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
錢學森的焦慮:創新
話匣子topic · 黃曉陽
痛別“兩彈一星”元勳、“一人能敵五個師” 、孤獨的天才、國寶級大師錢學森,我們感喟一代大師的不朽,更為這些年我國自然、社會科學界缺乏世界大師級學術帶頭人、科研創新成果的極度匱乏而擔憂。早在2006年溫家寶總理看望錢老時,錢老對我國高新科技研究缺乏創新型大師人才培養機制、長期缺乏創新發明成果就表示過深切的焦慮、擔憂,而今聊起錢老的焦慮,重拾創新如何不缺失的沉重話題,絕對不是多餘的話。
回首民國以來,我國也曾産生過科研、學界、思想界世界名人,並且多是大師級傑出風雲人物:于右任、梁實秋、錢穆、李叔同、林語堂、胡適、梁思成、吳稚暉、豐子愷、茅以升、朱自清、徐悲鴻、林徽因……,他們不但學識淵博、各領風騷,而且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以個性化的獨立人格、學識、經典思想,構成了當時及後人對他們價值的認可,好不風流,好不瀟灑。物換星移,當今我們在世界科技、人文界的大師級人物屈指可數,在世界前沿科技領域創新中,頂尖級成果更是難得一見。沒有原創,沒有個性化獨創成果,要躋身世界尖端科研領域,産生普世影響,奢望諾貝爾獎,不吝天方夜潭。
錢老早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留學時,寬鬆自由、個性突出的人文學術環境,學術爭鳴、大膽懷疑、異想天開的科學實驗在美國,幾乎不是什麼令人驚奇的事,學術觀點不保密、不封鎖,爭辯激烈,“good idea”是公眾嘉許認可的科學探索勇氣。正如錢老的見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須臾不可分離。由此,錢老才有建立高速空氣動力的“卡門—錢近似”公式、獨立完成薄殼體穩定性研究成果,歸國後他關於火箭導彈等工程式控制制學、系統工程理論的創新成就和超前思想,鑄就了“兩彈一星”的碩果。讓錢老齒冷的是,由於學術門戶之見,或者“性智”甚高而“情智”匱乏,“量智”奇缺者在科研領域不乏其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不搭界、現代科學與藝術思維的割裂,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人為劃分,都使科研、學界附庸、“中庸”的浮華習氣日漸盛行,獨立思考、個性創新、挑戰權威、不懼成説的創新理念則日漸式微,複合型人才和前沿學科的領軍人物自然就寥若晨星了。也有個別例外,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陳景潤,癡迷“歌德巴赫猜想”,曾經點燃了無數莘莘學子的數學探索好奇慾望,但多數時候,我們缺少恒久的個性創新動力,科研機制缺乏鼓勵創新進取的不懈勇氣,科研學人唯命是從,缺乏 “雖千萬人吾往矣”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為科學而獻身的膽識和蔡元培倡導的“尚自然、展個性”特立獨行思想。於是,一些抄襲剽竊、學風官僚化、單打獨鬥等為真正科學精神所詬病的積弊,難以凈化自由獨創的科學風氣,阻擋了我們不斷創新的前行腳步,拉遠了我國與諾貝爾獎的距離。
基於科研現狀,創新是錢老的焦慮,長期平均主義、計劃經濟時代的個性馴服,使個性化、差異化、創新型思維成為我們從事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有形無形的桎梏,原創型、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容易被視為另類,我們的基礎教育也就成為應試教育的代名詞,簡單的摹倣、機械的複製使科研思維走向過度同一,教育環境缺少歐美、以色列學界那種爭辯、詰難、懷疑精神氛圍,社會用人機制也習慣於“服從”和隨大流。最近幾年,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僅袁隆平、王選、王永志、李振聲是1949年以後我國自己培養出來的大師級科研學術帶頭人,大師的奇缺映證了科研創新活力的嚴重不足。每當我們陶醉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高錕等外籍華人的諾貝爾情結,折射出的是我們對諾貝爾獎的持續關注和既迷愛又黯然神傷的複雜情感。
缺乏個性化創新,科研成果自然就難以轉化為高效的現實生産力、持續的創造動力,也難以激活全社會對科學技術、思想學術的獨立探索鑽研勇氣,難以聚合無盡的前行源泉。我們現在風靡海外的“中國製造”其實就是從事世界經濟、科技大分工中的底端加工。“板凳坐得十年冷”、“十年磨一劍”,把我們獨到的前沿科研成果、創造發明、新穎思想轉化為全球共用、普世受益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改“中國製造”而為“中國創造”,真正實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自覺科學理性精神,在創新之路上才會産生一批貢獻力和影響力巨大、錢學森似的世界頂尖級大師、學科帶頭人,真的希望創新活力長在、慰籍錢老的在天之靈。
