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評價基金
■ 歐鵬
選擇評價基金時,基金排行榜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同類中排名靠前的基金往往被基金公司打上“明星基金”、“冠軍基金”的光環而被投資者追捧。相對於鋪天蓋地的廣告,基金回報率似乎是最客觀的標準,看回報率選基金,這正確嗎?
以2009年12月31日的“晨星開放式基金排行榜”為例,截至排行日期,納入統計範圍的267只股票型基金“最近一週”、“最近一月”、“最近三月”的業績回報率均排在前30位、50位和100位的基金分別僅有0只、6只、26只,業績排名變化劇烈!這意味著僅依據短期業績,選擇一隻好基金並不比選一隻好股票容易。看短期回報率選基金並不可靠。
過度強調基金短期業績排名致使投資者對短期業績的追逐,從而導致持有人持有期限短期化。投資者在難以準確判斷市場每一次拐點的前提下頻繁申購贖回基金,不但不能獲得超額收益,反而産生大量的交易成本;而資金較大的流動性增大了組合管理的難度,管理人為了應付資金的波動難以進行穩健的投資;同時,頻繁的資金流入流出無形中産生了助漲助跌的作用,不利於形成有效的價格發現機制,根本上還是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針對這種現象,監管機構也對基金評價的長期性作出了明確規定。2009年11月6日證監會下發《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基金評級機構應“注重對基金的長期評價,培育和引導投資人的長期投資理念,不得以短期、頻繁的基金評價結果誤導投資人”,並不得對“成立期少於36個月的基金進行基金評級”。
通過歷史業績來評價和選擇基金,其有效性取決於基金歷史業績的持續性。如果基金業績沒有持續性,或者沒有規律可尋,那麼參考歷史業績表現選擇基金就失去意義。根據海通證券分析師婁靜的基金業績持續性分析,選取2002年到2009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持續性隨著分析週期增大先揚後抑,即一開始隨著分析週期增大,業績持續性逐漸增強,但當達到某一分析週期之後,業績持續性卻逐漸減弱,其中一年的歷史業績持續性最強。可見,基金的長期歷史業績相對於短期更具參考意義,但並不意味著時間越長參考價值越強,在關注長期業績的同時,還應結合其他因素來具體分析。
基於以上考慮,有些評估機構引入了更加成熟的業績衡量指標,考慮了除回報之外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風險。將每只基金的收益進行風險調整,然後再與同類基金進行比較評級。基金的風險就是收益的不確定性,比如一隻基金採取特定激進策略或者搏殺思路,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業績表現,但這可能並不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長期穩定且可以複製的真實業績。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業績可能回歸正常水準。這樣的基金或許短期業績排名靠前,而長期穩定業績卻是小概率事件。目前,晨星公司星級評價的核心指標為“晨星風險調整後收益”。理柏基金評級考核過去的一個時期裏各個時間段的風險調整收益等。風險調整收益已經成為評級方法改進的方向。
上述這些基於客觀數據進行的直接演算的定量指標簡單易用,並逐漸為一些投資者所重視。但新的問題出現了,這些基金業績的取得究竟是投資管理人的能力或者僅僅是運氣?若要回答這個問題,以下幾點無法量化的因素,同樣值得關注:其一,基金投資策略。投資者必須從基金管理人的業務模式中尋找業績背後的推動因素。舉例來説,當你明確你所投資的基金遵循的是趨勢投資、價值投資、成長投資抑或是指數投資的策略時,你就更清楚這種投資策略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可能來自何處,從而明確投資的原因及時期。其二,基金公司的經營理念。如果基金公司一味追求短期收益,那麼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旗下的基金投資風格就會更加激進——這更有助於其銷售業績而非投資者的利益。正因如此,基金公司的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非常值得納入投資者投資時的考量。
此外,投資理念也同樣重要。公募基金大都以價值投資為其投資理念,採用團隊合作方式,充分發揮、整合團隊的研究和投資力量,其整體投資水準對單只基金的投資績效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在選擇基金時,基金公司整體投資能力很重要。整個公司的投資研究能力、整個公司的投資組合表現,這些問題都體現了管理人在投資市場中是否具備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決定了管理人能否在中長期超越對手、為投資者帶來令人滿意的回報。(建信基金)
(文中觀點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