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全球碳博弈

發佈時間:2009-12-23

 郜曉娟

    在歷經發達國家空降不平等協議草案、發展中國家威脅退出等一系列交鋒後,作為解決全球氣候問題和引領全球碳經濟的關鍵會議,原定於當地時間十八日晚六點(北京時間十九日淩晨一點)閉幕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的與會各國由於沒有在碳排放和排放權交易機制以及隨之産生的一系列問題中達成共識,會議進入到加時階段,一天后,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中草草閉幕。

    曾經只是環境問題或者科技問題的氣候問題,如今已變成一個國際經濟問題——世人矚目的低碳經濟問題。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産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佔先機和産業制高點。低碳經濟的關鍵,就在於對碳排放量的控制和利用。不對碳排放量加以控制,全球經濟都將為日益變暖的氣候支付更高的代價;不對碳排放量加以利用,將不利於新能源産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碳排放量的爭奪戰,已在全球範圍悄然打響。這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來説,是機遇,也是挑戰。在1990-2005年裏,中國單位GDP的能耗已經下降了47%,根據規劃,未來中國還將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實現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並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而發達國家方面,美國政府承諾202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 ,這個數字雖與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法案一致,但與遲遲沒有在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氣候法案中減排20%的目標相比有所降低。實際上,美國提出的減排目標相當於僅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4%,比歐盟的20%30%的目標低很多,比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也低。

    一向在全球碳排放、碳交易會議中消極應對,甚至一度拒絕履行《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政府突然表現出對減排計劃的興致盎然,除了向對減少碳排放十分上心的歐盟示好之外,更多的目的,恐怕是虎視眈眈準備把阻礙世界環保減排計劃的罪名安在中國及發展中國家身上,進而把持低碳經濟的運作規則。在白宮宣佈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並且提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體目標後不到一天的時間,中國官方宣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出席于12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中國提前宣佈減排指標,並在北京與印度、巴西、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積極協調數據,揭露出美國和少數發達國家挑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對立,攫取低碳經濟控制權,從而在爭奪世界經濟新增長點的問題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核心企圖。

    有意思的是,西方國家對於低碳經濟的態度,與曾經引領世界經濟增長趨勢,由西方國家一手操縱的“IT經濟如出一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9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國際經濟、金融行動的一致化方面,要把發展中國家放進來,國際金融的規則制定要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參與。20國集團會議承諾增加中印等新興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但仍不會改變該組織受西方尤其美國控制的事實,其運作仍多按西方模式及思維而行。儘管歐美在具體減排的問題上也有著根本矛盾,但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立的層面上還是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譬如對低碳經濟所需的高新技術和對市場交易規則的把持。在筆者看來,低碳經濟實際上是西方國家利用在技術、資金、宣傳上的即有優勢,主導低碳經濟遊戲規則,以低碳經濟的名義、打著環保的道德旗號,繼續盤剝、支配發展中國家,繼續維持西方在全球事務、特別是金融遊戲規則上的決策權。所謂碳貨幣碳交易碳關稅經濟新名詞,都不過是西方國家為實現這一意圖所設計的棋子而已。在全球合作的大氣候下,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商議的基礎之上,制定一份合理的、保證世界各國公平公正地參與世界性合作的國際規則迫在眉睫。(北京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