袁偉民的“爆料”爆出了什麼
體育漫談sport · 易芳
——“高層內幕:袁偉民坦述仕途心路;客觀記載:重大事件歷史真相;精彩解讀:奧運亞運指揮謀略;實話實説:興奮劑、申奧、假球、足球。”
原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最近出版了一本書,名為《袁偉民與體育風雲》。從書名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有點“內容”的書,不然,也就夠不上“風雲”的資格了。事實上,這本書也的確掀起了一些風雲和波瀾,風雲事件中的當事人有沉默,也有跳出來回應與爭辯。書中內容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和關注,由此至少看出一點,中國人對中國體育中的各種事兒,其實的確知道的很少。
筆者讀了一下其中的具體內容,其實包括中國田徑及馬家軍的興奮劑內幕,周繼紅到底有多霸道,中國女排假球風波始末,中國高官如何痛罵中國足球,何振良並沒有那麼大的豐功偉績……個個都可以成為爆炸性話題,每一個事件單拎出來,都可以製造不小的影響。的確如媒體所言,這是一本充滿“爆料”的書。有些人説,袁偉民不厚道,退都已經退下來了,臨了臨了,還搞什麼“爆料”這一套,實在有點晚節不保。
筆者卻認為,中國人怎麼老是搞錯重點?退不退下來、爆不爆料、晚節保不保都不是重點,袁偉民出書,是賺點錢花還是沽名釣譽還是真正的挺身而出説實話,這事兒本身也不是我們應該去關注的重點,袁偉民他是什麼樣的人,是不是厚道,那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法律範圍內允許。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是,這些體育風雲人與事,到底告訴了我們多少真相。
為何當年馬家軍可以讓中國突然在田徑項目上獲得歷史性突破,又何以突然成績一落千丈一蹶不振?為何中國跳水隊田亮走後男子
知道了這些真相,才可能從中漸漸了解中國體育的真實現狀,以及中國體育存在的各類核心問題。中國體育是不是果然只有“已經成為體育大國強國”這一面這麼簡單,中國體育是不是在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就能獲得長期的良性迴圈發展了。在這個世界上,真相有時是最難獲得的一樣東西,而在中國,我們所能得到的體育真相,又更少之又少。或者説,中國人對於體育的需求,從來就不包括真相這一項。在中國,體育只要是榮譽的象徵就好了,體育能贏就好了,充其量體育再起個全民健身的作用也就行了。而實際上筆者在以前的漫談中已經闡述過,體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鍛鍊與遊戲,而是一個國家重要而龐大的産業鏈條。要想這根鏈條起到應有的正面作用,我們所關注的,就必須不再只是最表面的那些繁花錦簇。
袁偉民的爆料,不管爆了些什麼,也先將真假成份有多少放在一邊不談,至少,這份將體育真相交付世人的最終結果,是值得讚賞的。還有,袁偉民的這次爆料其實爆出了中國一向以來對於體育真相挖掘的缺失和淡漠,這是一個提醒,也是需要我們反省和思考的。
袁偉民爆的不是料,是一劑良藥。
我的前世與今生
城裏城外emotion · 孫林潔
曾經不止一次地揣度我的前世,一直固執地認為應該是那種在海棠低戶、芭蕉庭院,終日吟詩填詞、弄玉吹簫的閒情女子,並且很是神往。
不久前,遠方的朋友發來一個測試遊戲--測測你的前世今生,懷著幾許好奇、幾分期待,按照提示輸入出生年月日和姓氏、性別,一敲回車鍵:“你的前世是美國女間諜,曾用各種化名週游世界,並和心愛的人開了一間間諜學校”幾行石破天驚的字讓我瞠目結舌,女間諜!不可能吧,在我的揣度中,可是從來想也沒想過,同事們也都跟著打趣。
打趣歸打趣,事後細細想來,也許真的有這個可能,身為女間諜的前世也為我今生的一些行為找到了些許理由。
最能印證我前世的當屬參加行裏組織拓展訓練時的“殺人遊戲”了。遊戲源於網路,規則是這樣的:發給每人一張撲克牌,其中有一張大王代表警察,五張黑桃代表殺手,其餘為紅桃、方片,代表市民,拿到牌知道自己的身份後將牌藏好,當教練宣佈“天黑請閉眼”時,所有的人都閉上眼睛,這時“殺手”睜開眼睛,指出要“殺”的人,然後閉上眼睛,“警察”睜開眼睛,指認“殺手”,如果錯指就失去一次“除暴安良”的機會,隨後所有人睜開眼睛,“殺手”所指的人退出遊戲,其餘人指認出三個“兇手”,三個“兇手”為自己辯護,然後通過舉手表決,得票最高的人退出遊戲,如此迴圈,“殺手”和“市民”哪一方剩下的人多哪一方獲勝。誰也沒有想到,在四個“殺手”均被“殺”掉之後,我這一個“女殺手”以一對六,居然堅持到了最後。第二天,我已是“惡”名遠揚,所有參加訓練的人,都知道了我的“事跡”,一見面就問“聽説你把20個人都殺了?”“你怎麼能隱藏那麼深?”冤啊!三十幾年的英名就這樣毀於一旦。可是回過神來一想,前世作為間諜,並且開辦間諜學校的我,這樣的遊戲豈不是小菜一碟?真的不像是故意的,是天助耶!
