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消除通脹——加息政策預期
■ 益智
我國經濟通貨膨脹的壓力就像在發高燒,形形色色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乃至行政計劃手段是各種力圖降溫的藥方,而這些藥方中抗生素類的猛藥過多,也使得整個經濟體的抗藥性不斷增加,調控效果越來越差,甚至逼得我國貨幣當局希望政策有中藥調理的效果。
CPI創25個月來新高,10月數據達4.4%,似乎意味著接下來很可能將進入加息通道。實際上,10月以來,央行早已先後進行了多輪收縮流動性的舉措:10月11日上調了6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10月20日啟動三年來的首次加息,並取消了首套房利率7折優惠;11月10日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達到了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高盛報告也不失時機地提出加息猜想。如果是在封閉型的經濟中,這種教科書式的手段應該沒有問題,但現在的形勢是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對付通貨膨脹內憂的同時必須考慮人民幣升值引致的熱錢流入問題,不幸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正好是熱錢流入的誘餌,而洶湧的熱錢不僅推高了通脹的預期並實際抬高了物價,極有可能在開放經濟下出現緊縮政策導致通貨膨脹的遞歸悖論。
應該説我國是準備打好這場貨幣戰爭的,10月的加息如果是威懾性的意外動作,那就不應該是一種常態化的連續加息,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美日持續採取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加息會激發熱錢大量的流入,從而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結構調整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環境都會大受影響;另外加息會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內外市場消費能力有限,企業的盈利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連續加息會導致負面效應的累積,形成一地雞毛無法收拾的狀態。11月提高準備金率的數量型緊縮應該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但如果再配以提高利率的價格緊縮,就會成為巨大的敗筆了。
猜想我國對貨幣戰爭有準備的另外原因是,加息之前的9月30日,第二輪房産行政調控措施出臺,嚴格控制熱門城市的住宅銷售,貸款監管執行更加嚴厲,似乎是為了防止因流動性過剩住宅價格暴漲後熱錢撤離而導致的哀鴻遍野;而股市也在10月加息前資金意外地進入大盤股而從上證指數2600點左右飆升到3000多點,聯繫到最近用股市作為“池子”承接熱錢的言論,是否3000點築起了攔水壩呢,進入的資金會否有平準基金的效果呢?
所以,如果中國準備應對貨幣戰爭,就應該摒棄常規的調控思維,特別是通脹-加息的政策預期,開放經濟環境下,加息即便是加息預期極有可能促成更嚴重的通脹,無異於飲鴆止渴。在制度創新基礎上多多探尋消解熱錢流入的機制設計,疏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部門,儘快打造出擺脫危機影響、吸收流動性氾濫問題所急需的“新增長點”。即使要使用貨幣政策,數量調控的手段應該優先於價格手段,這次準備金率的提高應該是一個好的嘗試。此外在財政政策的運用上,應該著重于惠民,開徵房産稅,提高車船稅等舉措作為影響預期的“道義勸説”可以,千萬不能借調控假戲真做,否則在我國稅負水準高居世界前列的狀態下,極有可能影響政府的威信。(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
(文中觀點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