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魅影下的匯率類産品
■ 王增武
“貨幣戰爭”或“匯率戰”是時下金融市場中的熱門詞彙,雖然目前尚無明確定義,但其媒體知名度和出鏡率卻與日俱增。貨幣戰爭的含義之一是指各國爭相壓低本國貨幣匯率,以便讓出口部門獲得競爭優勢,從而保護或者擴大本國相關産業的國際市場份額。而此也是發達國際質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匯率政策的主要矛頭之一,更有甚者,將其歸結為全球經濟失衡進而導演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根源之一。
為保護本國的貿易環境和提振經濟復蘇前景,發達國家政府依然不失時機地調整匯率政策。首先,由於日元升值影響本國製造業的出口,日本在2010年10月5日再次調低利息,將基準利率由現行的0.1%降至零,並多次在外匯市場實施“買入美元拋售日元”的外匯干預措施。其次,2010年11月5日,美國政府重啟蓄謀已久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即所謂的“QE2”,6000億美元的資産購買計劃分8個月完成,平均每月的購買量為750億美元。再者,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陰魂不散,過去是希臘政府債務危機救助計劃,現在是愛爾蘭政府債務危機救助計劃,未來還有……。最後,迫於美國政府提出的“匯率操縱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10年11月間共升值0.29%。
貨幣戰爭的惡果之一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匯率波動反覆無常,從而導致部分匯率掛鉤結構性産品到期只能實現零收益或低收益。農行金鑰匙匯利豐人民幣理財D款和E款産品的到期收益為零,匯豐銀行3個月貨幣掛鉤澳元結構性産品的到期收益為1%,中國銀行搏弈10064,匯聚寶10110-V,10101-V三款産品均只能實現預期最低收益。
由於匯市干預使傳統的技術派分析失靈,而基於技術分析的匯率類銀行理財産品風險加大。此時,商業銀行要麼進行産品創新,要麼暫時淡出匯率類産品以徹底規避風險。所以,2010年10月銀行理財産品共發售匯率類産品0款,2010年11月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共發售匯率産品3款,遠低於其他各月該類産品的發售數量。3款産品中有2款掛鉤于美元兌歐元匯率,1款産品掛鉤于澳元兌美元匯率,産品設計結構均為區間型,即根據基礎資産的表現是否落于給定區間而支付投資者不同的收益,與過往産品設計結構並無明顯異同。貨幣戰爭魅影下,匯率水準波動幅度較大,如果再設計原有的穩健區間型産品,難免會出現零收益或低收益等負面現象。為此,發行主體可考慮設計波動型匯率産品,即根據匯率在觀察期內的波動幅度來計算産品的收益,這樣以來,無論匯率水準如何波動,産品到期都會錄得正收益,在規避産品風險的同時也贏得了客戶,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貨幣戰爭的惡果之二就是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的通貨膨脹壓力。2010年10月,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4.4%,達26個月以來新高。在負利率來臨之時,跑贏通脹成為財富管理的最高目標。通常情況下,大宗商品是戰勝通貨膨脹的最佳選擇,為此,商業銀行發售了大宗商品掛鉤的結構性産品,即根據單一和一籃子大宗商品價格或商品指數的表現來計算産品的收益。
2010年11月,東亞銀行發售1款原油價格掛鉤産品,其設計理念是根據原油價格的期末漲幅來計算産品的收益,漲幅越大,産品獲得高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原油價格在2008年10月後短短4個月內的“秒殺式”下跌的殷鑒不遠,雖然原油價格當前並未觸及歷史高位,但隨著原油市場金融化程度的日益加強,其漲的快,跌的更快。對投資者而言,這也是不得不關注的潛在風險之一。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銀行理財産品收益水準與通脹水準之間的關係。要比較不同事物和事件的優劣,我們一定要在同一假設條件下,否則將毫無意義。我國公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指今年當月的價格表現較去年同月價格表現的漲跌幅。背後的含義是一年後價格的漲跌幅,所以要想把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水準與通貨膨脹水準相比較,首先應當選取一年期的銀行理財産品作為比較基準。2010年11月,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共發售1年期人民幣産品21款,其中雖然只有4款産品的預期收益水準高於10月份的通貨膨脹水準4.4%,但其他産品的提前贖回條款和質押條款等流動性條款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全可以彌補其預期收益水準略低於通貨膨脹水準的劣勢。(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産品中心)
(文中觀點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