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王家大院掠影

發佈時間:2009-11-11

 

 

 

 

 

 

連片的屋宇象一曲華麗的樂章,節奏分明,氣勢恢弘。遊人在深井般的大院裏,徘徊四顧,探詢沉澱了數百年的故事。屋脊的龍首,極具中國風格,動態的造型,傳達了主人對未來的希望。

 

 

 

 

 

工整對稱的圖案因用材的精細和著色的鮮艷而顯得大方之中透出活潑、靈動,讓一扇極為普通的窗戶和門成為一道風景。

 

 

 

中國建築之華麗回眸

 

■ 幹雪霏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産平遙古城35公里。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為主體呈現的面積4.5萬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大院現存五堡,分別為紅門堡(恒貞堡)、高家崖(視履堡)、西堡子(崇寧堡)、東南堡(和義堡)和下南堡(拱極堡)。其中,高家崖和紅門堡保存最完整。

 

    空間佈局

 

    王家大院繼承了我國西周時期(約前1122-771)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風格,堡中阡陌整齊,依山勢而上。整體佈局特點一是合堡而居的形式,高聳的堡墻保護了族人的安全,如同城墻的縮影,是一種特殊的防禦工具。堡內各個院落構建相似,這種一致性使整座大院風格莊重,氣宇軒昂。二是巧借地勢建宅的設計匠心,每個院落都會抬高一定高度,雖然高差不大,但整個院落層次感大增,人的活動路徑也顯得靈活多變。

 

    宅院的形式基本統一,主要分為兩部分,即主院和跨院。其中主院又分成前院、中院和內院。前院由堂屋、廂房和倒座組成,由磚構築。堂屋坐落于正中位置,兩側是廂房。

 

    內院中所有房屋首層均為拱券式結構的錮窯,是供長輩居住的正房,正房作為內院視覺中心,處於宅院最高點,檐柱上懸挂楹聯,承載檐柱的柱頂石構造複雜,雕刻精細。房屋二層為木構,作祭奠祖宗之用,這一二兩層即所謂“下窯上房”式結構。兩側廂房構造與正房類似,只是低矮許多,由晚輩居住。廂樓為待嫁的千金所居,故又稱“繡樓”,廂樓外廊出挑,檐柱的端部承托在柱頂石上,內部的樓梯有雙跑,第一跑共十三級臺階,象徵女子十三歲就要登上繡樓,直至出嫁,不得隨意移步樓下,第二跑直通樓上。

 

    中院是前院與內院的過渡空間,主要功能是連接前後兩個院落並將便所從內院中分離出來。主人一般可從堂屋直接進入中院,而其他人只能從堂屋側面的小巷繞路而行。

 

    院內的垂花門處於居中位置,作為內外分界線。垂花門內即為主人居住的內院,也是整座宅邸的重點。書院和廚院組成了宅內的跨院。

 

    裝飾藝術

 

    裝飾藝術作為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大院裝飾藝術的最大特點即繁而不瑣。局部雕刻工藝雖然極其精細,但保持了大面積流暢光潔的曲線,毫無繁縟瑣碎之感。如門前的照壁,素色墻體,深色瓦頂,小小的團花裝飾精緻非凡,多顯謙恭之意。高高門樓由青磚建築,渾厚挺拔,頂端的木窗卻經過一番精雕細琢。凡是晉商宅邸,裝飾大多與經商有關,而王宅的裝飾藝術形象則多用書卷。如書卷踏腳石、書卷窗、書卷門楣、書卷窗臺等,光是踏腳石就有十幾處之多,由此可見宅院的設計以“開卷有益”為主旨,頗顯主人儒雅之風。宅院大門厚重簡潔,呈單一黑色,而兩側石雕卻精美絕倫,動物抑或人物,均栩栩如生。這種設計既沒有被束縛于三綱五常之內,又脫離了鄉野低俗之氣。可見官商皆通的王氏一族比單純經商致富的晉商家族具備更高的審美眼光,一座玲瓏的宅院成功化解了秩序與自由之間的矛盾,在方正的規矩之中顯得自在又得體。(作者係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系學生)

 

■ 本版攝影/幹鐵泠(建行浙江省分行)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