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
閒話投資
話匣子topic · 程翔
“銀行的利息這麼低,該怎麼投資才能抵禦通脹?”問這個問題的是一個朋友,事不預謀不可以應卒,投資,對於為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問題所困擾的國人而言,的確是個大問題。
投資,在我們司馬遷老先生那裏,叫做“貨殖”,他還專門寫了《貨殖列傳》,裏面羅列了很多古代大富豪的致富故事,現在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胡潤百富榜之類,不過是拾掇司馬公的一點余唾,司馬公的富豪榜可不是為了供人頂禮膜拜,而是作為後人齊家治國的借鑒。
為什麼要投資?司馬公給出了最民本的理由,説的是人們“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意思是人們自生下來那天起,就追求好吃的美味,好看的衣服,努力使自己過上無憂無慮的優質生活,而且還要互相攀比誇耀勢力能量,以此來獲得社會的尊重和心理的優越感。説的通俗一點,就是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著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發揮各自的長項,去“貨殖”,去投資,去創業,不斷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一千八百一十年後,司馬公投胎到當時的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託生成一個喚做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家,寫了一本叫《國富論》的書,闡述了同樣的道理,現在被稱作“看不見的手”理論,成為自由市場派先生們的祖師爺;其時,工業革命風起雲湧,投資已經是貨幣資本的逐利過程了,“貨殖”也由實物形態過渡到貨幣這個虛擬形態。
朋友所説的“投資”現在謂之“理財”,沒有司馬公筆下的“貨殖”廣闊,和斯密先生所説的財富形成也稍有不同。但殊途同歸,投資説到底是為了人,為了更好的謀福利,為了生活更有保障更加穩當。正像司馬公説的,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看來,對財富的追求是不分貴賤高低的,而且都是出於對未來生活不確定性一種憂慮、謀劃、保障。
投資的第一原則在於不賠本,我們先看看猶太人的做法。猶太人的不幸歷史大家都知道一些,法律和政治地位低下,時不時遭受驅逐和屠殺,兩千年蹩仄險惡的處境,迫使他們發展出了獨特的生存之道:如何在掠奪成性的強權之下保護財産?對付掠奪的一個策略是,儘量持有容易帶走的資産,而知識和技能是最難以奪走的,猶太人迫於生計也為了安全,形成了注重教育、技能訓練和知識積累的風尚。
所以,天地之間,人為貴。對於不可預測的未來,投資於人是最好的投資,現在提倡以人為本,或者叫提升人力資本,做人力資源強國等等,投資於人,這是屢屢被歷史證明了投資上策。
歷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大概要數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雖然這事載于《戰國策》,而《戰國策》又被“醇儒”目為縱橫家之書。故事源起是這樣説的:呂不韋在邯鄲做生意,某天見到了質押于趙國的秦公子異人,他覺得異人很可憐。就對父親説:“耕田之利幾倍?”呂父答:“十倍。”呂問:“珠玉之贏幾倍?” 呂父答:“百倍。”呂問:“立主定國之贏幾倍?”呂父答:“無數。”最後呂不韋發願道:“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當然,我們懷疑這是後人杜撰歷史“娛樂”古人,既然“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可見耕田之利並沒有“十倍”那麼高,顯然杜撰呂氏父子對話的學者沒有下鄉插隊的實踐經驗。不過後來的事情,已經家喻戶曉,呂不韋助人為樂,也得到了異人及大秦帝國的豐厚回報。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老祖宗提出的老話題並沒有過時,投資理財已經成為當下時興話題的時代,誰還會在數鈔票的時候,考慮一下投資於人的可能性呢?
