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無法持久的壟斷
巴拿馬運河並不是按照先來先走的原則運營,船隻要提前很早就預約。
不過,巴拿馬運河是在100年前修建的,現在許多船隻的體積已經超過了運河的通航能力。即便體積適合,從大西洋深水區到太平洋深水區,50英里的路程也需要8-10個小時。
巴拿馬運河現在從技術上來看已經太落後了——太狹窄了,船隻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通過。多年來,為了讓它們能通過運河,造船師不得不在設計船隻的時候讓船比理想中的更窄更小。隨著發動機的發展和燃料效率的提高,船隻繞行合恩角只需要幾天時間而不是之前的幾個月,因此人們造出了大型船隻繞行合恩角,而避開了巴拿馬運河。
供給和需求再次發生了碰撞。長期以來美國政府都對這條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通道保有壟斷權,而且價格一直不斷上漲。如果取道巴拿馬運河的花費為10萬元,而繞行合恩角花費9.7萬美元,那麼船主在考慮了繞行合恩角的風險後還是會取道運河。但是,如果從運河走的價格上升了一倍,那麼他們就會從合恩角繞行了。
從世界史來看,從沒有一項壟斷能夠永遠維續。巴拿馬運河之前被認為是最完美的,但是世界一如往常地在變。大多數壟斷都會把價格定得太高,要麼就是變得無效率、服務差。美國的郵政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巨型船隻穿過運河是一大奇跡。100英尺寬的船體兩側距離運河兩邊都不超過1英尺。在運河運營中需要這樣的軍事準確性讓我為運河和巴拿馬的未來都感到悲觀。像巴拿馬這種擁有運河等得天獨厚條件的地方,其國家的高官都會把他們的裙帶關係安插到工作中來。
在美國1999年撤離巴拿馬運河後的一年或者幾年內,該運河仍將在老職員的管理下運作良好,他們已經準確地經營了多年。但是之後,一些政客就會認為他們的親屬會做得更好(記住,每一個親屬都需要工作)。看了看賬本後,這些親屬就會説,“嗯,我們的利潤正在下滑,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花很多錢給閘門上油?”要麼就説,“為什麼要修補裂縫,反正油輪經常撞擊這墻?”提高利潤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縮減這些維護指出。
最終巴拿馬將使自身退出運河生意。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人帶來的錢全部撤走,另一部分原因是維護的混亂。巴拿馬人錯誤地把運河當做巨大的掙錢工具,沒有人清楚到底運河是否盈利。
根據吉姆·羅傑斯《投資騎士》一書整理改編
文中時間跨越為1990.3.28-19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