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繁榮的澳大利亞邊疆地區——達爾文
我們走的路線是澳大利亞人自己都很少嘗試的。在西部,我們總能碰到一些人告訴我們:“我們從未開車去過東部,但我很想試試。”東部的人則説:“我從未開車去過西部。”我們喜歡在澳大利亞沿途的路邊客棧停下,在永無盡頭的筆直的荒漠路邊稍事休息。
這些路邊客棧售賣汽油,有一個小型餐廳及一個便利店,並且出租房間,通常房間數量不會超過八個或十個。這裡的員工大多流動性很大,有一家路邊客棧的員工因為老闆破産不能付給他們工資而發生爭執。這些員工只有在一家客棧幹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拿到錢到下一家客棧打工。我確信他們的生意不好做是因為石油價格由於海灣戰爭而節節攀升,結果導致人們出行減少。在這種不景氣的時候購買澳大利亞的路邊客棧就如同在冬天買草帽一樣。無論出差還是休閒,旅行都將是世界未來的主要趨勢。
我們最終到達了達爾文市,具有半亞洲風格的邊境城市。該市的人口在過去15年增長了兩倍。雖然現在人還不是很多,但大量的移民正不斷涌入。此時,達爾文市還沒有與該國的鐵路系統相連,但將來這種情況肯定會得到改觀。火車從南部直通愛麗斯斯普林斯,而後向達爾文方向延伸一段距離,但距離達爾文還很遠。一旦鐵路連通,達爾文市將迅速繁榮。從經濟學角度,其重要性將如同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的開通對加利福尼亞的意義一樣。
除此之外,達爾文市北面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國家都十分具有活力。畢竟,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國。印度尼西亞人又是絕好的商人,他們在一個古老擁擠的國家掙扎,而在他們南面幾百英里之處就是幅員遼闊、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亞。
今後幾十年,如果印度尼西亞人在商業運作上變得富有侵略性,那麼其首選之地不會是北面擁擠的印度或者其他人口眾多的國家,而是南面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軍隊編制人數也少,沒有什麼能阻止印尼人。
根據吉姆·羅傑斯《投資騎士》一書整理改編
文中時間跨越為1990.3.28-19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