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
編輯手記
人們都説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太快,轉眼間,暑假就要結束了,火爆的電影暑期檔也將離我們遠去。我們總是在經歷著各種各樣的一元復始,又總是對美好的事物和時光眷戀難捨。就像去看一部電影,發現這是一部正對自己胃口的超級好電影,於是往往會這樣:在電影片長過半漸入高潮時,內心突然開始惴惴不安——不要結束啊,看完了就沒有了,真想好電影可以一直看下去……
可是,電影總會散場,人生終有聚散。但正因為會散場,才期待著下一次的開場,正因為此刻我們分離了,我們才會有下次的再相聚。正因為一場又一場電影的結束,一個又一個人生經歷的更新,生活才充滿了無限的魅力。敢於面對一個終結,才能更加有勇氣迎來一個新的開始。
生活的下一顆巧克力糖是什麼味道?下一場電影會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阿遼沙,別害怕”,太陽將照常升起。
短片也成經典
沈寂
現今中外電影很少拍攝短片,原因是觀眾迷戀大場面巨片。以為短片難出精品,藝術價值不高,不能獲得評論界讚賞。我卻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影界對短片不夠重視,藝術家們也不願花費精力,恐怕得利不多。
在我所觀看的中外電影中,美國華納影片公司在上世紀30年代曾拍攝過一部短片集錦《曼哈頓的故事》,電影由五個短片合成,通過一件燕尾服貫穿五個故事。其中由愛德華·羅賓遜主演的《校友會》和卻爾斯·勞頓主演的《音樂指揮》,可稱精品佳作。
《校友會》是講一個因失業而窮困潦倒的大學生愛德華,忽然接到校友會通知:希望他參加校友們的聚餐,規定必須穿大禮服。他很想與大學時代的同學聚會,但沒有禮服。他到衣鋪去租借一套,配上硬領,然缺襯衣。便用硬領的半截襯布遮蓋胸脯。他穿戴好後,像是闊綽商人,得意颺颺出席校友會。
華貴的大廳,擠滿了當年同學,現在都已經是社會名流,或巨賈富商。彼此問候,愛德華也自稱是某大商行經理。同學們向他祝賀和奉承。
入席後,有人丟失金錶,校友會會長笑稱:定是有人開玩笑,希望自動交出,但無人接應。會長建議,每人脫去禮服,貼身搜查。眾人都紛紛脫下,唯獨愛德華自知禮服內無襯衣,不願暴露窮相。卻引起校友們懷疑他偷竊金錶。他氣憤填膺,自動脫去禮服,畢露窮相,但表示了清白。失竊者也找到了金錶。愛德華沉痛指謫人們不該為了金錢而傷害真誠的友情,拂袖而去。
《音樂指揮》是一位頗有天賦而無名的作曲者卻爾斯,因無出名機會而苦惱。有一位著名音樂大師欣賞他,為他組合樂隊,在劇院裏演出,並由作曲者指揮。音樂大師還親自到場主持音樂會,樂隊指揮必須身穿大禮服。卻爾斯只得到舊衣鋪租來那個大學生退回的那件舊禮服。
演出那天,因有音樂大師鄭重主持,音樂愛好者都身穿禮服前去觀賞。卻爾斯既興奮又激動,盡力指揮。開始時,全場肅靜,聆聽美好樂曲,不料數分鐘後,觀眾席上發出笑聲,笑聲越來越響,幾乎壓倒樂聲。樂隊只得停止,卻爾斯驚愕慌亂,不知道發生什麼意外,只得轉身面朝觀眾。觀眾還是嘲諷地指著他大笑。樂隊中有人對他耳語,他慌急脫下禮服,發現禮服的背縫因他指揮用力竟然崩裂,越裂越大。所以觀眾失笑,聲也越來越響。他氣忿地脫下禮服,丟在地上。
