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你和我的花園

發佈時間:2009-12-30

 

 

   2009年夏末,客戶版撰稿人會議在山西召開,參會人員有些是建行報十幾年的老作者,有些是本年第一次投稿的新人;有專職文字工作者,有業務管理者,有通訊員,也有漫畫家和專業攝影師,對於版面策劃、欄目定位以及文章的撰寫,大家直言表達,互換意見。會議期間,還組織了民俗采風活動,攝影作者成了最忙碌的人,他們時刻搜尋著的風景,掃射著參會者,用鏡頭語言為大家創作出了一場視覺盛宴;而很多善敲電腦的文字作者們,當他們拿出一台臺單眼時,誰想到也是那麼的一板一眼。

 

    還記得去年你和我的田野嗎?她不僅僅是一塊專版,更是撰稿人對報紙的一份情懷。怎麼那麼巧,對報紙以花園精神庭院的比喻與田野是那麼相似!怎麼那麼巧,作者在收到那個憨態可掬的長信封時的感受與編輯在裝信封時的是那麼相同!“4”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階段,2009年客戶版平穩的走過了第四個年頭,您了解我們了嗎?如果還沒有,那就通過他們來體會創作的樂趣,和那份能夠自由栽種、耕耘的幸福吧。

 

報紙的好處如花園

 李爽

    品茗于經濟之策,論劍于華山松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哦,這報紙的好處就如花園!

    一年來,在《建設銀行報》客戶版這園地裏新老朋友縱橫捭闔:園丁們時時添進的新花讓我內省共振、玩味不已,立佳卉逸殊之前只嘆三生有幸。它讓我一會兒立於棋壇大德前有如爛柯人、看精彩華章不知時空轉換;一會兒帶我回到豆蔻年華,心中産生不有佳作,何申雅懷的衝動;一會兒催促我追慕精英翹楚,奏響時不我待的節拍。

    回顧我參加客戶版《漫金融》的工作,一開始覺得,咱將《西方經濟學》都做過漫畫筆記了,搞六格沒問題!但在運作中,問題就出來了:要在有限畫面中濃縮哪怕一個經濟、金融元素,還要將它用畫面形象速溶給讀者,談何容易噢!和編輯、記者的互動,催促我從讀懂原著不擇手段兩個方面暗地裏下功夫。這樣,就有了我們看到的這些《漫金融》的連載。作品每每出來,自己誠惶誠恐,只等讀者的評判。猛然中,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那幅巨制《最後的審判》,一切對錯都有細數,一切迷惘都有答案。

    曾經的我,做過只沉浸丹青翰墨、不問世事、浪跡天涯的夢。印象派畫家高更有畫作《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去?》其實,這是許多人都苦思冥想的題目。問題不斷的提出,又不斷更新,不斷否定過去的我,去追尋新的問題和答案。

    “切磋琢磨,原指玉器加工的過程,現在我們以打制美玉的精心、匠心、熱心、雄心、童心、愛心、耐心、文心來研製我們的報紙。我們的報紙當然就如米洛的阿佛洛狄忒(維納斯)一樣,任何藝術品都是有缺陷、有不足的。我們看到她的不足、看到她的美玉之瑕,這正是我們新一期創作的主攻點。報紙的好處就如花園,它有春天的喜悅也有秋天的豐碩;它不是像玻璃製品般一次性的完結,它的風格可在運作中形成。

    本人嗜畫。當知青時,在農村土墻繪黑板報學會素描;于果園樹下追畫毛驢練就速寫;在空房裏擺骷髏摹寫人骨架,遭革命大批判後癡心不改;在子歸逆風尤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之際抓緊畫筆小有斬獲,打下點基礎為今日盛世所用。

    入建行30年,漫畫、文章、詩詞歌賦、酸調調都搞了一點。由此賺得思慕者青睞,自以為較稿費更貴。現代媒體手段翻新,不必把自己局限于一處,時不我待,生活不問你會什麼?生活只告訴你:我要什麼。前一段要排《京劇群英》,要寫腳本、策劃,領導叫我上,那就上吧:飛雪迎春首都景,麗日光華春催動;雄圖偉業展九州(哇),建設銀行立奇功!(啊)立奇功!知識大爆炸的世紀,各種媒體手段進入了互動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年全國金融思政和企業文化課題研討評選活動,筆者運用上述思維撰文,竟登一等獎之列。

    “陽春招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時代給我們提供了舞臺;建行給我們提供了機會;春秋多佳日,筆墨展宏圖,趁大好時光,拿出我們無愧於時代的作品吧。

