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為民情懷誓蒼穹

----——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工作綜述

發佈時間:2019-08-07

開放融入  普惠融通  創新融合

為民情懷誓蒼穹

——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工作綜述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

以人民為中心,是一切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的初心和目標。産教融合聯盟堅持開放融入、普惠融通、創新融合,成立半年多來,一家家志同道合者接踵涌入,一項項金融科技新成果次第鋪開,一條條職業教育新措施落地實施……産教融合聯盟如星星之火,燃起了新金融的希望之光,為建設人民美好生活釋放出了新能量。

 

■ 牟智強

 

時代之勢 歷史之托

2018年12月17日,北京金融街25號,建行大學成立大會上,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由16家銀行、高校、企業發起組建。這家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楊賢教授稱為“全球第一”的聯盟,自誕生那一天起,就以為國為民的情懷攜手站在時間和空間的交匯點上,彰顯出時代之勢和歷史之托。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行成立60週年之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建行進一步地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建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建行大學校長田國立説:“這‘三個能力’,凝練概括了新時代銀行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金融‘三個能力’的提升,既得益於技術和經濟社會進步,反過來又對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産生能動作用。”

為增強“三個能力”建設,建設銀行致力於新金融理念和模式探索,相繼啟動了住房租賃戰略,上線房源超過1600萬套,成為最大的陽光租賃平臺;啟動了普惠金融戰略,僅2018年,建行普惠貸款新增2125億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啟動了金融科技戰略,研發建設了“新一代”核心繫統,通過公有雲、智慧政務等開放平臺向社會賦能。

“三大戰略的探索實踐使我們深切認識到,新金融兼具科技屬性和普惠特點,因此必須與科技結合,與教育結合。金融人應該從金融街、會議室走到大眾中間,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學會使用金融工具。”

正是基於新金融的科技屬性和普惠特點,産教融合聯盟既站在雲端仰望星空,具有時代的超前思維;又腳踏實地心繫人民,具有務實求效的烙印,成為解決新時代發展痛點最溫柔的“手術刀”。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説:“建設銀行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倡導發起各方參與的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用金融的力量解決國家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展示了建設銀行的責任擔當。聯盟不僅能夠促進金融領域産教融合,培養新時代的金融人才,還為聯盟企業和高校之間搭建起了科技研發轉化的開放平臺。”

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成員間堅持開放共用,共同研究、共同育人、共同創新、共用成果,形成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有機銜接,既解決“創新動力從哪來”的問題,又解決了“創新科技成果到哪去”的問題,還為創新成果推向市場提供了融資支撐。

比亞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坦言:聯盟的成立將實現教育與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優勢互補,打造新時代的高端金融智庫和教育智庫,推動産教融合成為實體經濟轉型的“加速器”,促進高校就業的“穩定器”,釋放人才紅利的“催化劑”。

新金融是産教融合聯盟的核心要素。與傳統金融相比,新金融服務國家建設的本質使命不變,但服務內涵全面深化;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職能不變,但服務能級顯著提升;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情懷不變,但服務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創新,金融行業會出現很多新的業態,出現很多跟其他産業、跟其他經濟社會問題相關的新的領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楊燦明校長説。

唯變不變。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堅持與時偕行、跨界貫通。

聯盟以普羅大眾心為心,順應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時代大勢,實現教育力量、金融力量、科技力量、産業力量、生態力量的五力疊加,推動理論、實踐、案例、研究等多維互動,發揮出1+1>2的融合效應。

西安交通科技大學校長助理洪軍博士説:目前,學校已設立研究院、共建菁英班等,使高校與行業聯動起來,教師、學生走出去,行業專家請進來有機結合,共同促進産教融合落到實處。

聯盟成員間互惠互利、優勢互補,推進實現校企合一、研用合一、工學合一、知行合一,走出一條以“金融+科技+教育+産業”的新型職業教育和創新發展之路,從而讓改革的品質、效率直接轉化成金融科技成果和生産生活工具,惠及越來越多的人民大眾。

為提升社會經濟單元運作效率,聯盟成員之間強化聯動。建行與雲南省政府聯手推出了“一部手機辦事通”,APP累計下載量已經達到了246萬次,讓群眾、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此舉也標誌著國內首個全省統籌、政府主導、銀行參與的政務APP成功走向社會、走進市場,開創了中國政銀合作的“建行模式”。

