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
發佈時間:2010-09-29
最近到美國考察的人,想買他們工廠,當時這個工廠裏面都是二十多歲的人和四五十歲的人,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叫結構性失業率,他想復蘇工業化,但是整整斷了一代人,上一代人被從工廠當中趕出來,大量的工廠搬遷到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美國的這些製造工人沒有了,所以現在美國想再工業化,根本無法找到這個勞動力。如果美國需要一個正常的工業化,現在的失業率應是6%,但是現在他們是接近10%,這是結構性的失業。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在2010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秋季論壇上表示全球經濟還會二次探底。
日本最大面額鈔票上的人物福澤諭吉曾説,一個社會的改變有三個方面,人心-政令-物質。依這個順序,開頭困難,但終能成功;順序反過來,看似捷徑,但最後走不通。不幸,中國變革的邏輯正是後者。——華中科大哲學系教授姚國華這樣評論中國現狀。
儒家文化抑商,其實這是儒家只認血緣親情、排斥“家”之外的經濟交易的一種社會哲學表現:一般的“商人”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怎麼可以相信他?既然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商人都不信任,不能跟他們做交換,這就又強化了個人對“家”的依賴。——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這樣評價中國儒商文化與現代公司制度的區別。
我是那麼喜歡我自己認識的魯迅,即使他多疑,即使他刻薄,而且常常有意無意地晦澀。但他是那麼地睿智,那麼的幽默(胡適曾在日記裏説,周樹人是他認識的最幽默的人),又是那樣的清醒,那樣的勇於自剖,那樣的痛惜自己的文字——還沒有第二個華語作家,能在多達十八卷的全集(未包括譯文)中,幾乎不曾有一句話的重復。——評論人楊早在《中國青年報》撰文稱目前的語文課本寧可塞給中學生一個讀不懂的魯迅,不肯從受眾的角度去考量,讓魯迅也能有一個3D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