多麼美好又充滿希望的一場演出,竟被那件倒楣的禮服破壞,真是無可收拾,也不能挽回。他再也禁不住悲憤,坐在指揮臺上,絕望痛哭。可是,慢慢地,池座裏觀眾們的笑聲漸漸減弱,消失,一切喧囂停止。接著一片寂靜,作曲家膽怯地向池座窺看,只見所有觀眾都抬起頭仰望樓上包廂裏那位音樂大師。看到大師昂然肅立,毅然脫下他身上那件燕尾禮服,隨意地放在一邊,再用肅穆、鼓勵和愛護的目光,凝視坐在指揮臺上的悲傷的作曲家,將手一揮,命令他繼續指揮。
作曲家在大師的命令下,站立起來,也就在這同一時刻,池座裏所有男觀眾也都從身上脫下作為社會禮貌的禮服。那位因禮服破損而停止演奏的作曲家,也穿著襯衣指揮樂隊,重又演奏。整個劇院響起歡樂的音樂,莊嚴的藝術衝破世俗的禮節,在人間宣佈生活的莊嚴和壯麗的人生。
這兩部短片,都以動人的故事,針砭世俗社會“只重衣衫不重人”的惡習。告訴人們,虛飾外表掩蓋不了人性的真情,也無法抹殺天賦和真實的才能。
這對目前我們社會中浮誇、虛偽等種種現象,不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嗎?短片也能成經典,全看電影人的一顆用心。
夢想的氣球
■ 易芳
夢想是什麼?還記得你的夢想嗎?
我輕輕地問,但沒有人回答。
在那些已經被遺忘的時光裏,夢想大約就像是許多五彩繽紛的氣球,一個一個被我們吹起來,看著它們升上天空,等待它們閃爍光芒。然後,時光的烏雲飄過來,吞噬掉那些氣球,於是,它們有些在我們眼前爆裂,有些被烏雲帶走,再也不見了蹤跡。
然後我們就長大了,再也不會去吹氣球,再也不會相信氣球可以升空閃耀,再也不曾記起氣球裏那滿滿的夢想。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當《飛屋環遊記》裏費爾遜先生的釘子戶老屋扯掉布幕,無數只氣球從煙囪裏五彩繽紛地張開翅膀,將老屋原地拔起飛向天空時,我心裏的某個地方突然感到被猛烈地敲擊著。
是嗎?曾幾何時,我心中也曾嚮往過仙境瀑布那樣的地方?擁有這樣那樣的夢想,更擁有實現它們的信心。可是人生才過了多久,我就相信我已經老了。夢想,已經晚了。可是,真的晚了嗎?即使到了城市早已變了模樣,曾經愛的小屋變成了釘子住戶,曾經強健的筋骨已經咔咔作響,老橡樹養老院的車已經到了門口,就晚了嗎?
這世上沒有什麼來不及的事情,當無數個氫氣球從老屋的煙囪裏升起,費爾遜和艾莉幾十年來的夢想,終於起飛,向著心中的仙境瀑布,出發了。
看著無數個氫氣球帶著老屋飛翔的畫面,眼淚不聽話地從3D眼鏡里落下。
作為3D動畫界泰斗的皮克斯製作組,像我這樣的忠實粉絲應該不在少數。從最早的《玩具總動員》開始,每一部3D動畫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玩具總動員》片頭附送的著名袖珍短片《檯燈父子》印象深刻,作為皮克斯標誌的“小檯燈”,是皮克斯3D動畫的創始之作,也是使他們一舉成名的經典之作。隨著中文翻譯“玩具總動員”的走紅,無意中使之後皮克斯作品名稱的翻譯走上了一條系列品牌化的道路——《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汽車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的“總動員系列”在幾年間成為了中國電影觀眾心中的“招牌産品”。每次總是比主角們先登場的“小檯燈”也成了觀眾們熟悉的小朋友。皮克斯+迪斯尼,等於每一次的動畫夢想盛宴。總有人會對我説:你已經快三十的人了,怎麼還老是長不大,看什麼動畫片?曾經我辯解,如今我只笑而不語。在不可思議的動畫世界裏,無論是什麼樣的夢想,都能被插上翅膀,在異彩紛呈的世界裏自由飛翔。我幾乎能想像坐在電影大螢幕前的我,臉上被動畫影像的七彩映照,彩色的一張老臉上卻流露出孩童時代的表情。那令我自己嚮往的情景,已不足為外人道。
