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堅持,每個人都可能是巴菲特
這段時間,滬指在3400點展開了大幅震蕩,讓不少投資者猶豫不決。一些人認為這是殺入戰場的好時機,另一些則仍選擇繼續觀戰,不管是已經重新殺入的,還是蓄勢待發的,是不是都已經準備好堅持自己的投資了?
哈佛大學的第一堂經濟學課就要教學生這樣一個概念:即每月先儲蓄30%的工資,剩下才能進行消費。這就是被人稱之為的“哈佛”教條。哈佛教導出來的人,以後都很富有,並非因為他們是名校出身、收入豐厚,而是他們每月消費和儲蓄的行為都嚴格遵守“哈佛教條”。所以理財沒有什麼太深奧的技巧,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的地方,理財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第一句話:每月儲蓄30%的工資,先儲蓄,後消費;第二句話,一定要投資,並且要求投資年綜合回報率要在10%以上;第三句話,持之以恒,不論是儲蓄還是投資,必須堅持10年以上。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85歲時成為比微軟的比爾·蓋茨還有錢的人。不僅因為他獨特而精準的眼光,也因自小就受到良好的理財教育。他從6歲就知道儲蓄,雖然每月只存30塊。但到13歲時,他就拿出3000塊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並愚公移山般的年年儲蓄,年年投資,十年如一日。沒有這樣的堅持,巴菲特怕是和其他投資者沒什麼區別。
一位普普通通的美國老人,在年輕的時候看到隨處可見的可口可樂飲料罐,從此只要有錢就將其換成可口可樂的股票,不管牛市熊市不棄不捨,到老年之時,坐擁數千萬美元,富甲一方。雖然沒有什麼投資技巧可言,但卻成為了平民中的“巴菲特”。
類似上面這些通過長期投資改變命運的故事太多,以前聽起來好像有點天方夜譚,但經過06、07年的大牛市,我們身邊類似的事情似乎也屢見不鮮了。比如某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在1997年時開始買萬科,2004年開始買招商銀行和蘇寧電器,一直持股不動,到2007年時,這些股票的市值達到了2000多萬;比如一位中國船舶的工人在2005年花了10萬買了自己公司的股票,在2007年擁有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財富……
也許您覺得這些做起來太難了,信用卡消費的時代,我怎麼保證每月能儲蓄30%的收入;股票、基金、黃金、房産,這麼多的投資品種如何選擇,面對天天涌現的五花八門的新機會而一生只與三隻股票“白頭到老”;還有10年太久了,我沒有這種耐心怎麼辦……
我們可能都記得“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但是堅持太難了,所以勝利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正因為難,才可貴!。正如但斌在《時間的玫瑰》裏所説的“投資就是用時間和生命來換取財富。巴菲特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75歲的時候就擁有了450億的財富,而在於他年輕的時候想明白了許多事情,然後用一生的歲月來堅守。”
(根據往期《客戶經理之聲》整理)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