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五十年——訪浙江省溫州鹿城支行營業部主任鄭紅
■ 本報記者 張小雅
1978年,剛剛高中剛畢業的鄭紅加入到了知青上山下鄉的大潮,來到了浙西衢州農村。她不僅僅想到農村,還想把戶口從溫州市區遷到農村,這引來了母親的強烈反對,後來因為手續問題被退回,這才作罷。不過在城市生活了17年的她,還是收拾好行囊,到衢州萬田公社蒲塘大隊插隊入戶。當時的衢州山區十分落後,一個村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機,出門完全靠步行,從衢州縣城到蒲塘大隊要走上兩個小時,在狹窄的山路中背著背包和同行的四個同伴亦步亦趨,讓這些從城市出來的年輕人對接下來的生活充滿了不安,也充滿了好奇。
剛進村的時候,書記和隊長簡要地向鄭紅介紹了一下大隊概況,就引領她到寄住的“宿舍”——完全用泥土和稻草蓋的單人間,沒有水泥,沒有磚,更沒有瓦片。屋裏十分簡陋,連張桌子都沒有,對於像鄭紅這樣光有熱情的知識青年,十幾年的生活經驗基本沒了用處,一切都要像個孩子一樣從零做起。
第二天,書記便帶著鄭紅來到一片滿是泥濘的地頭,指著漫漫一地的荒草説:“這就是你的自留地了。你吃的菜,油,都要靠你自己去種。”面對那樣一片荒地,從小沒幹過農活的鄭紅無所適從,舉著鋤頭都不知道要從哪開始開墾。第一頓飯,鄭紅是在老鄉家裏吃的稀玉米糊就著沒油的鹹菜,“難吃”是她所能想到的第一個形容詞。
還好當地村民對知青都很熱情,手把手的教他們鋤草犁地,播種插苗。並告訴鄭紅,番薯是最容易種的作物。在村民的指導下,她往地裏插了幾排整齊的番薯苗,開始為自己的口糧努力。
和鄭紅同去的四位知青裏,別人總是幹兩天活就回家去,而她一個月幹到底也不回家一趟。“人家都看傻了,一個女的怎麼能幹這麼長時間都不回家!”國家規定知青的的工分是每天6.5,當時10工分對應4毛8,鄭紅每天能掙3毛,可農村孩子每天只有3、4工分。和他們比起來,鄭紅體力不如人家,技術也不如人家,還拿比別人高的工分。因為不好意思,她就拼命幹活。幾個月後,迎來了自己第一次收成,心裏的自豪和滿足倒讓她對身處的貧苦環境不以為意了。
“幹過農活,當過農民,才知道什麼叫苦。”三年的農村生活,讓鄭紅真正懂得了自立。
1981年,鄭紅因為在插隊時的良好表現,被調回溫州市,分配到了再生橡膠廠工作。剛開始在車間三班倒,半年多後領導把她調到了正常坐班的化驗室,一年不到她又被提升為質檢科科長。8年間,鄭紅因為生孩子休息了1年。餘下的7年,這樣一份安逸的工作對於已經將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的她,就只是一份工作了。在記者請她描述一下這段生活的時候,她再也不像描述插隊生活時那樣因興奮而語速過快,甚至語塞了很久,才説出“算是平常”這幾個字。
1989年,工廠倒閉。已經30歲的鄭紅再就業分配到建行所屬的諮詢公司。和銀行櫃員工作一樣,要打算盤記賬、接觸憑證、票據。“在工廠時什麼都學,就是沒學過會計”。對於鄭紅來説,又和下鄉時一樣,一切都要重新開始。“77年那一屆學生還在‘文革’尾聲,整天搞運動,算盤還是小學三年級時學的。當時讓我們去考成人高考,根本考不下來。”上班後,白天科長帶著做業務,晚上去電大學會計。基礎不好,鄭紅每天早上5點半就起床練算盤一直練到7點鐘再去上班,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拿到了會計證。
1996年,鄭紅因為紮實的基本功和對業務的熟練,調到一家分理處做主任。接手時分理處的處境非常艱難。鄭紅不得不帶著自己的員工主動跑出去拉客戶。分理處附近是溫州一家大醫院,這樣“肥”的客戶是各家銀行爭奪的對象,強勢的醫院對於銀行服務非常挑剔。一個電話打來,她就要跑去取支票、拿款、記賬,一天往返于單位和醫院之間5、6次。鄭紅不但忍受住了這種挑剔,甚至做的比客戶期望的更好。醫院掛號窗口增多後,對於零幣的需求量猛增,隔一段時間鄭紅就專門去農貿市場及他行換一大袋子零幣,20斤的硬幣自己扛著給醫院收費窗口送去。醫院財務科長看見後非常感動,在職工還不接受用卡發工資的情況下,決定“情願被人罵”,也要把代發工資業務交給鄭紅的分理處來做。同樣強勢的人壽保險公司也是鄭紅用這種方式爭取下來的。那時客戶搞活動,一收保費經常收到淩晨12點,鄭紅依然堅持當天把款送回金庫。“現在想想挺後怕,那時拿回支票把錢放到摩托車後面就去給人家送。萬一摔跤了怎麼辦?”一次為了吸存正好遇週末,不能打本票,要去中信拿550萬現金。於是鄭紅叫著老公和妹夫拿了4個旅行袋用汽車把錢拉回來。這件事讓鄭紅的老公形容她“把皮剝了就剩下膽”。鄭紅的堅持讓保險公司把基本戶都挪到了她的分理處,之後的各種業務都開展的很順利。以至於行長換了好幾輪,鄭紅10年都沒有輪崗,因為“怕沒人能接手好她的客戶”。
“會不會覺得這樣親歷親為的工作很累?”記者問道。
“和農村的生活沒法比,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多幸福!”鄭紅爽朗的笑起來。
記者的話:鄭紅不斷説自己已經五十多了,這把年紀還出去跑客戶估計要被人笑死了。而且接手鹿城支行營業部才4個月,她感到壓力很大。不過三年插隊生活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讓她非常珍惜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單單憑這一點,也不會輕言放棄。
- 附件下載:
- 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