為提升人民大眾生活品質,他們著力打造“信用+溯源+支付”的智慧菜場2.0版,以電子結算方式實現食品溯源,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解決當前百姓最關注的食品安全“痛點”問題。

為建設美麗鄉村,解決“縣域金融機構覆蓋率低、可提供的金融産品和服務結構單一、基礎民生服務便捷度較差”等社會痛點問題,建行攜手聯盟成員推出“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研發了“裕農通”APP、智慧POS……

聯盟成員還攜手開啟了“銀行+供銷社”“銀行+衛生社保”“銀行+電商平臺”“銀行+通信公司”等各種合作模式。目前已建造了20多萬個村口銀行,覆蓋全國33%的鄉村,1100余萬農民正享受“裕農通”提供的金融便利。

農民工工資拖欠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老大難”問題,建行便與政府相關部門推出了“民工惠”業務,聯接整合業主、勞務公司、農民工等多方數據資源,打通建築産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不僅讓農民工按月領到了工資,還協助政府建起了綠色、安全、健康的建築産業生態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戰略部署,建行協同聯盟成員發揮科技優勢,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社會痛點難點。

所轄河北省分行與唐山市政府合作推出“建融公租通”,打造集政府管理、公眾服務、運營管理于一體的便民服務平臺,在公租房管理和市場房源之間搭建起互通的橋梁,最大限度滿足保障家庭差異化的住房租賃需求。山東省分行研發建成了集政府監管、藥品追溯、公眾查詢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系統,在藥品追溯的道路上履行企業公民責任。

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面對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時代重任,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全力打造“開放邊界、彼此加持、互動成長、共創價值”的命運共同體。

他們各展所長、各取所需,以平臺經營為載體,以數據應用為驅動,不斷推出金融科技新産品,讓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

在今年5月6日召開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建設銀行以“服務大眾安居樂業 建設現代美好生活”為主題,攜50余項金融科技成果亮相,全面展現了金融科技驅動業務發展的實踐成果,以科技為驅動持續創新金融服務手段、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拓展金融服務領域的“數字化”魅力。

聯盟促進聯動,合作實現多贏。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循勢唯實,集合起政銀校企的資源優勢,與不同行業、産業的志同道合者一起直擊社會痛點、直面發展堵點,貢獻出新金融的智慧和力量。

國家之夢 人民之需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曾把人才定義為驅動創新的第一資源。

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委也出臺一系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政策,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説:貫徹和落實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核心是提升我們自己的創新能力。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讓産教融合的政策能夠更加落到實處,為我們國家培養更多的適應科技革命挑戰的新金融的人才。

人才強則國家強。為培育新金融人才,建行大學在成立之初,就堅持推開圍墻辦大學,整合了行內行外培訓資源,面向聯盟成員和廣大公眾開放,打造互聯互通、互用共用的終身學習生態圈,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獲取金融教育資源,為自己的人生出彩積聚力量、沉澱智慧。

在中組部中國幹部網路學院建設過程中,建行作為金融系統唯一一家試點單位,率先實現平臺對接、課件共用、學分互認,為全國幹部培訓工作貢獻了建行力量。建行員工也分享到行外的優秀課程,擴大了學習視野。

建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建行大學校長田國立説:傳統的教學已經很難支撐現代金融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一些社會痛點問題靠銀行自己的智慧已經不夠了,我們亟需走出去,跟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結合,共同研究、共同面對鮮活的金融案例。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李正也贊同地説:推動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切實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産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援,讓高校人才走出“象牙塔”,走向科研成果轉化生産第一線,為實體經濟發展“造血”。

企業家的見解和大學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銀行和高校的思維之光在不同的空間源點延伸,又在相同的時間節點交匯,繼而為人才培養創造出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機遇。

在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內,高校為聯盟成員提供員工培訓場所和服務;企業高管則帶著鮮活的實踐案例走上院校講臺。銀行和企業向高校教師開放調研跟崗,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配備業界導師,建立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助力強化實訓教學;高校教師則帶著最新的科研成果對接企業需求,聯手解決社會治理中的痛點問題和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難點問題。