    回首自己的作品,覺得有許多遺憾敗筆,嘆逝者之以往,知來者之可追!幸好,客戶版這個大花園每天都為我們敞開,我和各位一起來種花了!(建行北京市城建支行)

 

早雪

 公孫欠諛

    11月,我在雲南大理,還在穿著短袖T恤,北京已經下雪了,朋友來電説紛紛颺颺,漫天飛舞”……

    這一天,《建設銀行報》客戶版編輯來電説要我給年末的版面寫點東西,這一下提醒了我,不知不覺中又過了一年了,這一年好快啊!有這種感覺的人大多是日子太好過,沒有什麼牽掛和顧慮,我可能屬於這一類,倒不是沒有牽掛和顧慮,而是牽掛得少,要求得也少,顧慮也就少,所以,能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

    就在這波浪不驚的一年裏,我開始為《建設銀行報》客戶版寫些文字。這件事來得偶然,記得是5月的一天,一位同事轉發來郵件,我是眾多收信人中的一個,説是客戶版空間要找人寫NBA。我感覺我可能合適,我過去為報紙寫過世界盃奧運會專欄,但沒細想這個和那個有什麼異同,建行幾十萬人呢,肯定還有人更合適,後來就放下了。又過了幾日,再次看見郵件,剛好有閒暇,就發了幾篇舊文過去,留了個電話。10分鐘後,桌上的電話響了,顯示區號010,北京喜訊傳邊寨,事情就這樣成了,這一天是2009725日,一個平常的下午。NBA結束後,我又與空間簽下了一個沒有固定期限的口頭合同,直到現在。

    因為愛好體育和寫作,曾想自己的職業要是兩者結合最好,但願望沒有達成。愛好體育也僅是理論體育,而非身體力行,只能寫點文字,了卻心願。前兩天,隨手翻了翻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原是看過的,日子久了,有些忘了,重新讀來,又讀出了些深意。讀歷史有兩大好處,一是了解史實,二是檢驗作者的寫作功力。黃先生把“1587年,無關緊要的一年,寫得豐富和細膩。大師的嚴謹治學、深厚積澱、收放自如,叫人肅然起敬。我經常懷著崇敬和激動拜讀那些經典的文字,讀別人的經典,是對自己的激勵,也是對自己的批評。每當我交出一篇稿子的時候,不是如釋重負,而是多了一份擔憂,我所寫下的東西,能有什麼樣的反響?所以,我時刻像一個工匠一樣,對自己手中的器具仔細敲打,認真雕琢。在空間裏紙上談兵,又有些陳年往事泛起:中國足球、女排、郎平、朱建華、李寧、馬拉多納……這些都是老人老話了,姚明、劉翔、科比、詹姆斯、張寧、菲爾普斯、博爾特……這些又是如日中天,長江後浪推前浪,體育如此,昭示人生!

    8月,客戶版厚愛于我,號召我等寫手在人傑地靈的山西會盟。遺憾我已先期承應武夷盟主之邀,準備飛往福建,人有兩種不走運:一是壞事接踵,一個也躲不掉;另一個是好事接踵,必須舍取,不可兼得。不管如何,一個普通的匠人能得到那麼多人的青睞,自然是至高的榮譽。沒能在山西與很多從沒謀面的熟人見面,自然是遺憾!只能把希望留到下次,把相見變成想見非常想見!

    北方的雪還在下,雲南依然艷陽高照,當一個人在雪中前行的時候,盼望的是溫暖的陽光,當一個人在驕陽下行走的時候,希望看到的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所有的喜怒哀樂都並不賴自然,而是來自人本身,也正因為人讓自然有了感情,綠水青山、清風白雪才顯得豐富,人才能在自然中舒展情懷。不是有一副對聯説: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這不僅僅是感受,更是如歌的情懷!(建行雲南省大理分行)

 

感謝有你

 胡金盛 

    我給建行報客戶版寫稿,已經有兩三年了。現在回頭一看,收穫很大。因此,在2009年日曆即將翻完的時候,我最想説的一句心裏話是:感謝有你!

    在為《建設銀行報》客戶版寫稿之前,我寫理財文章已經有七八年了。説實在的,寫了七八年,已經有些疲倦了。加上工作更加繁忙,寫作的量逐漸減少,只是應幾家理財雜誌的約稿寫點文章。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不經意地給建行報客戶版投了稿,稿件很快就發表了,而且編輯來信説讀者很喜歡我的文章。這又激發起我寫作的慾望。那時,我心想,《建設銀行報》客戶版的讀者厚愛我的文章,我榮幸呀,我得繼續寫作。於是,原本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寫作念頭沒有了,有的是加倍的努力。因此,我要對《建設銀行報》客戶版説:感謝有你,你激勵我持續寫稿!

