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
編輯手記
當你看到這期光影時,今年最長的十一中秋8天長假已經結束了。一個假期結束,一個新的生活工作週期開始,我們何其有幸,享有一個個可以結束,可以開始,可以週而复始的機會。因為這樣,生命才有了期盼,才獲得意義。
今年的光影電影版面從夏天開始的時候開始,在夏天結束的時候結束,和大家一起走過了4個月的時間,8期的內容連接起了並不相識的你我,讓我們在一個並不大但卻非常獨特的平臺上嘗試著溝通和交流。作為編者的我在設想是誰讀到了這張報紙,而作為讀者的你則在猜測是什麼樣的人編出了這個版面?思及此時,我便深深體會到了身為一個編輯最大的幸運和魅力。生活何其厚待著我,讓我可以看電影、講電影、以文字為橋梁讓有故事的人們在電影版面裏相會,並且在做著這份職業的同時獲得我的成就和驕傲。
光影電影版面的2009週期在此告一段落,從現在開始,期待我們在下一個起點再相遇。
從許多許多想到《公民凱恩》
■ 布拉布拉
劉德華劉天王到底婚否……
王菲王天后到底復出否……
劉曉慶到底換老公了沒……
大S和仔仔到底複合沒……
子怡妹妹到底分手了沒……
周迅姐姐到底懷了沒有……
厚厚的報紙,滿目的網路資訊,但這一切一切的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這撲天蓋地的一切讓我想起《公民凱恩》。拍攝于1941年的鬼才奧遜·威爾斯在26歲時編導演制的銀幕處女作《公民凱恩》被稱為是電影史上公認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它對電影思維、電影結構、電影語言及其視覺技巧方面的銳意革新,使之被稱為是第一部真正的現代電影。雖然當年僅獲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但以後人們卻愈發認識到它的歷史性貢獻,而其深遠意義,我們到今天才剛剛感同身受。
先得説説奧遜·威爾斯,他曾在廣播界有過突出的成績,1938年萬聖節晚上他和朋友一起成立水星劇場(Mercury Theater),曾播出的廣播劇《War of the Worlds》是一部藉由新聞快報和目擊者述説現場狀況的方式,製造出火星人正要攻打地球的假像的廣播,由於這樁假新聞播得太過逼真,許多聽眾都以為火星人真的打到地球上來了,造成全美各地一片恐慌。第二天奧遜·威爾斯公開向全美國人民道歉,而這樁由一齣廣播劇所引發的全國恐慌事件,成為傳播學史上媒體傳播效應理論中相當有名的“火星人進攻(Mars Attack)”範例,相信傳播科系的同學或多或少都念過或聽説過。
這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奧遜·威爾斯,廣播劇事件雖然讓他成為美國媒體界惡名昭彰的名人,但也為他贏得一紙電影合約,使他成為可能是好萊塢的歷史紀錄上,曾經被給予了絕無先例的“禮遇”的人。他與雷華影片公司董事長的聘約上,准許他可以集製片人、編導演于一身,亦即創作的特殊權利和自由。這使當時僅25歲的年輕人,得以最充分地施展才華,製作出這部無與倫比的傑出。
再來説説《公民凱恩》所講述的外表光鮮、生活卻空虛抑鬱的媒體大亨公民凱恩,由於主角的外型、故事情節等等都讓人與當時美國報業巨子赫斯特産生聯想,赫斯特一怒之下,猛在他所擁有的報紙上批評這部電影,甚至還請米高梅(MGM)電影公司的人花錢買下這部電影的底片,並且予以銷毀。還好這一切都沒能阻止《公民凱恩》的上映,而且此片在當年還榮獲九座奧斯卡獎提名,最後獲得了“最佳劇本”獎。這一切,都發生在奧遜·威爾斯僅僅25歲的那一年。