廈門大學洪文興博士説:廈門大學特別希望能夠在産業界的幫助下,培養出一些更加符合産業需求的人才。一起圍繞金融科技做一些研究,這個方式就達到了“既是聯合實驗室,又是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這樣的一個目的。

沒有什麼比現在這個時候,銀行、學校和企業聯繫得如此緊密,理論、案例與實踐結合得如此妥帖,科研、教學和生産配合得如此默契。“雙師雙向”培養、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聯合實驗室揭牌……正在有效打通教育鏈、人才鏈和産業鏈、創新鏈的肯綮。

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在接受採訪時説:企業是創新的載體,人才是創新的主體,複合型人才是創新的靈魂。通過這個聯盟,我覺得最大的好處是培養很多複合型人才。

早在2018年7月3日,中國建設銀行就積極探索銀校合作新模式。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合作辦學,並在“建行大學華中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建行學院)舉辦了首期“普惠金融專題培訓班”。

今年2月25日,建行大學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啟動“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深圳)”,通過創業大賽平臺,發揮建行金融聚合優勢和大學人才聚合優勢,引入創投資源,推動産學研用一體化融合,通過培養式賽制探索優質創業團隊和項目的聯合孵化、優質項目互薦和普惠金融貸款支援。

6月5日,建行大學又與南開大學聯合成立系統性風險研究中心,通過設立學術委員會、成立任務型項目團隊等形式,進行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和成果評審,並在人才培養、實踐交流等多個領域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6月24日,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成員之間更是一舉簽署了四項合作協議,並聯合成立産教融合大數據實驗室、産教融合實訓基地、金融科技聯合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聯合實驗室。

目前,建行已經與5家高校和企業達成合作研究項目意向12個。

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從金融的角度,對社會各階層的需求深刻理解,以平凡服務者的姿態融入人民需求之中,打造親民、利民、便民的新型服務文化,對內服務員工職業發展,對外向社會賦能。

建行大學與聯盟成員一起推出了“金融惠民”工程,打造“高校+企業+金融+農戶”的産教融合新模式。從扶智的角度解決扶貧的問題,也從根本上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這一現象中的智慧和方法問題。

在貴州六盤水獼猴桃産業基地,剛剛被聘用過來當工人的農民兄弟,對獼猴桃種植專業知識掌握不足。為解決這一難題,建行大學、相關分行和企業共同組織培訓活動,邀請高校的獼猴桃種植專家現場講解疏花疏果技術要點,把新金融新知識送到農戶所在的田間地頭。

“我們在自己家門口,就學到了實用的金融知識和種植技術,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爺笑得合不擾嘴。

丹心報國,惠民情深。據介紹,僅2018年,建行大學就與37個省市合作建立了建行大學分校,聯合高校和相關企業在全國各地分校區舉辦500多期惠民培訓班,培訓人員達40多萬人,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扶貧對象、涉農群體、基層鄉鎮扶貧幹部送來了新金融活水。

聯盟之智 金融之力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

匯眾智、集眾力、惠眾端,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打破了行業、産業和職業間的壁壘,讓金融、教育、科技等資源優勢高效融合併疊加放大,實現了創新要素在更大空間和更廣範圍的互動交融和綜合利用。

首屆聯盟理事會理事長田國立説:建設銀行將率先把長期經營中積累的海量數據脫敏後,在依法依規保護客戶隱私等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開放給聯盟成員科研使用。

數據,這個資訊時代的“金礦”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眼光。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首席人工智慧架構師方傑説:金融機構在聯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很多學校的理論研究,往往缺乏一些實際的數據、案例或者説方向,金融機構這些數據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是非常寶貴的。

以數據為創新紐帶,聯盟成員之間共用資源、共拓新路,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和産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形成了政銀校企融通互惠的新格局。

建行大學的大數據實驗室及建設銀行的數據中心,已成為新金融研究網路的基礎和骨幹支點。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成員間充分共用這些數據資源,銀校聯合攻關,合作開發教材課程,發起研討、論壇活動,打造高端智庫,共同研究金融事業、金融學科發展的重大課題,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建言獻策。同時也在持續提升著聯盟影響力,吸引著更多志同道合者,扛起為國分憂、為民擔當的時代使命。