    雖然平日裏與編輯往來不多,但他們編稿的嚴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記得,在座談會的空閒時間裏,編輯還給我的那些涉及理財數字計算的文章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例如,針對我那些以個貸為內容的文章,編輯建議,在舉例中涉及到各家銀行的政策時,要註明實際貸款中以各家銀行公佈的政策為準。這才有了理財雜誌界對我的讚賞,有中國投資理財第一刊之稱的《錢經》雜誌首席編輯高抬我説:金盛兄是一位令許多理財雜誌尊敬的撰稿人。原因有三,他勿庸置疑的專業地位;他文字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他態度的始終嚴謹。因此,我要對編輯老師説:感謝有你,你激勵我寫作更加嚴謹!

    在與編輯的交流當中,我多次得知讀者很喜歡我的文章。這讓我欣喜若狂。我曾被幾家理財雜誌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作者。現在,建行報客戶版的讀者也喜歡我的文章,這更加增強了我努力寫作的信心,增強了想讓更多的讀者看到我的文章的衝動。由於工作上很忙,很難抽出一整塊時間來寫作,但一想到讀者喜歡看我的文章,我又會犧牲睡覺的時間來努力寫作投稿。後來,一位讀者説,你為什麼不將自己的理財知識、理財經驗和理財心得以書籍的形式毫無保留地呈給更多的讀者,讓更多人受益?一句話,提醒也激勵了我。於是,我擠時間寫書,陸續出版了《大蕭條時代投資理財策略》、《基金定投——百萬富翁生産線》等4本書,書賣得很好,有的還在台灣出版。因此,我要對讀者説:感謝有你,你激勵我更加努力!

    寫作是辛苦的。但正如一句歌詞所説的: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願意!有建行報客戶版和她的編輯、讀者的支援,辛苦一點也願意!(建行福建省三明分行)

 

鏡頭視界與紙媒傳達

 幹鐵泠

    用鏡頭所攝取的圖像來作為紙質媒體強化表達力的重要手段,越來越成為紙媒所好。或許受人類本能的影響,人的視覺更願意去感受的是圖形而不是文字,圖片帶給人的資訊的速度和豐富性遠遠大於文字資訊。時代節奏的變化,迫使讀者的閱讀習慣已從看圖變為讀圖,對圖片的要求也達到了更高的層面。從一張圖或一組圖中看到美國經濟狀況,或伊拉克戰後狀況,或金融風暴下浙江中小企業生存狀況等等,已被人們所喜聞樂見,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高效的傳達方式。在這裡,形象思維成為雙方互相溝通的一個重要的共同點。

    就《建設銀行報》的一個特定産品——客戶版來説,利用現有的紙媒空間,用瞬間藝術的表現方法,來影響、吸引並打動我們的客戶,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索和實踐的事情。在這裡,我們既要關注通過鏡頭我們能做些什麼,也要關注手中的鏡頭該拍出什麼來,能拍出什麼來,讓照片不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並且在客戶版這個特定的媒體上具有更高的可讀性,這恐怕是對攝影作者的一個高層面的要求。我們面對的客戶到底要讀些什麼樣的圖片?是皆大歡喜的,還是矛盾衝突的,是單幅的還是組圖的,是金融經濟的還是風花雪月的,這都有待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揣摩。

    就鏡頭而言,多樣化的視角給我們帶來的能力的提升是值得欣喜的。通過鏡頭看世界與盲人拄拐杖填補功能的殘缺不一樣,人本有雙眼,但通過鏡頭這一個眼,帶來的視覺效果恐超過雙眼。當瞬間凝固、細節再現時,我們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帶來的愉悅或衝擊力也是空前絕後的。借助鏡頭,我們可以地將視覺角度在廣漠的宏觀宇宙和極其細微的微觀世界揮灑自如。

