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的“順其自然”
----——訪建行貴州省分行個人金融部羅劍
■ 本報記者 張小雅
和羅劍結識是因為他是建行報客戶版的財經撰稿人,但是和他熟悉卻是因為一張寫錯的稿費單,雖然稿費只有不到百元,但他特意電話詢問我是否填錯或寄錯地址,那份認真不由得讓我在編輯身份之外多了份好奇與感動。
羅劍經常提到“順其自然”,仔細探尋之後發現這似乎也是“巧合”之果。原來羅劍的媽媽為了讓正在上高中的羅劍寫得一手好字,激勵他寫好一個字便獎勵相應的錢。羅劍便找來趙孟頫的《松雪書道德經》來練,自幼便對文言文感興趣的他覺得讀起來很輕鬆,就對照文言文字典逐字理解,由此萌發了對“道法自然”的興趣,慢慢的也就開始了“順其自然”。“但最終字還是沒有練好,我寫複雜筆畫時會簡化得非常潦草。可能在處理事情上也是,一個地方走不通就會想換一個。”
在一般人看來,崇尚“順其自然”的人多會在塵囂中沉寂。可從1998年到2009年近十年的時間他都在從事競爭激烈的銀行産品銷售和服務工作。這多少讓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我覺得順其自然與積極主動工作之間並不矛盾,從字面上説,順其自然是要遵守自然法則,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就好像現在的環保工作一樣,什麼都不做我們人類不是都要餓死了嗎?順其自然在工作上就是要遵守工作的法則,盡職盡責,在哪個崗位上就要幹好這個崗位的工作,只是在個人利益上看淡一些,不主動去和別人爭搶什麼個人利益。”
在羅劍近十年的銷售職業生涯中,多次獲得過支行“行銷能手”、“先進個人”稱號。順其自然對他來説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相反還要做個“有心人”。
羅劍作為半職業的財經撰稿人還要追溯到2005年,那時大部分老百姓還都基本處在個人理財知識的“空白期”,羅劍所在支行決定和當地媒體合作刊登一些理財文章,由媒體蒐集讀者案例,再將案例轉給羅劍解答。“大家都沒做的時候,你做了可能就是標準。標準樹立後品牌就會打造出來,哪怕貴一點別人都可能選你。”這樣合作了幾個月之後,就有媒體主動來和羅劍約稿。
羅劍在從公司客戶經理調崗到個人客戶經理時,對如何尋找目標客戶不太清楚。因為對公目標客戶都很明確,相比之下個人目標客戶的尋找就要耗費一些時間。權衡再三,羅劍最終放棄了主動找客戶的想法,決定從網點現有客戶入手,將口碑做起來。事實證明“客戶口碑的樹立比做多少宣傳都管用”。
羅劍説以前有個修道的人説過一句話叫“有心煉功,無心求功”,面對工作也要有這樣的心態才不會心生疲倦。如果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做事,可能還沒等到回報,自己就先已經被打敗了。
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了多年的羅劍,雖然有自己的理財之道,但也是從慘痛教訓中得來的。如何在市場瘋狂的時候保持冷靜對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而言同樣重要。2008年A股市場出現調整時,看到媒體的報道還都很積極樂觀,便沒有調整自己的資産配置。雖然也勸客戶進行適當的資産調配,但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去分析過市場和客觀環境。在跌了30%左右的時候,才開始對媒體報道提出了質疑,但是也不堅定。直到08年8月份時羅劍才確信了自己的判斷。雖然本金保住了,但盈利損失極為慘重。可更讓羅劍感到遺憾的是自己沒能及時思考並提出質疑,幾乎沒有判斷地相信了媒體的引導。
“所以我現在習慣從媒體報道背後去思考問題,從更廣泛的公共資訊中去分析自己看到的東西,在觀察和思考的時候勇於質疑都和這有關。”羅劍説起這件事時一臉輕鬆甚至略帶笑意,“人生其實從來平等,雖然損失了一些暫時利益,但你終會在其他時間其他方面得到補償。”
在對羅劍的採訪中,羅劍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就是“記不起來了”。什麼時候有媒體主動約他寫第一篇財經文章,在支行時如何安撫客戶的極端情緒,甚至行銷第一位客戶時的細節和心情。他的第一回答全部是“記不得了”。“試著去掉一些自己的得失心、執著心會讓人生更坦然和快樂。”羅劍這樣總結著自己的“健忘”。
記者的話:
人們常説文如其人,羅劍便是其中典型,看他的文章,文風淡然如初,卻舉重若輕,不管是身為讀者還是編輯,都能掂出文章背後的份量。雖然在與他近兩年的撰稿溝通中,始終被這種份量感染,卻一直未能有機會深入了解,而這次恰巧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席採訪,如故交閒坐聊天,讓人深感如是益友的難得。
- 附件下載:
- 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