黎明時分,猶如帝宮般威嚴的桑那都莊園屹立在佛羅裏達州海濱的一座山頂上,莊園大鐵門頂端鑲嵌著碩大的字母“K”。一個垂危的白髮老人躺在病榻上,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幾個字。突然,他的手鬆開了,手上那個球心帶有農舍雪景的水晶球滾落在地,砰然碎裂。76歲的美國報業巨頭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就這樣孤獨地死去。一組新聞紀錄片畫面,展示了凱恩傳奇般的生平,解説詞稱: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誌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它是帝國中的帝國。新聞鏡頭追溯了凱恩發家致富的緣起,其後創辦《問事報》,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曾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一次是與總統的侄女愛米麗,一次是與女歌星蘇珊;恰恰是他與蘇珊的桃色醜聞被揭露,導致他在競選州長的政治生涯中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凱恩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凱恩在桑那都莊園深居簡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一家雜誌的主筆若爾斯通,對這部倉促剪輯、知之甚少的新聞片並不滿意,便委託年輕記者湯姆森對凱恩生平作深入調查,並要他弄清凱恩臨終遺言“玫瑰花蕾”的真實含義,以揭示這個媒體大亨的真實面目。
湯姆森依次訪問了五個人,得到五個不同的故事,但始終無法解開“玫瑰花蕾”之謎。湯姆森的結論是:凱恩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然後,又失去了這一切。玫瑰花蕾也許是他沒有得到的,或者是失去了的東西。當湯姆森和趕來搶拍桑那都帝宮大拍賣新聞的記者、攝影師一一離去時,在烈焰熊熊的壁爐中,凱恩童年時的滑雪板被扔了進去。火焰舔掉了滑雪板上的經年積塵,漸漸地露出了這四個字:“玫瑰花蕾。”火焰一口口將它吞噬,煙囪冒出黑煙,凝滯于天空。
多像如今的一個八卦記者在找尋一位已亡人的真相(謝晉的官司、侯耀文的財産官司),正如奧遜·威爾斯所説:“關於凱恩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就像關於任何人的真相一樣,只能根據有關他的説法的全部總和予以推測。”在媒體爆炸的今天真相更是難尋蹤跡,媒體人出身的奧遜·威爾斯通過講述媒體人凱恩公民的故事,這樣告訴我們——公民凱恩:想要得到的一切,最後終將都會失去。
奧遜·威爾斯:真相在每個人心中……
我們的“建國大業”
40年代生人
“兩小時十分鐘的電影,表現的每一個情節都是我所了解和熟知的。所以在看這部電影時,心情還是不太一樣的。影片基本上完整真實地呈現了建國之前的那些歷史和事件,在人物的刻畫上我認為也是成功的,也許外型並不相似,但從感覺上能讓我認同。比如張國立的蔣介石和陳坤的蔣經國,都很精彩。影片的敘事節奏很緊湊,整體結構也比較嚴謹和講究。唯一值得探討的是,影片有將國共內戰的責任全部歸罪于蔣介石一人身上的嫌疑。但總體來説,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成功的。”
50年代生人
“電影結束時,我竟然深深地覺得意猶未盡,一個人在座位上看字幕看到最後。也許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能理解我們這一代人,我看這部電影時是真的能感到內心的感動和激動。平時娛樂圈裏很多明星我都不喜歡,但是在這部影片裏出現時,我竟然都覺得挺順眼。”
60年代生人