《飛屋環遊記》成為又一次的夢想之旅。
電影技術不斷飛奔,時代的腳步快得令我們應接不暇,簡陋的老式“打鈴開場”的電影院裏的《玩具總動員》已經變成了戴著3D眼鏡的現代化《飛屋環遊記》。然而有些東西,從來不曾改變。
就像老費爾遜看過艾莉留給他的“感謝你帶給我的精彩人生,現在,去開始你新的冒險吧!”以後,把所有老傢具全部扔出房間,踢開了那些糾纏困擾他已久的桎梏,思念與溫暖仍在,心卻重新記起了最初的夢想。由於破裂了一些氣球、動力不足已經落地的老屋被清空減重,再次重新起飛,張開兩側的風帆,向著心中的堅持飛去。
此時的我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泣不成聲。那些早已被堆積在角落中的夢想、希望和堅持,在心中不知名的角落被打翻。
飛屋最終和五彩繽紛的氣球一起留在了仙境瀑布,和費爾遜與艾莉的夢想一起,和那些溫暖與堅持在一起,成為了仙境瀑布一道永恒的風景。而老費爾遜,開始了他新的冒險,夢想的旅程,再也不會停步。
而我,帶著一雙哭腫的眼睛和一副被打濕的3D眼鏡,帶著那些又從時光烏雲中找回的遺失的氣球,走出了電影院,走回我的生活裏,走進我自己的夢想人生中。
淘我喜歡
■ 猢猻
我的正式的淘碟史要從大學時代算起。我所在的大學出了校門有一條“學生街”,不長的街道兩側可以滿足學生們的吃喝玩樂各種需求,其中幾家面積不大的碟店生意尤其紅火。
我經常光臨的一家店,其老闆是一個二十四五上下的帥小夥子。小夥子相貌氣質沒得説,對電影的品味也自不凡。去小店淘碟,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要去得勤,上了新貨得及時了解。第二是要與老闆打好交道。一方面是老闆長期浸淫這個領域,不拘哪個肚子裏都有不少貨,隨便聊上幾句都能獲益匪淺。另外一方面,跟老闆搞好關係,這樣才能讓他把你喜歡的碟記在心上,看到你喜歡的了,才能把貨給你帶回來。我就曾經給帥老闆拉了一個長長的購碟單子,請他專門幫我採購。
北京是淘碟人的天堂,這是我在北京生活五年左右時間的切身感受。
我自己最頻繁光顧的是經典音像店,位於美術館後街,三聯韜奮書店邊上。這家店最大的好處是各種碟數量、種類、版本超齊全,槍戰、文藝、警匪、科幻、紀錄片各種類型都有,導演剪輯版,大師珍藏版各種版本任君挑選。還有很多專業人士的最愛,比如説各屆電影節的珍貴資料片,一些電影教材片等等,我個人關於電影的各種需求幾乎都可以在此店內得到一站式滿足。店裏的員工每個都可算得上電影的超級發燒友,對電影、碟片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每次你想要什麼碟,只要報出名字、導演、年代,他都能脫口而出一些相關的資料,從看似雜亂無章的碟盒裏立馬找到目標物,每每讓我嘆服。
記得有一次去店裏找安哲羅普洛斯的《永遠的一天》,但當時沒有單張版本的,店裏的小夥子就推薦我買安哲羅普洛斯的全集。我因為對他其他的電影沒什麼了解,顯得有點兒舉棋不定。於是小夥子開始給我上課,講安哲羅普洛斯的風格,電影手法,關注主題,各部電影的特點……聽得我大為傾倒,當場買下來。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小夥子大力推薦的《霧中風景》、《養蜂人》都堪稱經典。
