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客戶領進理財這扇門
----——訪建行貴州省貴陽朝陽支行個人理財中心客戶經理杜亮
■ 本報記者 余江灝
在杜亮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題為《遙遠的光影》的攝影集,裏面有反映西藏、新疆、貴州、雲南等西部省份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的數十幅精美照片,這是一位客戶送給他的禮物。“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是專業的攝影師,但他自己設計行程路線、選擇拍攝地點和角度、親自撰寫圖注,完成了一本近乎專業的攝影集。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什麼是專注。”
1997年,會計專業畢業的杜亮成了建行一名普通的儲蓄櫃員。隨後的9年裏,從出納、會計到儲蓄所所長、分理處主任,這期間有過突然收到表揚信的驚喜,也有過被客戶無端投訴的鬱悶。如今回頭去看,那段時間被他稱作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期。
2006年,杜亮轉型做客戶經理,那年3月,有一對老年夫婦走進了杜亮工作的支行。“小夥子,你們這裡是不是正在賣國債啊?”老先生一進門便問。
“是的,在賣,3年期利率3.14%,5年期利率3.49%。”正在兼職做大堂經理的杜亮回答的非常詳細。
“您二位是專程來建行買國債的吧?”杜亮憑著多年櫃員工作的經驗,感覺眼前兩位並非普通客戶,於是試探性的問道。
“我們在農行和工行買了些,你們這裡可以再多買點嗎?”老先生回答到。
“那您願不願意成為我們的VIP客戶,這樣以後各項業務都可以優先辦理,下次再發國債的時候我們也會提前通知您的。”
一番對話之後,這對夫婦成了杜亮客戶經理生涯中的第一位客戶。
杜亮將自己的這次成功歸於以往的經驗加上細緻的觀察。“首先從面貌上來看,他們雖然年齡挺大,但保養的非常好,很有氣質;其次他們提到已在多家銀行購買國債,説明有一定的資産積累且資産分佈較廣;再次,他們對高利率國債表現出來的青睞,説明有一定的理財意識和需求,但還沒有選擇一家固定的金融機構管理這些資金,這正是我們的機會。”他的分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據。
對數字非常敏感的杜亮喜歡用數據和客戶説話。“比如賣‘利得盈’産品的時候,我就用EXCEL做一個表格,把它和定期存款的收益做個比較,同樣是100萬元本金,買一年期利得盈收益37800元,存一年定期利息22500元,兩者之間相差15300元,客戶看著非常清楚;再比如2009年發行的第二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如果打算購買10萬元,直接買三年期的到期獲取收益11190元,買五年期的在滿三年時提前支取可獲取收益11230元,比直接買三年期的要划算。”杜亮邊説,邊用電腦做著演示。
如今,杜亮管理的VIP客戶已有300多人。他坦言,為這些客戶服務的最大困難來自交流,整個過程被他形象地稱為“鬥智鬥勇”。
有位客戶喜歡波段操作買基金,而且投資風格非常激進,每次都是全倉進出,兩人雖然不經常見面,但隔段時間總會在電話裏探討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杜亮要做的就是提醒他做到止盈止損。“2009年7月底,大盤在3400點附近劇烈震蕩,我告訴他暫時觀望一下,可他不聽,還在不斷買入,後來大盤兩天之內就跌掉5%,他這才聽從我的建議,在3200點附近堅決止損,避免了後面600點的跌幅。”隨後的9月和12月,杜亮又在幾次大幅調整初期建議他獲利出局。最終,這位客戶半年多便實現了50%的收益,成功跑贏大盤。
杜亮對風險的敏銳判斷緣自2008年的大熊市,當時的他既要完成單位的基金銷售任務,又要面對客戶因凈值下跌而産生的抱怨,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段時間真的不敢給客戶打電話,怕挨罵。但後來我發現,他們在意的不是短期資金的盈虧,而是長期的服務品質,埋怨幾句之後,還是會採納你的建議。”隨後,他開始認真分析,發現如果當初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進行資産配置,在市場下跌時及時提示風險,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虧損的數額,緩解客戶的“痛苦”。“即使再出現一次08年那樣的暴跌,我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了。”杜亮的臉上充滿著自信。
記者的話: 杜亮告訴我,作為理財中心的客戶經理,自己就是把客戶最先領進理財之門的那個人。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必須成為一個“雜家”,什麼都需要學。從2006年開始,他基本保持著“一年一證”的速度,先後考取了保險從業、特許財富管理師、基金從業、銀行從業、證券從業和中國金融理財師(AFP)資格。白天按時上班,晚上“挑燈夜戰”,週末泡圖書館是他這幾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對老夫婦早已成為財富中心的鑽石級客戶,但依然和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採訪快結束時杜亮告訴我,他希望以後能為更高端的客戶提供理財服務,但目前而言,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 附件下載:
- 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