“建立一個民主自主的聯合政府是影片的核心。1945-1949年間發生的大事,比如三大戰役,中美蘇與國共兩黨之間的國際關係,小蔣整頓經濟等,都成為了主題的背景戲。片中的幾個場景令人回味:淮海戰役勝利後毛、朱、周、任、劉狂飲高歌‘國際歌’,那是勝利前的真高興;老蔣送陳誠去台灣後與小蔣在水泥地的促膝談心,那是老蔣對國民政府失敗的真痛心;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的等待、觀望,呈現了民主人士對國體的憂慮和期盼。‘中國政治協商會議萬歲’條幅在鏡頭中的幾次閃回,重申民主和聯合政府的主題,而‘萬歲’在60年的歷史中承載了什麼呢?為我提出了新思考。”
70年代生人
“影片把凝重包裝得時尚起來,讓政治娛樂化了。眾明星因為這樣的題材,外形均修煉出一層歷史感,也據説放下了很多架子;而因為明星的參與,也注意到四座滿是年輕的面容,別管衝著誰來,也算回望了祖國走過的那段歷史。從這一點,這樣的電影很成功。至於人物像不像、情節真不真的問題,還是沒必要糾纏吧,它只是一部‘故事片’而已。”
80年代生人
“看電影的過程就是在找明星,注意力剛轉到情節劇情開工上就出來新明星。劇情很簡單,有流水賬之嫌。幾乎就是把有名有姓的國共人士全招呼上了。陳坤演的蔣經國倒是個亮點,那小背頭梳的,真帥。總之,韓三平是把中國電影的商業運作玩到極致了。”
90年代生人
“既是歷史選擇了共産黨,也是共産黨創造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一個偉大的共和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成的,更不是憑藉少數人的力量就能屹立在世界東方的。這部電影向我們揭示了革命先輩們如何共創建國大業,而我們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守住這份基業並將其發揚光大。”
愛情和死亡
■ 砂時計
愛情和死亡是電影永恒的主題。大體因為那是所有人最嚮往和最恐懼的所在吧。
大多數時候,我都會在電影裏探尋它們:尋找愛情時,恨不得故事的主角就是熒幕前面心潮澎湃的自己;而面對死亡,卻仿佛這人生最後的倫常遠離自己還有十萬八千里。不同的姿態決定了迥然的態度,我們歌頌愛情,卻不懂得敬畏死亡,我們可以原諒愛情的一切荒謬,卻不願承認死亡的合理邏輯。
於是,我欣賞著那個勇敢擁抱米夏的漢娜,同時,又用冰冷的心,無視著她的死亡。無論我們怎樣的熱情和冷漠,都不能改變愛情的脆弱與死亡的剛毅。我們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愛情,其結果也許不禁風霜。
在面對《朗讀者》時,我想,我們要將過往的姿態完全顛覆——用冷眼去看待愛情,而用真心去注目死亡。唯有此,才能將漢娜自卑與自尊交織的一生看個明白。
究竟愛情會輸給什麼呢?很多人為年輕的米夏誤把性愛當成愛情而唏噓不已。可就這一個“誤”字,就淋漓盡致地洩露愛情的脆弱本質。嚴冬柏林濕冷的隧道下,35歲的漢娜用女性的身體溫暖了羸弱的少年米夏,這為什麼不能産生愛!我們太習慣用慣有的思維去給自己周圍的一切下自以為是的定義,而不是用最自身最質樸的心去貼近別人同樣樸素的靈魂。
如果米夏對漢娜是愛,那麼多年以後當法庭上,米夏驚遇身為二戰戰犯的漢娜,他為什麼選擇沉默?即使在發現漢娜誓死捍衛的秘密之後,他還是選擇沉默?在那天的大雪裏,米夏從監獄大門外步步後退,一開始我以為我懂了,那是米夏為漢娜保留著最後一點的尊嚴,我將那解讀為了愛,而或許米夏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吧。可當漢娜刑滿那一天,米夏的表現告訴觀眾和他自己,從頭至尾,他那可憐的愛,就經不起一絲絲的風霜雨雪,更何況他要面臨的是時間、世俗價值、倫理道德,以及其他一切他輸不起的人世種種!
