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三重鎮的個人表情
編輯手記 隨著09年腳步的漸行漸遠,“雅玩”玉石專題也將結束。從5月北京各大拍賣公司春拍的起槌到11月秋拍落槌,我們共完成了七個專題。初衷是通過拍賣會這個交易平臺,客觀地反映玉器行業的現狀,發現:一個火熱僅20年的行業,在09年全球金融危機持續的當口,繼續上演著瘋狂:一邊是玉雕大師們的“票房”居高不下,一邊是“無畏”的接盤者。 拍賣會只是這個産業鏈的末端,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結果。我們還想尋根溯源,於是,本報記者去了新疆的和田、烏魯木齊,採訪了採玉人、販玉人、作玉人;再去上海,採訪了著名海派玉雕大師;最後又回到北京,採訪了玉雕大師和市場人士。 正如業內人士所説,玉石産業鏈,離不開三地——玉的原産地:新疆;雕工最好的地方:上海;玉文化中心:北京。今天,我們僅勾勒出三地的個體在09年的生存狀態,沒有答案。借此亦為此專題劃上“句號”。 在此感謝那些關心、支援本版的讀者,他們提出建議,指正錯誤,提供線索……明年雅玩將全新改版,希望繼續得到大家的支援。 上海 倪偉濱:我不是大師
倪偉濱,上海玉雕大師,海派玉雕的代表人物,被稱為玉雕教父。1985年成立雅園玉石工藝品廠,後改名上海雅園藝術品有限公司。2004年,他的三件作品獲“天工獎”金獎。同年榮獲首批“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稱號;他帶出的徒弟不計其數。2005年,他開設雅園玉道館。2009年,將雅園從上海市區搬遷至青浦,創建獨立廠房和玉雕博物館。圖片提供:雅園玉道館 自古“南有江滬工”。海派玉雕在工上比較細膩,精益求精;工藝比較全面,無論陰刻還是浮雕、圓雕都佔有優勢;且在創意上有所突破。如今“上海工”最佳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説到當今的玉雕工藝,無論如何不能繞開上海。 記者了解到,在眾多海派玉雕大師中,倪偉濱以善思考、善談而聞名。記者本打算南下上海採訪他,然而由於其他原因,沒能成行。12月6日,記者就“上海工”的由來,上海玉雕行業的現狀等話題,通過郵件採訪了他。 倪偉濱首先分析了上海工成為行內翹楚的歷史原因。他回顧道,改革開放以後上海玉雕廠有一個工業中學,對玉雕人才進行專業的培訓,現在海派玉雕大師大多從那裏走出來。那時教他們的老師都是上海美校的畢業生,主要以現代西方美學為主,對他們基本功的培養有很大幫助。但不足之處是這些老師在文化表現手法和技法的理解上有一定差距。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一批玩古玉的商家涉足海派玉雕,他們對古玉和歷史比較了解,對工藝研究也比較透徹,慢慢在他們的引導下出現了玉雕作坊,這填補了之前上海工在傳統玉雕技藝上的不足,大大加快了海派玉雕發展和成熟的腳步。 上海工以細膩著稱。倪偉濱認為這與南方人的性格比較細膩有很大關係,這是血液裏的東西。自古就有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從二者的風格上已經很明顯地看出,紅山講究形,以粗獷風格為主;而良渚則講究線條,風格細膩。這是南北文化差異造成的。 倪偉濱介紹説,當下上海玉雕行業中真正上海戶籍的玉雕師已經越來越少,多是安徽、廣東、河南籍的玉雕人才在上海發展,他們受上海前輩玉雕師的影響比較大。近年來自立門戶的工作室也很多,可以説不計其數,作品量很大,基本銷向國內。 從近兩年的拍賣會上看,海派玉雕大師的作品成交價很高(當然也有流拍),他們的作品為什麼受熱捧(流拍的原因又是什麼)?針對這個話題,倪偉濱分析説,海派玉雕受熱捧與海派玉雕在工藝和設計創意上比較有突破不無關係,當然還有很多不足。市場在日趨成熟,一大批玩家藏家有了自己喜歡的風格、題材和材質,也慢慢對作品的好壞以及價格的合理性有了自己的判斷,所以有些東西會流拍也是正常的。另外流拍的原因和新玉拍賣市場的不成熟也是有很大關係,書畫、瓷器、古玉等拍賣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這個市場已經走向成熟,而新玉的拍賣只是近幾年才開始的。 當記者問及“在工藝和設計創意上有突破”是否等於“創新”時,倪偉濱強調,現在市場上的所謂“創新”,“借鑒”的成分比較大,只是一種組合,一種拼湊,離真正的創新還差很遠。