倒在世界盃門前的,是什麼
體育漫談sport · 易芳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即將華麗揭幕。這場全球級盛會,對於“坐擁”十幾億人口為後盾的中國球迷來説,卻總有幾分不得不提的尷尬,沒有中國隊,你們激動個什麼勁兒?日夜顛倒熬夜,你為誰辛苦?酒吧聚眾狂歡,你又為誰慶祝?中國足球,倒在世界盃門前,已經成為世界慣例。沒有中國隊的世界盃,中國球迷也早已習慣。
中國足球衝擊世界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首次衝擊失敗後,1958年起由於歷史政治原因,中國體育界中斷了與大部分國際體育組織的聯繫,包括國際足聯。這使得中國第二次衝擊世界盃的機會一直到80年代初才到來。1980年,中國隊在蘇永舜教練的帶領下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盃預選賽,這次衝擊再次遺憾地以失敗告終,蘇永舜辭職遠走加拿大,這支國家隊被認為是最好的中國隊,直到今天它所留下的許多戰例仍是人們談論的話題。1985年,中國隊又迎來了第十三屆世界盃預選賽,在曾雪麟主教練的率領下,小組賽最後一場在北京只要打平香港隊就可以出線,但是很遺憾,又以1:2敗北。比賽結束後,球迷們壓抑不住心中的悲憤,打砸鬧事,釀成了歷史著名的“
時間來到
回顧中國足球這五十多年來的“血淚史”,不禁是一聲嘆息,倒在世界盃門前的究竟是什麼?五十年間,中國足球經歷了職業化、甲級、超級的變遷,趟過了涉黑、涉假、涉賭、涉腐數條“大河”,中國足球早已濕透了鞋,被擋在世界盃門外的還僅僅是落後的技術水準嗎?其中的拖泥帶水恐怕早已和體制利益攪作一團,想要從中理出個頭緒時,都怕臟了自己的手。
今年的
唯一值得慶倖的是,在五十年的折磨間,中國球迷練就出了一套出色的正確客觀的觀賽心態。各就各位,各挺各隊,世界盃,我們中國球迷準備好了!
愛的水餃
城裏城外emotion · 張秀姝
各式各樣包餡兒的麵食,我都喜歡,尤其喜歡吃水餃,這一點,我是隨了母親的。記得小時候,每當母親包餃子時,既不會搟皮兒也不會包餡的我和妹妹就幫著把餃劑子團圓、按扁,圍著母親忙得不亦樂乎。
小時候的冬天特別的冷,每每入冬,媽媽的朋友和近鄰就會過來幫忙包凍餃子。當然,包出來的餃子也不僅僅是幾十個幾百個,而是要一蓋簾、一蓋簾地端到院子裏凍上,然後按不同的餡兒,分門別類地裝在面袋裏,當完工時,會包出4、5面袋凍餃子,那以後的早晨或傍晚,就可以煮凍餃子作早餐或晚餐了。
19歲那年,我離家讀書。一次母親的朋友到我讀書的城市出差,特地到學校找到我,原來,她是替母親給我捎來一個又一個飯盒。我打開一看,居然有一盒煮熟的韭菜餡兒餃子,一盒幹炸的小魚,還有一盒自家腌制的芥菜。
捧著那三個飯盒,我的雙眼一熱,淚水盈眶。那餃子和菜蔬裏,所有的滋味,都是母親愛的味道。
工作以後,總覺得包餃子又要和面又要剁餡,實在是件麻煩事,饞餃子了,乾脆去超市買速凍水餃,或者直接去單位對門的“西格瑪餃子”吃就是,很少自己動手包了。
一次無意中看到一個美食部落格,博主真是會做吃食兒,博上都是自己製作的食物圖片,五顏六色、色香俱全,我看著圖片直咽口水。看到她介紹自己做水餃和包子的文章,許是被饞蟲勾的,我心想:“何必臨淵羨魚,乾脆自己動手嘗試一下吧。”
於是拉了一個做水餃需要的佐料、菜蔬清單,去超市採買停當,還買了一袋水餃麵粉,回到家來,露胳膊挽袖子又和面、又拌餡兒,唉!還真不錯,那餡兒聞起來還真香呢!不一會兒,我居然就包了2蓋簾的餃子。恰逢那幾日室外最高溫度是零下27度,餃子在陽臺上放了一夜,第二天就凍得邦邦硬,於是收到袋子裏,每天早晨給自己煮上十個,吃著自己包的餃子,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呢!
是自豪,是有趣,是順心,也許都有一些吧。在成功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就絕對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在包餃子的征途上,亦是如此。
首航成功後,我漸漸地摸索出,怎樣才能把面和的恰到好處。我的餃子餡兒從白菜、蘿蔔、香菇漸漸擴展到芹菜、角瓜,甚至我還試著包了南韓泡菜口味的餃子呢。
日子,在煮餃子的氤氳水氣中,讓我感到香香甜甜、紅紅火火。
前幾日,去海南旅遊的母親給我打電話來,問我是如何過日子的,我告訴她:“我包餃子了。”電話那邊傳來母親驚異的讚嘆聲:“喲,真不錯啊!”
我説:“等您回來,我給您包餃子吃!”
母親笑著説:“好啊!”