回頭看漢娜,我就明白,以上的一切,不過是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對我們做出的規範,而當漢娜帶著所謂血腥的雙手從戰前的上一個世界跨門而入的時候,她是那樣單純而愚蠢,她殫精竭慮想要保守的秘密不過是因為她拼了命也要融入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所有的評判標準和立世法則已然天翻地覆。這些,她不知,她無知。
於是,在這裡,我們就會自然地扯出無知了,然後,為她在獄中的渴學而沾沾自喜——看吧,這就是那無知的戰犯,在為洗刷無知而努力呢!難道,這不是我們這些旁觀者,或者當年那些所謂的倖存者、受害者,傲慢而暴力的優越感在作祟嗎?我們習慣了用最沉重的枷鎖和最縝密的鐐銬來束縛人心。我們要有起碼的良知,要保有道德感、羞恥心,要在自尊的前提下尊重他人,要懂得反省和懺悔,要學會自我救贖,等等等等。可這些就如漢娜最後壘疊起來的厚厚書本,不過成了其走向死亡的墊腳石罷了。
看客尚且這樣嚴苛,何況局中人。米夏代表著最最世俗的好男人。年輕時似乎大膽地愛了;到了中年又大膽地承認了錯愛;晚年,更是大膽地自我救贖,最後無牽無愛。本質上,這些所謂的大膽不過都是怯懦的世界和怯懦的我們核定的處事標桿。我們無法用來衡量現實生活,便來規範作品中人。可是,真正勇敢的恰恰是徘徊在兩個世界的漢娜,可以勇敢地純粹地愛,可以決絕地乾脆地離開,可以血淋淋地面對自己的卑微,那麼對於人人恐懼的死,對她來説,不過只是為她勇敢的一生畫上注解的句點罷了。
在沒有價值判斷的世界裏,愛情可以美好的包容一切,可當世俗的魔爪向愛情逼近時,愛情在本質裏,便趨向死亡了。最後,當代表著這個世界的米夏,繼續為自我以及世俗捆綁著而拒絕漢娜之後,死亡,不過就是一墊腳這樣輕而易舉了!
於是,能夠在平靜包容的當下自由地去愛,我們誰都應該心懷感激。
海報賞析
本期主題:路
中國古人云: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
魯迅先生有經典名句: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的,路。路是構成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元素,有路,才有一切。生命也是一條長路,人生的路口縱橫交錯,生活的道路各式各樣。我們走路,選擇路,創造路。有些路有終點,有些路沒有;有些路迴圈往復讓人回到起點,有些路是死路一條;有些路有明確的方向,有些路不知道通向何處。因此必然有了各式各樣表現道路的電影,講述著很多關於路的故事。2009年光影電影的8期內容也是一條路,不長,但沿路風光獨特,希望在這條不期而遇的小路上,讀者們走得是愉快的,就像看到本期海報上各種各樣的路時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走著自己的路,朝著不同的目標,沿著不同的方向,選擇著不同的路口,生命正因為這樣努力行走而變得精彩。無論你現在站在起點、或在半途、或正轉換道路,只要記著,不要害怕,一直地走,努力地走。
熊貓回家路(Xiong mao hui jia lu)
中美(2009)
導演:俞鐘
主演:馮璤、原島大地、張琪
小盧是個孤兒,有一天,一隻迷路的野生小熊貓闖進了他的生活。小盧決定幫助小熊貓找到回家的路,讓它和母親團圓。電影劇組深入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取景,卻在殺青之際遭遇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汶川地震使《熊貓回家路》成了唯一完整紀錄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震前原生態的影片,更彰顯了電影表現大自然、人類、動物的主題和寓意。海報中可愛的熊貓在雪地上踏出一排腳印,路的意義和內涵被含而不露地彰顯了出來。
德克薩斯的巴黎(Paris, Texas)
法國、西德(1984)
導演:維姆·文德斯
主演:哈利·戴恩·斯坦通、伯哈特維奇
