主角就是動物和孩子。”這是因為,動物和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單純。他們不受外界影響,不受客觀操控。這也許也是現在人類最難以企及的,因此也最為珍惜的。讓我們在本期的海報中體味這些單純,感受那些美好。

 

 

 

馬利與我  Marley & Me

 

 

 

    美國(2008

 

    導演:大衛·弗蘭克爾

 

    主演:歐文·威爾遜、詹妮弗·安妮斯頓

 

    一對標準的美國年輕夫婦,一個標準的中産階級家庭,一段典型的美式家庭成長全記錄,一定少不了一隻好狗的陪伴。於是,一隻名叫馬利的拉布拉多犬正式入駐這個家庭,它可愛得像天使,它淘氣得像“惡魔”,馬利用狗的一生見證了一個家庭的生活和成長,所以它無愧於這個家庭對它的寵愛和憐惜,“你是一條好狗,一個最好的家人!”當你看到海報中叼著女主人高跟鞋的馬利時,一定也無法對它的頑劣有一絲氣惱吧?

 

 

 

帝企鵝日記(March of the Penguins

 

 

 

    美國(2005

 

    導演:呂克·雅蓋 Luc Jacquet

 

    配音:查爾斯·貝爾林、羅邁尼·博林格

 

    第七十八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得獎作品《帝企鵝日記》是一部有故事劇情的紀錄電影,影片描述了帝企鵝完整的生命繁衍過程。在南極大陸上,極端低溫下,企鵝爸爸和媽媽相識相戀,産下蛋後又分工孵化和哺育小企鵝。紀錄片的體裁下不僅傳達了知識,更承載了濃郁的溫情。海報中的帝企鵝父子對望著,完全與人類相通的天倫之情深深打動著你我的心。

 

 

 

夏洛特的網 (Charlotte's Web

 

 

 

    美國(2006

 

    導演:蓋瑞·溫尼克 Gary Winick

 

    配音:朱莉婭·羅伯茨、史蒂夫·巴斯米

 

    可愛的小豬威爾伯出生在一個快樂叢生的農場。為了拯救即將成為聖誕大餐主菜的威爾伯,同住在農場裏的蜘蛛夏洛特開始用它獨特的方法幫助威爾伯——織網。完美的“一隻好豬”字樣的蛛網挂出來時,小豬被主人發現可能是棵搖錢樹,生命被挽救,而夏洛特也為朋友織網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夏洛特的網》由著名同名童話改編,海報中,小豬威爾伯和正在織網的夏洛特在明麗的月光下傾談,畫面充滿童話的夢幻色彩和溫情。

 

 

 

    虎兄虎弟  Deux frères

 

 

 

    法英(2004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蓋·皮爾斯、讓·克勞德·德夫斯

 

    影片背景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的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雙胞胎幼虎戈莫和桑哈的父親被非法獵殺,殘酷的命將這對雙胞虎兄弟分開了。戈莫和桑哈,一個羞怯而溫和,一個粗暴而兇猛。兩隻老虎長大後再次相遇,由敵對到相認,虎兄虎弟最終掙脫了牢籠,快樂地回歸叢林。海報中,猛獸露出兇猛的眼神,命運卻其實仍在人類手中掌握,虎兄虎弟用這樣的眼神,拷問著非法獵殺,人類的自私和殘忍。

 

 

 

音樂的象徵

 

    電影雖是光與影的藝術,但音樂早已經是電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電影音樂對一部電影來説,甚至可以起到是非成敗的影響。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裏一個激動人心的場景中,我們見到了音樂的象徵作用。這是主角瑞德的轉捩點。感動瑞德和肖申克監獄裏其他人的不是某一特定的音樂,也不是音樂的含義,而是音樂概念本身。

 

    片例《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杜弗雷斯尼是剛來肖申克監獄不久的犯人。安迪不久後就成了長期坐牢的瑞德的朋友。跟其他人不一樣,安迪不願意放棄他的人性和對希望的感覺。這使得瑞德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他將墨守成規成為被制度化的人,還是選取安迪代表的新道路?最終,他被感動了,但是很懷疑安迪的處世哲學能否在肖申克監獄裏堅持下去。

 

    安迪的希望得到了回報。在經過長達五年的書信之後,監獄圖書館收到了數百本新書和唱片的捐贈。為表慶祝,安迪在圖書館裏面放了一張唱片。在看守生氣地衝他叫喊,讓他關掉音樂時,安迪反而把門鎖上。他接上功放,讓音樂通過監獄裏的每個喇叭播放出去。聽音樂激發了瑞德最重要的轉變。他知道他內心有些東西已經越界到了另一邊,他不能再回復原狀。

 

    《肖申克的救贖》場景回放

 

    他從唱片中取出莫扎特的唱片放在唱盤上,然後把唱針放在他最喜歡的曲子上。唱針在唱片槽中發出嘶嘶的聲音……然後輕快而華美的音樂響了起來,安迪坐在椅子上,陶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

 

    鏡頭中是監獄操場上“釘”在地上的人們。

 

    瑞德(畫外獨白):

 

    “我不知道那天那兩個義大利女人唱的是什麼。實際上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事情無聲勝有聲。我更願意認為她們唱的是很美麗的東西,難以言傳,讓你為之心痛。”

 

    鏡頭給到瑞德。

 

    瑞德(畫外獨白):

 

    “我告訴你,那些歌聲越飛越高。比身處灰色世界的任何人所夢想的都要高遠。就像有只美麗的鳥兒拍著翅膀飛進我們簡陋的小牢寵裏,把高墻都融化掉……在那短暫的時刻——肖申克監獄的每個人都覺得是自由的。”

 

    元素運用解析:

 

    這裡音樂的象徵作用對這個變化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從結構上來看強調了整部影片的轉捩點所在。

 

    根據《電影化敘事》一書編輯整理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