是啊,等母親從南方歸來時,定要請她嘗嘗女兒自己包的水餃,我想,母親必會歡喜的。(建行黑龍江省分行)
瞬間moment ·那些手藝·烙畫
5月,河南省南陽市“彥紅烙畫坊”的女工在絲絹上烙畫《鍾馗打鬼圖》。南陽烙畫相傳源於西漢末年,鼎盛于明清,發展于現代。烙畫亦稱烙花、燙畫、火筆畫,是以溫度在攝氏300度至800度的烙鐵代筆,利用碳化原理,不施任何顏料,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取其相應溫度進行勾、擦、點、烘,巧妙自然地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所創作出的書畫作品為茶褐色,古樸典雅,精美絕倫。
王子瑞/圖文
升職,你準備好了嗎?
聊書齋chatting · 王雪峰
“她的故事比比爾蓋茨的更值得參考!”一部《杜拉拉升職記》不僅高居圖書暢銷榜,而且被讀者給予了如此高的評價。比爾蓋茨離我們太遙遠,倒是杜拉拉這一個姿色中上的小女子,沒有背景,依靠自己的學識、智慧和努力,能在職場上平步青雲,她的這些職場心得以及通過她自身經歷揭示出的外企生存智慧,對於想要在職場中求得發展的現代人確實是有很大啟示和借鑒作用。
啟示一:看完這本書,首先,應該要理清一個思路:工作要幹,還要看怎麼幹。
怎麼幹?杜拉拉告訴你:要讓你的上司知道你在幹些什麼。好鋼用在刀刃,別只顧埋頭加班,低頭走路,夾尾巴做人,上司不知道你為誰辛苦為誰甜,你加班到吐血有什麼用呢?聰明的杜拉拉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列一個計劃,按進度給上司彙報,不僅讓上司了解到她每天忙活的內容,也讓上司通過工作進度掌握她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一點狡黠,一點耍小聰明的伎倆,是很有效的把自己工作擺在明處的好辦法。如果,看完《杜拉拉升職記》你沒有得到這樣的啟示,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那麼當身邊大量“放屁用手拿”的同事榮升高位,你卻一直摘不掉業務骨幹的帽子,一直充當著老黃牛、擔任著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裁縫時,請別抱怨,用阿Q精神為自己找個平衡,繼續加班去吧。
啟示二:工作需要放長線、釣大魚,切忌目光短淺,計較眼前利益。
初入職場,不能過於計較報酬多少,畢竟你是青澀的,沒有成熟的工作經驗,不具備談判加薪的籌碼。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必須有厚積薄發的心理準備,必須耐得住寂寞,放長線,釣大魚。就把前期工作經歷當作免費的培訓、學習,一定要放下偷懶心理,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多幹別人不願意幹的活,多向人請教,一方面可以通過實踐更快地掌握書上學不到的知識、工作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同事中留下好印象,贏得人氣,考核時,自然會有一個良好的群眾基礎。杜拉拉的成功之路也驗證了這一點,前期的付出和回報不對等,也讓她心情鬱悶,但隨著她工作技能的提高、羽翼的豐滿,她具備了和上司攤牌的資格,具備了提出加薪要求的底氣,那麼“牛奶”和“麵包”自然都會有的。
啟示三:升職,要學會走上層路線。
自古以來就流傳一句俗語:朝裏有人好做官。這條潛規則即使在外企也適用。對於沒有特殊背景的杜拉拉,她的聰明才智在於她能瞅準人,站好隊,走通了上層路線。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領導威望大小,直接決定著手下“兵”的地位高低。聰明的杜拉拉看透徹了這一點,她及時調整方向,把上層路線直接走到了“一把手”——中國總裁何好德那裏。有這麼強的“後門”,再加上她日益提高的工作能力,不升職還等什麼呢?
啟示四:時時讓自己處於“唯一”位置,核心工作離開你不可以。
現在社會,一般人的心理都是“上去下不來”。官可以越做越大,但是降職就讓人無法接受。職場上也是如此,升到中層,就面臨著兩方面壓力,一個壓力來自於要千方百計保住現有職位,時刻提防被人取代;另一個壓力來自於如何絞盡腦汁處心積慮地再往高層職位升遷。所以杜拉拉生活的並不輕鬆,甚至愛情都要秘密進行,不敢公之於眾,更重要的,她在為自己的小團隊招聘人員時,也是煞費苦心,既不能過於庸碌,出不來活,還不能過於出類拔萃對自己構成威脅。當杜拉拉發現帕米拉工作能力超強,更要命的是竟然有和她一樣走上層路線的趨勢時,她當機立斷,找個由頭讓她走路,為自己清除了一大隱患。時時讓自己處於“唯一”位置,要讓領導知道:核心工作離開你不可以,離開你就玩不轉,你的重要性是一個關鍵籌碼,讓領導不敢忽視你的存在。
升職的路艱辛,要靠心機,靠智慧,靠運氣,但基礎必須是自己的才學、能力,如果不具備做高職的能力,即使給你這個機會,讓你坐到這個位置,那不過是曇花一現,煙雲一瞬。所以説:升遷別人幫助可以起作用,守住江山,就要看自己的看家本事了。升職,你準備好了嗎?
