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
“如果你從海關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話,從我們這裡運出去的是襯衫、玩具和小型推車,運進來的是鐵礦石、石油和天然氣,中國對於世界的意義僅此而已,如果這樣就能當‘老大’或當‘火車頭’,那就太‘夜郎’了。”——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吳曉波認為在金融危機之後,談論中國將代替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的新火車頭“為時太早”。
“經濟危機的時候,企業要考慮生存,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勞動生産率。他們會選擇多用一些機器替代人工,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當企業的這種行為轉變成一個産業行為的時候,勞動密集程度比較高的産業就要轉移到海外去。産業調整之後,已有的勞動者和産業結構調整後的勞動力需求不匹配,勞動力市場上的結構性和摩擦性的失業現象就會增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擔憂中國會出現“無就業的經濟復蘇”。
“樓市表現極為古怪,雖然住宅商品房成交量下降,開發商卻沒有降價促銷,推盤的興趣也不大,房價依然維持在高位。同時各地地王仍然層出不窮。以目前高昂的土地價格,房價不可能下降。一方面是絕大多數人買不起房,處於觀望狀態,另一方面開發商手中資金充裕,短期內不具備降價求售的動力,今年四季度樓市成交量將會穩步回落,但房價估計仍會維持穩中有降的態勢。”——財經評論人葉檀形容今年的樓市為“金七銀八銅九鐵
“尚未完成轉型,社保基金缺口巨大的城市,卻成為奢侈品消費的急先鋒,我們正在看到上世紀初美國鍍金時代的一幕,這種模式蘊含風險之巨大,從此後的美國經濟走勢就看得出來,普通消費者消費能力不足造成産品過剩,奢侈品的消費者最終也在去産能化的大蕭條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財經評論人葉檀認為“奢侈消費與消費不足並存時及其危險的信號”。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