今年4月3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騰訊共同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創新實驗室”,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共同搭建金融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創新技術研究、金融服務模式優化、創新産品孵化;依託建行大學華南學院“創業者港灣”和騰訊在産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及生態資源,共同構建“産學研用”一體化交流分享平臺,驅動金融業務發展,為實體經濟賦能。

與此同時,建行大學還與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企業聯合開展智慧教學研究,廣泛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統籌“學、教、智、知、網”等要素,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優勢,打造了一個融合線上線下、行內行外、境內境外教育培訓資源且互聯互通、互用共用的終身學習生態體系。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深有感觸地説:産學研合作歸根到底,是需要有科學家精神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的深度結合,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正在把高深的金融理論轉化為具體場景的精準滴灌,讓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變為人民大眾用得稱心順手的金融工具。創新正在一步步提升著賦能的精度和頻度,讓廣大人民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感。

為賦能企業,推出“企業智慧撮合綜合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針對客戶“余”“缺”需求,進行線上智慧撮合,有效解決客戶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為賦能創客,實施百萬普惠金融創業者培訓計劃,已培訓小微企業主32萬戶,計劃2019年培訓數量突破百萬戶。

為賦能同業,打造同業合作平臺,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提升技術系統以及數據整合、數據挖掘能力,提升整個金融體系對小微企業融資的供給能力。

為賦能民生,與專業媒體、高校合作研究發佈普惠金融藍皮書和普惠指數,推動産學研用跨界協同。

為賦能大眾,建設“勞動者港灣”,開放網點共用空間1.4萬個,為快遞員、環衛工人、計程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歇腳停靠提供便利場所和貼心服務。

為賦能社會,掀起金融普及運動,建設創業者商學院,啟動“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讓金融課堂在農村田野延伸,提升國民金融素養。

心中有人民,肩上扛重任。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順大勢、擔大義、行大道、謀大同,正與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人民的美好嚮往為追求

 

美好,是人民大眾對生活的祈願和追求,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二百多次提到“人民”,三次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四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對未來的戰略擘畫中,全部奮鬥的初心,就是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以人民的美好嚮往為追求,已成為越來越多的組織、企業、個人的共識和共行。建行作為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國有大行,以大格局大境界大情懷大使命,在創辦建行大學的同時,與多家知名高校、創新型企業發起成立了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期待以利公達人的初心和善念,使金融成為天下之公器,更多地賦能社會、傳承文化和創享思想。讓金融光芒照亮前行人的學習之路,以金融智慧破解社會治理痛點,用金融力量助力人民大眾共建共用新時代美好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對資訊科技的迭代更新和人民大眾的新金融需求,建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建行大學校長田國立指出: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變成金融人的自覺行動;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民之所急,就是新時代金融改革發展的終極所指。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正是心繫萬家憂樂,把服務大眾安居樂業,建設現代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目標,在住房安居、金融普惠、科技賦能、三農扶持、精準扶貧、社區服務、金融教育等方面,讓所有人都能夠公平地、有尊嚴地獲取金融資源,讓更多的人學習到金融知識,讓更多的團隊參與到金融創新,讓更多的組織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解決社會改革發展中遇到的痛點和難點問題,讓普羅大眾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的金融服務。

春陽發草木,美好同一時。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堅持融入、融通、融合,與眾多志同道合者攜手,在現代金融、職業教育和産教融合創新領域進行著有益地探索,持續地賦能給社會,把金融培訓資源向供應鏈上的客戶群體、生態圈的所有商戶以及社會公眾開放。讓金融與教育深度融合,讓職業與學業形神合一,讓理論與實踐無隙對接,讓工作與學習齊頭並進,讓知識和文化嵌入交融,讓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的金融需求廣泛連結,進一步推動形成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並進的新時代職業教育路徑和新金融服務模式。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作為解決社會痛點、引領職業發展、孵化創新創意、促進企業創新、實現人才強國的新力量,為廣大人民群眾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貢獻著卓越的金融智慧和可行的綜合解決方案。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奔跑在建設美好生活的大道上,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讓更多的高校、企業、銀行從激烈競爭走向融入共合,從單打獨鬥走向共用共贏,聚合起更多的金融資源、教育資源、科技資源和産業資源,開放共建,跨界融合。同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參與進來,共襄其成,共用其成,真正使金融成為天下之公器,讓人民大眾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新金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