對於外國電影的好惡也因此找到了根由,一般的外國片都引不起我的重視,獨獨對特工一類的片子大感興趣,常常是在CCTV6的《佳片有約》中一看就是大半夜。最值得慶倖的是,也許是因為前世不一樣的經歷,我對事物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還算較強,寫起東西來可是大有裨益。
前世今生説了一大堆,其實我清楚地知道,以上種種,只不過是我那愛聯想的毛病又在作怪,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者,哪能相信什麼前世之説。可是,我偶爾還是忍不住會偷偷地想--如果,如果我的前世真是間諜,那該是怎樣一種驚心動魄、瀟灑風光?!(建行山西省晉城分行)
瞬間moment ·老銀行器具
天平
錢莊和老銀行早期稱取銀兩使用的天平。底座為紅木木箱,分上下兩層抽屜。下層抽屜用於放置砝碼,鐵質支架和銅盤可收起放入上層抽屜內。使用時有兩個木質圓盤墊放于銅盤底下,以在盛放銀兩和砝碼時,保持銅盤平穩。砝碼共有7枚,最大
銀行博物館供圖
COT 報告:制度建設與投資分析的利器
聊書齋chatting · 益智
兩年前,我向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推薦了一本名為“Trade Stock and Commodities with the Insiders:Secrets of the COT Report”的書,作為中大經濟研究院譯叢的首發,此書作者拉瑞*威廉姆斯,就是證券技術分析中著名的“威廉指標(W&R)”的創始人,國際證券投資分析大師。今年3月中譯本出版後,市場反應不錯,9月份就收到了再版重印的通知。
熱銷的原因並非偶然,
按照威廉姆斯的看法,在當今市場中,存在三類主要的交易群體——套期保值者或者説商業頭寸交易者、大戶(大的投機商)和散戶(小的投機商)。由於市場對三類交易群體來説功能是不同的,所以儘管大家面對的是同一個市場,做法卻是截然不同的。
投機商在買進一張闔約時希望價格上漲,在賣出一張闔約時希望價格下跌。投機商的目的是低買高賣,賺取價差利潤。而對做套期保值的機構則不是這樣,需求方想在低價位買進産品,而供應方想在高價位賣出産品。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希望在一定範圍內鎖定他們將要買賣的商品、貨幣或者正在交易的金融證券的價格。
投機商是趨勢追隨者,而套期保值者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産業投資者對於市場的態度。因此,套期保值者(即商業頭寸交易者)的動向,往往是在包括股票、期貨等各類市場上獲取盈利的領先指標。
威廉姆斯在《與狼共舞》一書中,第一次揭開了這樣一個秘密,市場中的超級機構,通過其買賣行為,影響著商品交易的未來走勢。這樣的超級機構,就是所謂的“商業頭寸交易者”。這些如同巨鱷般在資本市場中潛行的“聰明資金”,往往暗示了市場的蹤跡。威廉姆斯追蹤這些聰明的資本30餘年,觀察其每天的一舉一動,從而提煉出“交易員持倉報告(COT)”這一概念。布林線指標的發明人約翰·布林格對威廉姆斯的這一創新由衷地讚賞,他説:“大資本之所以是大資本,在於它同時也是聰明的資本。因此,大資本交易者的行為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這也是拉瑞·威廉姆斯在本書中要教給我們的精華所在,交易員持倉報告的作用,是每個交易員好奇的話題之一,但是極少數人真正知道其中的奧妙,而拉瑞·威廉姆斯就是這極少數人之一。”
威廉姆斯在該書中通過原油期貨的案例,來説明交易員持倉報告所分析的商業頭寸交易者,對市場的影響力——2004年爆發的能源危機,其實早在2003年中期就埋下了伏筆,2003年中期商業頭寸交易者買入了大量的原油合約,同時交易員持倉報告指數也上升到100%,這些數據表明,在此後三年中原油的最大的上漲行情並非沒有依據……這輪大漲行情的確是個大餐,而商業頭寸交易者製造了這輪行情……商業頭寸交易者告訴市場,至少告訴了閱讀交易員持倉報告數據的人,他們正在做什麼!