真正的創新必然是體現中國文化,能代表一個時代的東西,而且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語言。雖然這一步還很遠,但已經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了,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在談到當下的玉器行業現狀時,倪偉濱認為,現在的玉器市場以“超市模式”為主,因為引導市場的方式有問題。都知道“黃金有價玉無價”,但對“無價”兩個字的理解有失偏頗。古人説的“無價”是指精神價值,而現在的一些宣傳讓大家錯誤地理解“無價”就是指玉肯定比黃金貴,完全把玉金錢化了。藝術本來是“一錢不值,萬錢難求”的,但因為它是一塊玉,讓人們忽略了它的藝術價值。他認為一件好的藝術品,只有從精神層面去切入去品玩,才能稱得上是“雅玩”。他亦相信,隨著玩家和藏家的日趨成熟,市場也會慢慢成熟起來。 現在的大師那麼多,許多人被冠以大師的稱謂,這是否意味著大師時代已經來臨?大師的標準又是什麼?對此倪偉濱説:“大師時代還沒有到來,至少我不是大師。”他接著説,現在的大師可能在工藝上相對成熟些,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但由於文化的匱乏,缺乏創造力,所以從文化層面和作品的內涵上來講,還沒有真正能夠稱之為大師的。“藝術上只有抱著謙卑的態度,懷著自己的信仰,去慢慢摸索才有可能通向成功彼岸,我們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我想真正的大師時代到來,要等到玩家和藏家的文化層面和鑒賞水準也提高到一定程度時,他們會推動琢玉人對玉雕的文化內涵和創造力有更高的追求。” 倪偉濱最後説,當下,玉雕師缺乏的正是信仰。他感覺“當一個人有信仰時沒有不可行的事。一個煙癮很大的人到廟裏不吸煙能做到嗎?有信仰就能做到。對於一個有追求有信仰的人來説是可行的,至少對我是可行的!” 北京 馬蘭英:北京玩家講文化
馬蘭英對那些充滿靈性的石頭愛不釋手。
如果談玉文化,北京是當仁不讓的玉都,這裡是孕育玉文化的地方。9月,記者在北京古玩城採訪了王府金廳真石源珠寶玉器的老闆馬蘭英。她是新疆人,也是北京古玩城最早的商戶,她對北京深厚的玉文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馬蘭英告訴記者,她做和田玉已有多年,現在回想起來,最開心的事就是把北京的玉文化帶到新疆,且能運用自如。對於新疆和北京對待玉截然不同的態度,她深有感觸。有一次,她把一件玉擺件帶到新疆,此料是上好的和田玉籽料,且功好,巧色非常傳神。“新疆人居然只出價4萬!拿到北京,立即有人給出了20萬。”馬蘭英承認:“在北京做玉很舒服,北京人懂得玉文化,玩家的肚子裏裝著一堆故事,而且認大師的活兒;新疆人不喜歡聽故事,更不要跟他們提什麼大師,他們全不信。”
馬蘭英向記者講述了她與玉扳指的故事。那是1995年,一個人拿來一隻玉扳指來到北京古玩城馬蘭英的店舖,讓她收下。憑藉多年向北京玩家們學來的本事,馬蘭英一眼就認定這只帶皮子的和田籽玉扳指,是個老古董。她説出6000元,賣家嫌低,馬蘭英説:“你出去轉一圈,除了我,沒人收這東西。”果然轉了一圈的賣家又回來了,還是給了馬蘭英。不久,京城一行家看上了這只扳指,馬蘭英嫌錢給得少,沒出手。
價值連“城”的和田籽料玉扳指。
10年後,當年那位行家要出10萬買這只扳指,馬蘭英還是沒給他。現在這只扳指,有人拿小湯山價值幾百萬的別墅換,“那也不換!我做的是文化,不是一般的商品。現在經常有玩家來店裏看這只扳指,如果不是扳指,請他們都不會來……”
圖片提供:北京古玩城
新疆 陳玉賢:玉石也賭
這塊俄料打兩隻還是小偷鐲?陳玉賢已經算計了幾天。
新疆烏魯木齊、和田,一個是玉石的重要轉机站,一個是和田玉的原料産地。要了解玉器行業,不能不到這兩個地方。
6月中旬,記者在烏魯木齊採訪了瑞玉祥玉雕工作室的合夥人陳玉賢。見到他時,他正專心擺弄一塊俄料(俄羅斯白玉),怎麼切割這塊料,他已經琢磨幾天了。他告訴記者,不管是俄料還是和田料,如果切好的話,價格能翻多少倍,切不好則可能全賠。
“為什麼?”記者不解地問,“料是買後才能切開,切開後才能知道好壞,玉料也是賭石,我經常賭輸。”陳玉賢説有一次他花20多萬買了一塊16公斤的和玉籽料(當時籽料還比較便宜),那塊料讓他暗自慶倖:“能出多少只鐲子啊!”然而料一切開,他當即傻了眼,裏面全是粉碎的碴子,莫説手鐲,就是小牌子也做不了。最後這塊料只出了一隻鐲子,賣了3萬。陳説,不是所有的籽料都好,差別很大,好料只佔20%。
