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專家為什麼總是預測不準

發佈時間:2010-04-14

 王浩民

    如果你是一個留心的投資者,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股市的走向總是與大多數專家的觀點相反。

    有事實為證:去年年初,不少機構就研究出了2009年的熱門板塊和十大金股,一年後加以對照,結果很搞笑——30家機構最集中的2009十大金股只有三隻跑過了大盤,其中機構推薦頻率最多的一支金股”2009年度漲幅為-15%;熱門板塊大多坐了冷板凳,比如許多機構主張超配的鐵路建設及運輸、石油石化、電力等板塊遠遠落後大盤80%的漲幅,而機構主張低配的耐用消費品(如家電、汽車)、航空、中小板卻漲勢如虹。至於大盤,就更不靠譜了,去年絕大多數專家和機構預測2009年大盤點位在1500——2600點之間,有一家似乎比較大膽,預測大盤在1300——3000點之間。事實上大盤卻在1840——3480點,無論從最低點還是最高點,沒有一家機構的預測是靠譜的。

    實際上,股市中包含的資訊極為複雜,不可預測性很強。某個專家即便是在一段時期預測對了,但另外一個週期不但沒預測對,反而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因此:從長遠看,任何純技術分析最後都是無效的。

    進一步解釋這句話的含義:在成熟的有效市場比如歐美市場,有價值的資訊基本都是透明的,法律法規也比較健全,依靠坐莊欺騙股民來獲取超額利潤基本不可能,因為專家知道的一些東西,普通投資者也了解,技術分析或預測基本沒有市場;而在不成熟的無效市場比如A股市場,資訊基本是不透明的,也是不對稱的,不守規矩的上市公司很多,坐莊的機構正是利用資訊的不對稱與大多數人唱反調,已公開的資訊是真假難斷,依靠技術分析或靠打探消息判斷該漲還是該跌,往往是得不償失。

    再從理論上看,技術分析的有效必須建立在三大假設的基礎上,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資訊。這是技術分析的核心,但是在我們這個不成熟的市場,這一點是遙不可及的,即便在成熟的歐美市場,做到這一點也很難市場運作以趨勢方式演變,這一理念相對比較靠譜,然而趨勢和價格的變化是客觀的,而我們對趨勢的判斷則是主觀的,如何辨別和抓住趨勢那可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很多時候我們還得依靠運氣。歷史會重演,這句話可信度比較低,很難作為操作的依據,歷史是如何重演的我們心裏沒底兒,也不得而知,因為歷史是驚人的相似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許多投資者經常在相似的歷史變化中尋求投資真理,但最後卻傷痕纍纍,這也正説明瞭市場是變幻無窮的。

    但是在我們這裡為什麼不少投資者還是願意相信所謂的專家呢?這也正是前面所説,我們這裡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不規範市場,一般投資人不能得到更多的有效資訊,只能靠小道消息或專家的支招;其次是我們這個市場還有許多不夠成熟的投資者,或者説投機者,總想在短期內暴富,即便是機構(如基金)也是如此。因而也導致了A股市場經常出現暴漲暴跌。

    回過頭來再説説機構和專家的研究報告。我做了一下總結,機構們的觀點大致如下:2010年大盤寬幅震蕩,低點看2600點到2800點,高點看4200點到4600點。厲害吧,上下有兩千點啊!我看啊,專家們所説的低點的大概都是以上年的最低點為依據;高點的依據是什麼呢?大約都是拍腦門想的。再看板塊與個股,什麼節能板塊、消費板塊、通脹預期,還有低碳、世博會、股指期貨等一大堆的概念,大體上是大消費代替了四萬億。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某些機構推薦的所謂十大金股,大家最好別抱什麼幻想,有的已經在09年翻了幾倍,有的也純是打概念的擦邊球,其實已經沒有多少投資價值,倒是去年預測到了但至今還沒表現的藍籌板塊或個股更值得關注。

    看來,專家、機構的研究報告大多都是馬後炮。我一直認為,股市裏的專家基本上都是撂磚頭的,時不時弄出來個屁股決定大腦的分析,權當磚頭扔向股民,砸誰誰倒楣。因此,對於專家的預測和研究報告,大市也好,個股也好,建議大家還是帶著娛樂的心態看看比較好。萬一他説對了,咱就鼓鼓掌,大聲説一句:你真牛。萬一他説錯了,那咱也寬容一把。畢竟股市這東西沒有誰能説得清的,看不準也是合情合理的。(建行河南省新鄉分行)

    (文中觀點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