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市場——這裡擁有我們最熟悉的知名企業
20世紀60年代開始快速實現經濟騰飛的香港和台灣從來就不缺少傳奇。從推銷員到華人首富,李嘉誠坐擁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等諸多上市公司,市值已經超過2.5萬億港元;從米店夥計到台塑集團董事長,以200元新台幣創業直至成就石化王國,王永慶成為台灣工商界的的“經營之神”。
李嘉誠和王永慶無疑是港臺經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的個人經歷貫穿了港臺近半個世紀經濟發展的歷程。港臺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正是得益於這種白手起家,殷實肯幹的精神。現在的香港和台灣地區在全球經濟的競爭舞臺上仍然擁有令人矚目的影響力。
在本次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市場帶領全球經濟走向復蘇,其中香港和台灣的整體經濟表現較為樂觀,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
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説更具吸引力的是,相當多具有活力的內地優秀企業在香港上市。目前,香港上市企業中有超過40%為內地企業,佔據市值的60%和成交量的70%以上。現在的香港市場正在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多樣化的機會以分享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
至於台灣,由於台灣股市與A股的關聯度遠低於香港市場,作為分散風險、實現全球配置功能這一點來看,台灣市場亦是較好選擇。
目前,在出口反彈、消費回暖和投資恢復增長的拉動下,台灣市場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焦點。ECFA順利簽訂後,可望在未來七年內為台灣吸引89億美元的海外投資。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台灣的進出口貿易就興旺不已,實業界開始回春。今年第一季度台灣經濟增長率達到13.27%。台灣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有望在“亞洲四小龍”(香港、台灣、新加坡和南韓)中拔得頭籌。
與A股市場相比,台灣股市的結構較為單一,其中科技股與金融股佔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台灣科技類上市公司發展迅猛,例如宏碁、華碩、手機製造商HTC等都是內地消費者耳熟能詳的企業。
建信基金海外投資部:我們所關注的不只有港臺,還有整個亞洲地區。我們認為,亞洲地區的經濟一直以來都相對穩定,一方面是因為鋻於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亞洲的銀行體系比較穩健;另一方面是來自中國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所致。因此,在整個全球經濟放緩的過程中,亞洲內部國家或地區間的貿易相對較穩定,而且在北美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過程中,亞洲地區也可以從中享受到發展和繁榮的機會。
本文由建信基金供稿,文章中相關意見或者觀點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