除了這家店之外,北京連鎖的經典音像也是淘碟人的天堂。連鎖店最大的好處是便捷。不管你置身城市的哪個角落,走著走著就能偶遇一家經典音像店,信步入店,挑挑揀揀下就會大有斬獲。大多數經典音像分店都接受下單,有好貨了,第一時間可以保障到手。
淘碟者最大的樂趣是淘到自己傾慕已久的碟,最矛盾的是面對同好者要不要出借自己的心愛之物。這幾乎是一個恒久的矛盾。一方面是文人大多有唯老婆與書不能借人(現代人當然要加上碟這一項)的“祖訓”,但無一例外的,所有的電影愛好者最希望的就是別人與自己産生共鳴,共同交流一部大家都心儀的電影的感受是很多碟迷難以拒絕的。我認識一個師兄就因為借碟,與最好的兄弟反目,用他的話説,到後來是“見一回打一回”。而我心態稍微放鬆,一旦借出去,就抱著安之若素的心態,碟片若回不來也能開導自己——它教導了一顆蒙昧的心,算死得其所了。
海報賞析
本期主題:槍
在暑假適合看的電影裏,有槍支出現的電影必然也能佔上一大類型,比如槍戰片、諜戰片、戰爭片、黑幫片、俠盜片、尋寶片等等數個分類的類型影片。
從槍支身為武器的角度來講,實在難稱形象正面。因為槍支代表的往往是暴力、殺戮、戰爭、掠奪、死亡和血腥等等負面元素。但若單看槍支存在本身,槍又具有必然的經久不衰的魅力,它代表著能力、強大、保護,甚至國家和軍隊。男性對於槍支的迷戀,也許就像崇拜力量一樣與生俱來。槍支自從進入電影的舞臺以後,很快就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甚至可以在有些影片中成為幾乎每分鐘都出現的主角。比如上世紀90年代中國香港的一大批槍戰片,永遠用不完的子彈和各類型殺傷力強大的槍支看得人目瞪口呆,在世界電影史上寫下了經典的一筆。
隨著全世界武器的不斷發展,各類新式先進的槍支也不斷被放進電影裏展示。人類在反對戰爭的同時,看到各种先進的槍支卻仍然感到興奮,這就是世間予與盾永恒的悖論,也許也正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在本期的海報賞析裏,為您展示了各樣槍支在海報中的巧妙運用。欣賞的同時你也許也發現了,在海報裏,槍總是沒離開女人,除去迎合男性觀眾口味的因素之外,惡與美,在人類世界裏總是如此雙生雙伴。
通緝犯(Wanted)
美國(2008)
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
主演:詹姆斯·麥克沃伊、摩根·弗裏曼、安吉麗娜·朱莉
生活對於25歲的威斯來説,只不過是一堆又一堆的麻煩事。然而父親突遭謀殺,一個神秘女人福克斯出現在了他的生活裏,原來父親的秘密身份竟然是一名刺客。在福克斯的招募下,威斯加入了神秘組織。組織能夠激發人的潛能,威斯很快成為了舉世無雙的致命殺手,然而一切似乎並不像表面那麼單純。海報中,世界公認的第一性感美女安吉麗娜舉槍沉思,低首斂眉的一瞬間,硬金屬的槍支竟也隨著性感起來了。
擇日而亡(Die Another Day)
美國(2002)
導演:李·塔瑪霍利
主演:皮爾斯·布魯斯南、哈莉·貝瑞、托比·斯蒂芬
驚險刺激的打鬥、美艷的邦女郎還有最新式的間諜武器是007系列影片永遠的主題。這一回我們的詹姆斯·邦德在北朝鮮發現了一位世界級的媒體大亨的陰謀詭計,在阻止陰謀的過程中,他結識了美麗的間諜金克斯,照舊將愛情與任務交織在了一起,而子彈便成為了他們的見證人。海報中躺著一支槍口還冒著硝煙的手槍,整個畫面的金屬感和現代感將007的經典主題極致地襯托了出來。
愛情島(Rabudo gan)
日本(2004)
導演:渡邊謙作
主演:永瀨正敏、宮崎葵
