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時代是技術分析的時代
■ 益智
剛剛招待好約翰·布林格先生在杭州的中大期貨國際投資大師系列演講會。作為註冊金融分析師(CFA)和註冊市場技術師(CMT),布林格先生多年在美國電視財經新聞網和CNBC進行市場分析評論,是當今美國最重要的技術分析大師之一。他熱衷於研究,開發出一系列廣為採用的投資工具和分析技術。他發明的布林線(Bollinger Bands)笑傲江湖30年,已被當今流行的所有證券軟體採納。
2010年4月16日我國正式推出股指期貨,使傳統只能做多賺錢,T+1交易的一億多股票投資者見識了做空賺錢,T+0交易的神奇,而股指從那一刻起3個多月來最多下跌30%似乎是為了證實這一新機制的現實性,更為神奇的是,期貨的杠桿機制又使波動率增加了5倍以上。事實上,商品期貨在我國已經規範發展了10年以上,上述交易機制原本就存在,但商品期貨交易者10年來只有90萬,只有股指期貨的推出,才使主流投資者真正見識了期貨的魅力。
所以筆者在年初提出2010年代是期貨時代,投資理念也應該從原來的買入持有股票守株待兔坐等收益轉變為注重技術分析高拋低吸積極投資的階段,使投資交易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股指期貨的買空賣空、杠桿交易以及T+0正好為基於技術分析的積極交易提供了絕好的基礎。
傳統傾向於把證券分析割裂為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派,基本分析法著重于對一般經濟情況以及個別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行業動態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此來研究股票的價值,衡量股價的高低。而技術分析則是透過圖表或技術指標的設計,研究市場過去及現在的行為反應,以推測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其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股價、成交量及其K線組合等數據計算而得的。筆者認為,技術分析是投資行為成熟的體現,投資分析的升級版本。
股票市場的技術分析,能夠使我們最大限度地提高潛在收益。如果我們片面地採用巴菲特買入持有理念,即實際上的懶人投資法,中國股市的回報令人失望。2000年上證綜指收盤2073點,2007年最高6124點,2008年收盤1820點,2010年8月13日收盤2606點,目前今年最低2319點。那麼從2000年底起買入上證一籃子股票,持有8年後收益率-12.2%,持有近10年到8月13日收益率為25%,還趕不上定期銀行存款利率,更趕不上通貨膨脹率。但其間的波動收益極大,按年最高達195%,如果每月每週每日每時技術交易的話潛在機會幾乎無限。股指期貨的推出則使基於技術分析的交易機會擴大的極限。我們的實證研究表明,滬深300指數的日內波動率在2010年顯著擴大,為技術分析高拋低吸提供了更多套利機會。
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投資者會説追漲殺跌不如捂股不動,因此回避甚至抵制技術分析與操作。其實這裡就有一個技術分析的高低問題了。但我們決不能因為學習技術需要付出智力、體力和精力而甘於落後,就像我們原來習慣於步行到達一個目標,但如果能開車則效率更高,開車要學技術,拿駕照,顯然比步行付出更多,但一旦掌握技術則既省力又方便。當然步行者會説開車有風險,會出車禍,會堵車,但現實中開車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股市的技術分析相對於片面的基本分析捂股策略要高明得多。特別在股指期貨時代,技術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我們絕不能由於自己技術不精而片面否定技術的作用。
既然技術有高低之分,我們就應該追求高水準的技術分析,但其中的判斷依據在哪呢?廣播電視裏有許多賣技術軟體的,怎麼來區分良莠呢?很簡單,品牌與經驗。我們之所以請國際著名的投資大師來講解技術分析,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與國際股指期貨同齡的操作經驗,而且還有經典的指標經過幾十年股海風波的考驗。與布林格的交往過程中,我們用他的系統測試了中國的股指、股票及商品期貨,結果要比美國市場好。原因在於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相對較弱,同時股票現貨市場上進行套利交易、程式化交易者相對於美國市場要少得多,在一個相對純潔、噪音較少的市場中,他的系統又在中國比較少用,所以準確性要高得多。在被問及某只股票會漲到哪?布林格通常會拒絕回答,因為他的交易哲學是通過他的系統尋找可以最低風險買入的證券,一旦買入,就一直持有到可以賣出的價位,同時最大限度地拒絕錯單的存在,一旦發生不符合預期的情形,馬上止損。老生常談的是,基本分析幫助我們決策購買何種股票,而技術分析則讓我們把握具體買賣的時機。但布林格的做法其實是以技術分析的外衣包絡了基本分析的內核,實實在在的一種理性分析。而如果這樣的技術分析方法被我國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是證券投資基金經理學到手,業績不佳、人事動蕩、內幕交易、“老鼠倉”事件等基金亂象也會得到極大的避免。(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
(文中觀點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