陳玉賢告訴記者,除了籽料,山料也賭,而且變本加厲。“山料買回來看著就像石頭,裏面什麼樣完全不知道。需要就得買,買了就是賭,賭輸的料可能什麼都做不了。”
當然也有意外驚喜的時候。陳玉賢説,今年春節,一個維族人送來一塊俄料,外露的糖色(紅糖一樣的顏色)非常漂亮,只是不曉得裏面有沒有白?多少白?怎麼個白?切開前,陳玉賢的心裏嘀嘀咕咕。切開後,他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這塊俄料太好了,白如肉脂且細緻如密,“這樣的料做一隻鐲子就能把成本賺回來。”
“那你為什麼不親自到原産地進料呢?”記者非常不解。“沒必要,這條線的人都要吃飯,只掙你該得的那份就行了。”陳玉賢話峰一轉説,“賭贏的機率只佔一半,還要看運氣。但只要一直堅持做下去就不會賠,這次賠了,總有一次是賺的。”
新疆 吐送江:沒有長勝將軍
吐送江手上戴的籽料串非常搶眼,他説是受人之托打算賣掉的。
今年6月,記者在烏魯木齊著名的“五月花”餐廳採訪了維族玉商吐送江。他是和田人,説一口流利的漢語,早年是和田市政府的幹部,病退後專做玉石生意。他販玉已有20多年,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發了點小財”,在烏魯木齊買了樓房。
吐送江説他對玉石很精道,但也承認這行裏誰也不能説自己是師傅,因為沒有長勝將軍,誰都不免上當受騙。“籽料我從來沒走過眼,在山料上栽過跟頭。”吐送江如實説。
吐送江講了一件事。當年和田有一個玉石收購站的鑒定員,後來他出來自己單幹了。那年吐送江買了他一噸山料,價格是15萬。鑒定員拍著胸脯向吐送江保證説是和田料,而精明的吐送江心裏想:“不像和田料,像葉城料”。鑒定員見他産生了懷疑,接著説:“我是鑒定員,你還不信我?”吐送江也沒含糊,回了一句:“這次我買的不是玉,是人。”
連夜,吐送江把這塊山料托運到河北興集。當時興集有個玉石雕刻廠。當一噸的大石頭放在廠區時,工人們興奮地圍上來觀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談妥了價格。但精明的廠長説先切開看一下再付款不遲。待切開一看,吐送江愣了,差不多都是碎石,只有少部分能用。吐送江當然饒不了鑒定員,他當場給鑒定員打電話:“我們私下聊還是到法院去?”鑒定員連著説私下聊。這次吐送江賠了15萬。
“今天這種上當的事情多不多?”記者問。“太多了!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吐送江説,白玉的三大産地是中國的新疆、青海和俄羅斯。新疆白玉的産地主要在巴州地區的若羌、且末;和田地區的于田、策勒、洛浦、和田、墨玉和皮山;喀什地區的葉城、莎車和塔什庫爾幹。分別是籽料、山料、山流水和戈壁料……“要分清楚太難了,不是行家絕對不行。”
現代琢玉四步驟:選料→設計→琢磨→拋光
選料是第一道工序,目的是正確合理選用玉石原料,以達到物盡其美。首先必須判斷玉石的種類及其品質,這主要根據質地、顏色、光澤、透明度、硬度、塊度、形狀等指標判斷,從而確定做什麼産品,力求優材優用,必要時,還要進行去皮、去臟、切開等審查工藝,把玉料吃透,避免或減少玉料的缺點。
第二是設計。玉器産品不是定型産品,每件都有變化,設計要貫穿玉器製作的始終,首先是造型設計,要發揮原材料的特點與造型美相結合,突出料的不同特點;質地美,發揮玉的濕潤特性;顏色美,注意表現艷美題材。
設計考慮週密後,要在玉料上繪畫圖形,有粗繪、細繪兩道工序,粗繪是製作以前,把造型和紋樣繪在玉石上;細繪是作粗坯後,把局部細緻的要求繪在坯上,在製作過程中如出現變化,要隨時修改設計,設計者與製作者相互配合,使玉器精益求精。
第三是琢玉。設計完成之後,製作者利用磨玉機和工具、磨粉等,按設計意圖加工成産品。技巧千變萬化,歸根到底是琢和磨,琢就是利用鍘鉈、鏨鉈等,將造型中的余料研磨掉,其手法有鍘、摳、劃等。磨就是利用衝鉈和磨鉈等,將造型中的余料研磨掉,有沖和軋的不同方法。琢玉是屬於藝術範疇的創造性勞動,琢玉人員的水準是關鍵一環。
第四是拋光。拋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細,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
- 附件下載:
- 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