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的輝煌與落寞
□ 文/易詩淼
小時候,曾經在一本記錄世界名勝古跡的書裏偶然看到了吳哥窟的美景,當時它夾雜在埃及金字塔和希臘雅典衛城的厚重與輝煌中,古樸安靜,有著別樣的神秘感。落日下的神廟和微笑的佛像在熱帶的潮濕氤氳裏,呈現著歲月雕刻的痕跡,述説著往昔的故事,讓當時的我魂牽夢縈。後來看了《花樣年華》,在結局裏,周慕雲來到吳哥窟,向石像述説著內心的情愫,將自己放置在塵封的歷史中,得到安寧。隱秘的惆悵在幽深的回廊被拉長,安放在寧靜的寺廟裏。自此,吳哥像一個夢境,又一次放在了我的心中。
時隔多年,終於得償所願來到吳哥窟,一睹其絕代風華。吳哥窟位於柬埔寨暹粒市郊區十幾公里,其核心景區主要分三條線:小圈、大圈和外圈,代表三條遊覽路線,在這些景點中,以巴戎寺和小吳哥較為著名。
通王城曾經是吳哥王朝的首都,如今只留下城墻外廓。護城河兩側的神像製作精美,神態迥異,然而其中一些已遭損壞,如今所見多為後世修繕而成。在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裏,我欣賞到了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它以一種超越時空的神情療愈著千百年來戰爭的疼痛。而在十二戰象臺,一匹石像昂揚著頭,顯示著往日的驕傲。十二生肖塔相傳是當時的國王用來懲罰有罪臣子的地方,其刑罰之荒誕令人咋舌。隨著夕陽漸下,當我在塔普倫寺裏觸摸著千年的老樹根和坍塌的青石,凝視著巴肯山最後一抹落霞時,思緒早已漸漸走遠。
與通王城的稍顯破敗不同,小吳哥整體保存得要完好一些。其規模恢弘,造型對稱,眾女神的雕像更為精美。而在小吳哥裏較為注目的要數通往主塔的臺階,世人稱它為“天堂階梯”,臺階呈四十五度,無論庶民與國王,都需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以示虔誠之意。
在遊覽的過程中,除了小時候所懷的神往心情,讓現在的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吳哥窟和它所在的暹粒,我更多會覺得是“落寞”吧。落寞的不僅僅是那段掩埋的歷史:吳哥王朝曾在十二世紀盛極一時,它的疆域囊括了現今泰國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北與我國的南詔接壤,東至佔婆和沼公河三角洲。而在那之後,吳哥窟一直像一個謎一樣被掩埋,或是因為戰爭,或是因為氣候,説法不一。直到十九世紀才被法國人發現,震驚世界。而在文字記載方面,除了十三世紀出使真臘(今柬埔寨)的元朝人周達觀所撰寫的《真臘風土記》,當地並未留下文字記載,只有斑駁的石壁和脫落的雕像訴説著歲月風煙和喑啞歷史。
作為遊人的我們,徜徉在古跡的輝煌與落寞裏。而與古跡一同落寞的,還有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的人。作為柬埔寨發達城市的暹粒,在經歷了紅色高棉等內戰後,其市區發展程度大概相當於中國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水準。聽當地的導遊提起,當地除了手工業和製造業,鮮有其他産業。而在許多景區,當地的小孩子眼神熱切卻又茫然地望著遊人,脖子上挂著小籃子,努力地售賣著做工粗糙的工藝品。但是即使貧窮,當地人的眼神也是淳樸的,作為佛教國家,隨處可見佛像和蓮花,為這個城市平添靜謐和淳樸之意。
不幸中的萬幸,吳哥窟的魅力矚目全球,在戰爭中破損的神廟被不同國家認領修繕,如中國就認領了其中的周薩神廟。而暹粒街頭隨處可見“oppo”“vivo”等國産手機的店舖,也可一窺兩國友好關係。
我期待著未來在吳哥修繕完好之日再遊吳哥,也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力強盛與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平才能帶來經濟的發展,和平才能帶來文化的傳承,戰爭留下只是破敗與傷痛。而強盛的國力,能讓我們護衛和平,更好地守護自己的文化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