    50mm標準鏡頭已經不能滿足你的求新求變需求時,35MM以下鏡頭甚至12MM廣角鏡頭帶來的寬廣讓你猶如站在世界之巔,那種弧形的天際線會讓你有哥倫布在大海中發現美洲大陸的感覺;而微距鏡頭可以非常貼近景物拍攝,讓花蕊上的花粉纖毫畢現;200MM400MM鏡頭帶來的千里眼的視覺效果最直接地實現了很多人的童年夢想,透過1800MM鏡頭,那種把30萬公里之外的月球環形山拉近貼在眼前細看的效果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在這裡,忽然發現,宏觀和微觀通過長焦和短焦得到了統一,當用一支超長焦以最近距離拍攝一朵花時,和通過一支微距鏡拍攝一朵花的效果實際是相同的,事物在兩個極端處合二為一,殊途同歸而已。

    有人説生活的精彩在於她的多樣性。那麼在客戶版這個空間裏,通過鏡頭所攝取的不同視角的景物,精彩、傳神的照片必定構成一個觀賞性和可讀性于一體的絢爛多姿的精神庭院,客人可以在這裡觀賞到優雅的蘭花,也可以仰視挺拔的向日葵。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庭院繁花似錦,日日常新。(建行浙江省分行)

 

禮物

 張海燕 

    與《建設銀行報》專欄結緣,這是上帝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書籍和電影是我生命裏的兩大救贖,它們將我從瑣碎而庸常的凡俗生活中拯救出來。終其一生,我必將對它們頂禮膜拜。每讀到一本好書,每看到一部好電影,胸中都會涌起一股訴説的衝動。這麼多年的衝動,終於在《建設銀行報》上找到出口,心裏的喜悅自不待言。一路走來,發現自己的收穫遠不止於此。

    最幸福,是手指在鍵盤上翻飛的時刻。看的是別人的故事,動的是自己的感情。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之所以能感動你,是因為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那種合拍的感覺。人往往是木訥的,語言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及萬一,幸好我們找到了文字。每有所感,就坐到電腦前,讓雙手在鍵盤上一路翻飛,看著那些黑色的小精靈一個個躍到眼前,一澆胸中塊壘,一吐滿腔豪情,一試溫柔繾綣,何其快哉!若干年後,當我折回頭再讀這些文字,再品裏頭的愛恨情愁……

    最喜悅,是早上到辦公室,發現辦公桌上靜靜躺著《建設銀行報》的來信。長條牛皮信封,因為塞了一整份報紙,更顯憨態可掬。每次我都是幸福地嘆息一聲,地把自己砸進辦公椅。手裏把玩著信封,但並不著急打開。先讓手指盡情摩挲它略顯粗糲的封皮,讓幸福的感覺傳遍全身。等到磨蹭夠了,再用指尖剝開信封口,聽滋啦啦的封口開啟聲充盈雙耳。油墨的清香撲鼻而來,紙質讀物的真實觸感總是這麼讓人難以割捨。我總是快速地瀏覽一眼當期頭版頭條,然後就直接跳躍到最後一版的專欄上。如果當期有自己的小豆腐塊當然開心,就算沒有也同樣開心,因為專欄上有這麼多同道者,一一拜讀其他作者老師的專欄文章,心有同感則會心一笑,人發奇語則連連咂舌,神交仙遊,快意人生!

    最感動,是與一批編輯成為知交。文字可以拉近人的距離,讓人産生超出時空的親切感。與專欄裏的幾位編輯大多未曾謀面,多是電話、郵件、MSN留言,但心理上的親切感卻顧自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最尷尬,是專欄編輯催要個人小照。從小就明白自己是醜女一枚,恪守長得醜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就是你不對的箴言,盡其所能減少拋頭露面。但編輯老師偶因介紹專欄撰稿人需要個人小照,我就犯上了頭疼。文如其人這樣的話難免謬誤,連一代文豪,風度翩翩的錢鐘書都發出覺得雞蛋好吃就行了,何必一定要見那只下蛋的母雞的慨嘆,在我,雞蛋都不好吃,更沒必要見這只下蛋的母雞!其實,始終對文字心懷敬畏,覺得那是對心靈的一種觀照。我希望它輕靈、飄逸。一旦寫出來,它也就脫離了我這滯重的肉身,而成為一個別的實在了。

    ………

    一日午間小憩醒來,鬼使神差地將已發表的各篇文章翻出來,一篇篇展讀。捧著這些神賜的禮物,我越讀心裏越疑惑,越讀神思越恍惚:這些文字都是我寫的嗎?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包圍住我,一種異樣的幸福感更讓我眩暈。這是我生命裏結出的果實,也許並不豐碩,但它完全屬於我,使我的生命更豐盈。

    (作者現供職於人民網)

 本版圖片/卿烈海 幹鐵泠 張秀姝

附件下載:
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