失去雙親,孤身一人的少女壋幸,遇到了拿著一把紅槍的職業殺手葉山田。二個人對對方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吸引他們開始一起行動。這時候,葉山田正被兩個殺手追殺……血紅色的左輪手槍使海報變得極具視覺衝擊力,而在手槍背後,少女憂鬱的表情形成了更強的反差。冰冷可怖的武器後面,穿引講述的卻是憂傷的人生和愛情。
高跟鞋(Tacones lejanos)
西班牙、法國(1991)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主演:維多利亞·阿布利爾、瑪莉莎·帕拉德斯
一個女兒,一個母親,愛恨纏綿十五年。母親為了事業拋下女兒遠走他鄉15年,回國後發現女兒嫁給了一名以前與自己有染的記者。一個月後,女兒的丈夫被殺,臨死前曾有三名女子到訪,分別是女兒的同事,母親和女兒,三個女子都有證明自己不是兇手的證詞。電影海報將本是女性象徵的高跟鞋和代表罪與暴力的槍絕妙地結合,使影片複雜的衝突、懸疑和曲折呼之欲出。
推—拉
推鏡頭是指攝影機架設在移動車上朝被攝主體“推進”。推鏡頭導致視野變窄。“推進”和“跟進”經常交替使用。然而一般來説,“跟進”意味著移動車被架設在軌道上。拉鏡頭是指攝影機架設在移動車上從被攝主體“拉遠”。拉鏡頭導致視野變寬。“拉”、“推開”、“拉回”、“拉開”經常可替換使用。
攝影機運動:在某個場景把鏡頭推到某一物體上,然後接另一場景從同一物體或類似物體拉開的鏡頭,是一個常用的轉場技巧。一般這種技巧只是作為特效使用,以進入和退出場景。但這種技巧也可以具有戲劇目的——其中一種是比較。觀眾看見兩個不同環境中的同一物體,立即就會對其進行比較。比如《冰雪暴》裏“推——拉”的組合使用。
片例:《冰雪暴》
兩個暴徒藏身在城市郊區的小屋裏。被他們綁架的受害者坐在椅子上,雙手被綁著,無沿女帽被拉下蓋在她的臉上。其中一個暴徒環視四週。他看著受害者透過無沿女帽有節奏地呼吸。然後他朝拍打著老舊電視機的同夥看去。當這個暴徒把注意力落到同夥白癡般的行為時,攝影機推進,直至畫面中只有電視機螢幕。我們保持這個畫面直到出現清晰的電視圖像。然後攝影機拉開。在攝影機拉開時,我們看出這是另一個場所的另一台電視機。然後我們切換到新的電視觀眾——瑪姬。她正躺在床上看電視,她丈夫睡在她身邊。
《冰雪暴》場景回放
鏡頭推進到卡爾,他站在老舊的黑白電視機前。電視上只有雪花沒有信號。卡爾一邊使勁地拍打電視機,一邊咕噥:“好幾天了,到這裡好幾天了,只有一個……該死的!一個討厭的啞巴……什麼事也不能做……該死!”每説一句“該死”就使勁敲打一下電視機。“連電視機都不能給我接上……該死的……信號給我接上,快給我接上!”
最後一下敲電視之後,我們切回到電視機:一隻昆蟲拉著一隻蟲子的大特寫。
電視旁白:“樹皮甲蟲把蟲子帶回巢穴……在那它要把寶寶養到六周以上……”
鏡頭從電視機螢幕拉開,我們已在瑪姬的家裏。瑪姬和丈夫正在床上看電視。從電視機上我們聽到昆蟲唧唧的叫聲。
元素運用解析
這兩個深夜的場景,各有一對人在看電視。一對是冷酷無情的暴徒,而另一對是正幸福地期待嬰兒降生的夫妻。這個推拉組合鏡頭有助於提醒我們人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鏡頭中只用了一個物體就實現了對兩種環境和兩種人物的對比。
根據《電影化敘事》一書編輯整理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