小處大文章(八)
文明正在細微處
小小説story · 俞天白
中國正在加速城市化。
成群的顯示現代建築設計理念的高樓,連片的展示現代建築材料與裝修工藝的大廈,給人以一個城市經濟繁榮、城市發展趨勢強盛、無處不是引領時代潮流的印象,但並不能幫人在文明度上作判斷。
城市的文明度,只能來自一個個細節,這細節,體現在各式各樣的城市建築中,體現在縱橫交錯的交通設施上,更體現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細微處。這是説,這些細節,不僅僅是看到的,更應該是感受到的。
注意,我説的是感受。就是這個感受,賦予了城市管理者以難度,同時也體現出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眼光、人格的魅力和人文精神追求。這種人文精神,主要是指管理者應該具備的人本精神和對民生的關懷,這份情懷,賦予城市以個性和本質。這不是做秀做得出來的,而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城市文化的積澱,社會建設的終極體現。
誰都承認,歐洲在展示基督教文明方面,當代世界是無出其右的。她所營造的,就是給人以這種人文精神的“感受”。比如,就説鮮花。中國人,看到好看的花,忍不住會搬回家去,為裝點城市節日的成千上萬盆鮮花,被哄搶的事情不止發生一次兩次了。在歐洲這種事情是不可思議的。就説德國人愛花遠遠越過中國人。但他們的鮮花,歡喜擺在窗臺上,一小盆一小盆,其擺設的方式,和中國人完全相反,正面不是朝向室內,而是朝向室外的。也就是説,是供室外的人觀賞的。如果沒有鮮花,在窗臺內側,必擺上一些小擺設,熱熱鬧鬧的相當多。這種展現城市人公共意識的生活細節,沒有悠久的文化積澱是不可能出現的。又比如,萊茵河是德國的父親河。為了讓人時刻感受春暉一般無處不在的親情,萊茵茨等沿河城鎮馬路上的路牌,都分成兩種顏色:藍色與紅色。藍色,意味著這條路和萊茵河是平行的,你此刻正沿著河流在走動,而紅色路牌,表示與父親河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再比如,紅綠燈,是最常見的控制城市交通的設施,其規格,也似乎是統一的,搞不出花樣來的。但是,巴黎的紅綠燈,除了裝在一層樓那麼高以外,在一人高地方同樣裝上了一隻,當然要比高處那只小一點,目的就是使駕駛小轎車的人,不必抬頭便能發現交通信號,也不必為行道樹遮住信號燈而煩惱。最使人難忘的是維也納。步出巍峨莊嚴的老皇宮的後門,便是米歇爾教堂(皇家教堂)與繁華的“卷心菜集市市場”相交接的聖·米歇爾廣場。廣場並不廣,然而,其中有一景觀,卻突然將小廣場無限地拓寬了。
這景觀,是一堵矮墻圍著的下沉式廣場似的一處空間。展示的,是數百平方米的斷垣殘壁,屬古羅馬遺址。矮墻上挂著一塊牌子,寫著這樣一段文字:
“維也納政府將兩千年以前建築的感受,奉獻給市民和客人。”
在這寸土寸金之地,居然如此慷慨地把偌大塊地盤留給這堆“破爛”,不能不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深厚的文明度。但是,更給人細細回味的,是這一塊告示的文字。她不是乾巴巴的“安民告示”式的官腔禁令:“保護文物,禁止攀越”,甚至於“違者罰款”的警告,而是將這些珍貴文物,變成自己的“感受”,像捧著一顆滾燙之心,“奉獻”給市民,“奉獻”給“客人”。讓本來與金碧輝煌的皇宮很不協調的一堆瓦礫,變成了古與今、歷史與現實、市民與市長、市民與四方來客感情融洽的紐帶。
同樣在維也納,公交車上都設有老弱病殘的專座,不同之處,專座前面很寬敞,可以放一輛殘疾輪椅和兒童推車,而且細心到這種程度:在窗下的鐵桿上,裝著一根皮帶,用以拴牢童車和殘疾人輪椅,防止急煞車時輪椅和童車滾動。
中國的城市化,到了今天這規模,應該這樣去細化了!
- 附件下載:
-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