Travis在德州的沙漠裏獨自行走了好幾年,當他回到文明的世界時拒絕説話,不肯透露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説了一句“巴黎,德州”。影片是一部由歐洲人的視角來拍攝美國人生活的影片,以憂傷的筆觸,刻畫出傷痕纍纍的文明世界以及孤獨的靈魂。本片無論導演、編劇、攝影還是表演都十分出色,獲得了包括BAFTA、巴伐利亞、戛納、愷撒等14項國際電影節大獎。作為一部典型的公路電影,海報中的德州公路似乎漫無目的地延伸著。
雨人(Rain Man)
美國(1988)
導演:巴裏·萊溫森
主演: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
查理巴比特突然接獲父親的死訊,並多了一個患嚴重自閉症的哥哥。查理不甘心鉅款落在呆子哥哥手中,便假意替雷蒙申請出院回家,伺機謀奪他手上的遺産。但在這段長途旅程中,血緣親情的牽絆打破了一切,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使影片成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經典。影片獲得了當年20余項國際電影大獎。海報中本來陌生的兄弟兩人走在一條親情和人性的長路上,這條路,讓他們尋回了許多失去的東西。
落葉歸根(Luo ye gui gen)
中國(2007)
導演:張揚
主演:趙本山、宋丹丹、郭德綱、胡軍、孫海英
老趙在深圳打工,和同伴喝酒時,同伴表示他極害怕自己客死他鄉,老趙向他保證:“你死了,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回家鄉。”因為這句承諾,同伴死後,老趙背起同伴的屍體上路,帶著他“落葉歸根”。影片上映時是在賀歲檔期,但其內涵遠遠不止一部賀歲電影那麼簡單,作為一部中國式的公路電影,它深刻犀利地將中國部分人群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出來。海報中老趙的身後,一個落葉歸根的心願在一條回家的路上,嘗盡人間冷暖。
交叉剪輯
交叉剪輯,是指兩個場景按順序拍攝,但以在兩個場景之間來回切換呈現。交叉剪輯給人一種兩個情節在不同地點同時發生的感覺。交叉剪輯經常用以形成高潮場面。在獲得8項奧斯卡獎的影片《酒店》中,在第二幕的結尾使用交叉剪輯來暗示政治氣候的變化。這裡在不用對白的情況下表現了一個完全抽象的概念。
片例:《酒店》
希特勒發跡期間的柏林,我們首先看到柏林酒店隨心所欲的世界。隨著電影往前發展,納粹的力量逐漸增強,到最後控制了整個文明。政治氣候的變化被在場景結尾處加入的交叉剪輯的舞曲暗示出來,使這一指涉更加具體。
第一部分:舞蹈節目像影片早前一樣按部就班。一列舞女在表演,同時主持人正向他的觀眾説一些性暗示的語言。然後開始出現變化。
第二部分:舞女們停了下來,每人都扯下帽上的鮮花。她們轉著帽子。帽子從輕浮浪蕩變為軍國主義。她們的舞步從踢踏舞變為納粹的正步前進。桔黃色的飽和光,與年代的表現聯繫在一起,自由被逐漸剝奪。光線逐漸為冷冷的藍色煙霧所代替。電影開始進行交叉剪輯。
第三部分:影片從正步走的舞女切換到一個年輕猶太女人的家中。每次切回到這個女人的房子時,都進一步強化無法無天、侵犯她財産的暴徙的殘忍。首先我們看到暴徙闖入她的築籬産業。然後,這個女人站在門口,對已經消失的深夜訪客疑惑不已。最後,我們看到她家的狗死在門階之上。對狗的殘殺,是以一個具體事件坐實抽象的舞蹈。
《酒店》場景回放
震耳欲聾的巴伐利亞音樂——舞檯燈光全都亮著——俱樂部觀眾激情狂野。
主持人仍然帶著酒店歌舞表演的粧容,卻穿著襯衫和皮短褲,對一個面目不清的女搭檔表演傳統的巴伐利亞舞;他微笑著使臉和身體與音樂合拍。這個舞蹈表演中的喜劇暴力和現實的暴力場景並置,進行交叉剪輯。每一次快切到暴力場景,音樂都切掉。
快切到——馬克斯被擊倒在地上,鮮血淋淳,但納粹開始兇殘地踢他的時候,他仍舊保持著沉默。
快切到——主持人穿著厚重巴伐利亞靴子的鏡頭,他在合著節拍跳舞。
快切到——納粹正在踢馬克斯。
快切到——面帶微笑的主持人,正在跳舞、擊掌、跺腳。
快切到——在音樂的最後一拍,年輕的納粹朝馬克斯踢了最後一腳,馬克斯翻過身去,默默忍受著痛苦。
元素運用解析
交叉剪輯從抽象變為具體。它立即建立起一種舊世界已經過去、新世界已經到來的概念。納粹暴徙的暴行已成為常規,將絲毫不受懲罰。
根據《電影化敘事》一書編輯整理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