通過商業頭寸交易者在股指、原油、黃金、白銀、大豆等各類市場上的持倉分析,作者非常明確地指出了穩定盈利的種種蛛絲馬跡。持倉量,就像在泳池中的泳者。在投機行當裏,當大家都在池中的時候,市場可能更接近轉捩點,通常會下跌;同樣,當池中沒人的時候,就是一個絕好的入市機會。
書中這種形象化的鞭辟入裏的分析,正是威廉姆斯歷年實戰的結晶。威廉姆斯多年來正是依靠著與這種“聰明資金”共進退,而在資本市場中長袖善舞。遵照這一方法,威廉姆斯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裏,使1萬美元增值到110美元!這一紀錄,迄今無人打破。
金融領地的“馴馬師”
天白説story · 俞天白
外匯,對於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而言,始終是一匹難以駕馭的野馬。隨著上海“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時期的到來,上海外匯調劑市場,也因這種“馴馬師”的誕生而閃爍著當代冒險家的光澤,登上了歷史舞臺。
這位“馴馬師”叫汪德順。他原是教師,20世紀六十年代跨入金融界。先搞行政,人事、辦公室、宣傳工作,上海外匯管理局一成立,他就從人民銀行轉了過來,1988年年初,組織上決定成立調劑中心時就讓他來籌備。那時候,上海市的外匯調劑已經走過兩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於1981年7月,在實行外匯留成的基礎上,允許企業和企業間自找對象的調劑。1986年以後,外商在上海投資規模逐步擴展了,外匯供求平衡,成了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一環,國務院發佈《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決定》成了一劑催化劑,將外匯調劑推到了第二階段。同年
這可是大膽的,帶有風險性的一步!既然一切貨幣都具有商品共有的屬性,那麼,讓交易雙方在明碼標價的前提下以競價買賣方式進行,使外匯價格隨行就市,按市場供求規律自行浮動,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具有金融知識者一眼便能看出其危險性:外匯,這匹野馬,而且是超級野馬,在經濟領域內神經一向是最敏感的。不説別的,就説中國是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旦公開實施這一辦法,國際上會採取什麼相應的行動呢?在國內,外匯一向有明與暗的兩種價格,這個市場一旦公開,會帶來怎樣嚴重的後果?諸如此類,都是沒有先例可循而且很難預測的……
擁有自學財經管理大專畢業生資格的汪德順,雙手始終捏著一把汗。但他不想退縮。上海,曾經是遠東和中國的金融中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領導決心大,工作人員的素質也非同一般;而上海這麼多的外貿企業、外資、合資企業,他們的市場觀念,來自於世界性的經濟市場,他們渴望的是這種市場為他們擴大馳騁的邊際!
汪德順他們一頭撲了進去。他們是冒險家,但不莽撞。他們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在尋找正式場地的同時,自4月中旬開始試行交易,讓統一的上海外匯調劑市場經受實踐的檢驗。也就是説,讓國內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之間,相互調劑,打破內外間隔,將調劑價格全面放開。他們做得十分謹慎,使這階段性的交易方式,以客戶“自找對象”到調劑中心辦理登記手續為主。這種交易,比前兩個交易跨進了一步,但價格的彈性依然很低。主要為了等待時機的進一步成熟。在成都舉行的全國調劑工作會議上,他們趁機放出風去,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措詞上,還留了一手,不説已經開工,“還只是一種設想”。
會場上出現的反響是強烈的。反對者卻佔了多數,他們聽取了各種不同意見,然後詳盡地闡述上海建立這個市場的種種條件,結論是:不説其他,僅從上海形象上來考慮,也應該率先搞起來。挑挑選選的,終於確定了“中一大樓”,即北京東路270號,原中一信託公司的舊址,擇日開張,跨出了第一步。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詳情諮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