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慶小企業甘當鋪路石的人——記建行黑龍江省大慶分行公司業務部小企業中心副主任王宏力
■ 本報記者 薛潔
大慶,因油而生。遼闊的松嫩平原,8月的藍天白雲下,無數個被稱為“磕頭機”的抽油機,散佈于一望無際的草原、沼澤中,散佈于樓群前、立交橋畔。今天大慶依然保持著年産4000萬噸的原油生産水準,相當於全國原油産量的20%。
強大的油田經濟,讓數以百計的非油小企業“攀附”在這條産業鏈上:“一些非常艱苦的週邊作業,如油田壓裂、提澇、油管修復……都有小企業擔當的身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中有的小企業已具備相當高的研發能力,有的甚至用到了微波技術……”提起這些小企業,王宏力如數家珍。
“但是,小企業嘛,畢竟家底薄。很多小企業在完成一份訂單後,在賬款結算之前的這段時間內,已無資金再接新訂單了。”王宏力把這段時間形象地稱為“斷橋”。她説這種“斷橋”現象在大慶普遍存在,成為這些小企業揮之不去的糾結,也成為王宏力心中的一塊“心病”。
2008年4月,王宏力參加了建總行組織的國內保理業務培訓,“國內保理業務就是銀行把核心企業欠小企業的賬款先買過來,選擇合格的賬款,按其金額最高支付小企業80%的保理預付款,為小企業解決現金流缺乏的難題”。通過學習使她心中豁然開朗。她意識到這種“斷橋”現象,對小企業來説既是路障也是機遇,對銀行來説既是風險也是商機,轉化的手段就是“國內保理”。也是這一年,黑龍江省分行在大慶成立了小企業中心,曾在專門服務油田的讓胡路支行工作過的王宏力,調至小企業中心,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當時連一家企業客戶都沒有”。
“國內保理産品是一塊敲門磚。”王宏力向記者講述她做的第一家企業時用了這樣的開場白。那是08年5月,為迅速打開市場,使國內保理這種在大慶油田市場適銷對路的産品開花結果,大慶行領導班子主動出擊,順著油田企業的供應鏈條,掌握到一家民營企業正在籌錢的消息,大慶行及時抓住機遇,打電話投石問路:“建行有一個新産品,一個月內肯定能為你籌到錢……”與此同時,王宏力開始收集這家企業的資訊,老闆是哪人?文化程度?業務範圍?發展歷程?競爭優勢……可以説事無巨細,整理出好幾頁。
王宏力清楚地記得與這家企業財務人員第一次會面的情景。他們對建行的業務流程非常清楚,事先準備了相關資料。一見面財務人員甩給王宏力一沓材料不屑一顧地説:“行還是不行,七天內給我回復!”説完扭頭就走了。其實,王宏力對此早有準備,她不但掌握著該企業現有的詳細情況,還調查了解到他們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為支撐雄偉規劃的完成,資金供給的重要性用“血液”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這個企業明明需要資金,態度還這麼橫?!”這裡面有文章可做啊。接下來的日子,王宏力總是主動給企業財務人員打電話,還不斷到府,幫助企業整理業務所需材料,為企業設計最佳資金解決方案。
“國內保理業務的關鍵,是要確定小企業有沒有這筆應收賬款。”為這,王宏力與風險經理一起去核心企業“明察暗訪”,幾經週折,終於確定了這筆應收賬款的真實性。
“手續費談判就談了一個月。”王宏力説她的目標是企業付應收賬款1%的手續費,而企業強調説,其他銀行只要我們0.3%的手續費。“對此我心中有底,知道他們到別處貸不到款。同時還為他們算了筆賬,即早到手資金會帶來多少效益。”最終還是企業讓了步。
一個月後,建行為企業發放了8000多萬元的保理預付款,辦理100%保證金信用證業務100萬歐元,辦理100%保證金保函6萬美元……
記者發現王宏力遞過來的名片有點特別,背面印有“速貸通、成長之路國內保理、法人賬戶透支、訂單融資”,她笑著説會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推介不同融資産品。從08年至今,王宏力和她的團隊共為65家企業貸款7億多元,金額大到1億元,小的70、80萬元。
採訪快結束時,王宏力告訴記者,做客戶經理特別折磨人,給上述企業放款的頭一天,她一宿沒合眼,“把所有的細節都過了一遍,這塊是否合規?那塊有沒有風險?不停地問自己。從放款那天起心就提著,直到還款為止,這個糾結無法釋放。”兩年裏她胖了20多斤,因為“一緊張就想吃東西!”“頭髮掉的讓自己害怕”,最擅長的乒乓球也很久沒有打了……沉默了一會她説,真想改變目前這種工作、生活“毀”為一體的狀態。
記者的話:去大慶採訪之前就帶著好奇:在建行産品沒有任何優勢的今天,大慶分行的小企業能做在全國建行排名第四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做這件事情?採訪中印象深的一點,是王宏力一再強調自己只是幹實事的。做客戶而非作産品是她一貫的理念,在她眼中每個小企業就像一本故事書,從接觸那天一頁一頁翻下去,合作成功了,看著他們一步步成長,這個過程令她欣慰、滿足。採訪即將結束時,王宏力突然想起前輩的一句話,中小企業是一項“養兒防老”的事業,而她正在做著這樣的事業。
- 附件下載:
- 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