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燕園走出來的基層帶頭人
----——記建行北京奧體支行行長呂永生
■ 本報記者 薛潔
不久前,呂永生榮獲2010年“中國建設銀行突出貢獻獎”。如此“重量級”的獎項使人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這位來自山東濰坊、畢業于北京大學、在基層幹了10年、現擔任奧體支行行長的33歲的基層管理者。與1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呂永生,已經習慣使用“增長率”、“突破”等非常企業化的字眼推介自己,“北大”兩字早已不被落在紙上。但是提到他,北大是一個不能不説的地方——一個被光環籠罩卻並不太順利的起點。
10年前,即將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貨幣銀行學專業畢業、“一門心思進銀行”的呂永生,順理成章地進入北京市分行。建行的入職流程是,不管畢業生來自哪個學校,都先到一線,於是呂永生來到北京城建支行,從個人貸款部整理客戶檔案做起。後來他做過對公客戶經理,學會了如何與優質客戶和不良客戶打交道,逐漸積累了不良資産的營經與處置的理論和經驗。這期間,呂永生的思想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我是北大的,幹啥都能行”的驕傲和自信少了,迷惘和痛苦不時襲來:大學裏學的很多東西都用不上,甚至與實際完全不一樣。此時的呂永生想起入行時一位領導善意的話:“到了一線,學歷不是第一位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迷惘和痛苦不能當飯吃,最終呂永生確定了職業目標,“紮根建行,用最短的時間把業務學到手,成為一名專家型的建行人”。因為“選擇了銀行,就選擇了金融服務業;要想服務好客戶,業務不專怎能行”。
04年,自認為業務和行銷能力遠遠不夠的呂永生再次選擇了走訪基層,來到剛剛成立的奧體支行,成為一名外勤(對公客戶經理)。他至今記得自己第一次到府行銷客戶時的情景,明明知道客戶就在附近,就是不敢去,怕被人家攆出來,怕挨罵……對於性格內向、臉皮薄的呂永生來説,捅開那層窗戶紙特別難。但不久他説服了自己:“甭管你接不接受,我都是為你著想,為你服務;你可以不接受,我也沒有損失啊。”於是,他沿街掃馬路,敲開了一家家公司的大門:“您好,我叫呂永生,是奧體支行的客戶經理,看看你們有什麼需要服務的?”讓他感到慶倖的是,他的第一次是成功的,只因“沒被轟出來”。慢慢地他發覺自己的臉不紅了,也不緊張了。他説邁出第一步後,熟練的業務能力才是最好的行銷利器,國際結售匯、保涵、信用證、企業年金、企業網銀等都要説到位。
最讓呂永生有成就感的是,09年11月,他帶領團隊成功行銷了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使其24.85億元上市資金落戶奧體支行。説到行銷這個重磅客戶的艱辛,呂永生向記者説起了一個細節,當他們了解到“中化”老總喜歡數字“7“時,立即聯繫上級行,得到建行賬號能自選的肯定答覆後,馬上為他們選了6個“7”,“中化”的老總佩服地説:“建行的功夫算是做到家了!”
“外勤,就是要手勤、腿勤、嘴勤、腦勤。做外勤不做內勤不做家勤,如果坐等客戶到府,銀行就該關門了。”呂永生對此體會頗深。
08年1月,呂永生成為奧體支行行長。一個31人的團隊,要吃飯,還要發展,負責人的第一要務就是帶領大家創造業績。自認為管理是弱項的呂永生,選擇了他認為最有“效率”方法。“別把自己當行長,我就是帶領大夥衝鋒陷陣的第一責任人;當然,也是員工的師兄妹,把我10年的建行經驗與他們分享。”
八零後張黎雁,是一位留法雙碩士。她記得來到奧體的第一天,呂永生就與她交心:“先把學歷放在一邊,磨平自己那些無謂的驕傲和棱角,將業務儘快學到手。”如今,已經在前臺儲蓄專櫃幹了半年、有過煩惱、懈怠、甚至遇到個別客戶無禮謾罵和嘲諷的她沒覺得受了什麼委屈,還打趣地説,“呂行有那麼傲人的教育背景,不也是這麼走過來的嗎?可能我暫時不能學以致用,不過,在今後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工作經驗、人生閱歷的積累和豐富,專業知識的掌握,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幾方面都要結合好,才有可能邁向成功。基層讓我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摸索。”
“我經常看他,不是用眼睛。” 畢業于天津外國語學院國際金融專業、英語八級的權塞娜説:“大家都知道呂行是從信貸業務幹出來的,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努力去幹。苦是一種財富,我剛接手國際業務時,常常幹到晚八點都結不了賬,慢慢就幹出來了,下午五點就完事了。這是個過程,按呂行的話説這個過程越短越好。”
記者的話: 呂永生告訴我,當年北大150名同學中,如今堅持在基層幹的不到10人。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不同,呂永生承認他比較適合基層,所以拒絕了去總、分行的機會。他認為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就在35、36歲以前。所以應儘量縮短迷惘的時間,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就是按照自己的邏輯極富效率地生活、工作著。在我看來,他的成功還不僅僅在於這些,能與大家真誠地分享一切,這種品質讓他“順利”走到今天。
- 附件下載:
- 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