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率突然上調之後的變局
■ 本報記者 余江灝
1月12日晚8時左右,一條消息開始出現在各大財經網站首頁: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自2008年6月的19個月以來央行首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之後,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分別執行16%和14%的準備金率水準。根據最新的存款數據計算,此次上調可以一次性凍結約3000億元資金。
貨幣政策或將轉向?
1月15日,央行發佈的《2009年1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 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9.97萬億元,同比增長31.74%。2009年全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59萬億元,同比多增4.69萬億元。
早些時候據媒體報道,僅2010年第一週各家商業銀行放貸總額便達到6000億元,呈現明顯的超預期趨勢。隨後,央行便開始了一系列收縮流動性的行為。1月7日,招標發行的600億元3個月期央票發行利率跳升4個基點至1.3684%,91天正回購利率也一併上升3個基點;1月12日,1年期央票參考收益率較原先上漲8.29個基點至1.8434%,雙雙結束2009年8月以來的連平局面;當日晚間,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正式公佈。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從2008年底開始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此推動下,2009年的信貸投放規模創下天量水準。但隨著實體經濟的漸趨好轉,通脹壓力逐步加大,貨幣調控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強。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還有繼續上調的空間,甚至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某國有銀行研究部人士告訴記者。
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發生轉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這只不過是中央銀行調整商業銀行頭寸的一種手段。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也表示,央行此舉是對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和“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精神的體現,不能看作是貨幣政策的改變。
股市衝擊力度有限?
1月13日,滬深股指受央行調高準備金率影響低開低走,放量下挫,跌幅分別為3.09%和2.73%。銀行板塊遭受重挫,深發展、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跌幅均超6%。監測數據顯示,當日兩市合計凈流出資金208.01億元,其中機構資金凈流出142.83億元,散戶資金凈流出65.18億元。銀行板塊遭到恐慌性拋售,全天流出金額高達42.86億元。
1月14日,大盤出現大幅反彈,兩市雙雙收復“半壁江山”,110多個板塊漲幅超過2%。但整個銀行板塊表現疲軟,九成個股漲幅低於1%,工商銀行、興業銀行平盤,北京銀行甚至再度收綠。
1月18日,兩市繼續震蕩攀升,然而銀行板塊依舊在各行業中排名墊底,平均跌幅0.59%,個股除建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深發展外悉數飄綠。
申銀萬國首席策略分析師桂浩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出乎大家的預料,對於金融和地産股的負面影響很大,會給市場形成很大的衝擊。“特別是地産股,雖然前一段時間已經出現大幅的調整,但預計未來還會繼續調整,而且是調整的深度也會超過其他板塊。”
“這只是貨幣政策調整的開始,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更多是心理層面,對銀行和地産等信貸敏感的行業有壓低估值的作用,但對業績影響有限。由於經濟復蘇是大前提,所以不必太悲觀,股市單邊下跌的可能性較小。”國泰基金的觀點則相對樂觀。
博時基金建議投資者短期內規避銀行股,更多地關注和選擇與內需和消費服務相關的行業,特別是那些少受成本約束的新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