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開門辦大學的探索

----——在第三屆中國企業大學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發佈時間:2019-11-13

 

 

 

 

開門辦大學,最終是做到沒有院墻沒有校門,田間地頭、工廠市場皆是課堂

 

開門辦大學,傳播知識,更聚合能量

 

開門辦大學,不僅“因材施教”,還將持續賦能

 

“創業者港灣”是國內首家銀行營運的金融孵化平臺

 

金智惠民,賦能社會

 

“志同道合,善建行遠”

 

 

薛勝利

 

各位企業大學界的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們論壇的主題是“探索中國企業大學的自主之路”,去年12月17日成立的建行大學雖然還是一所年輕的大學,但可以説,這一年,是我們極力探索“自主之路”的一年,所以今天圍繞這個主題,我們也有些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我們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教育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決定性意義,強調“要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特別是針對職業教育,強調“要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援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斷,為建行大學的辦學提供了基本遵循。

我們談大學,即便是企業大學,仍舊離不開“教育”二字。我們建行大學在物理距離上,可以説是離教育部最近的大學了,只有不到五百米,但按照國家對職業教育、對企業大學的期待,這“五百米”的路程,又顯得“道阻且長”。但我們錨定了“新時代、新金融、新生態”的辦學方向,沿著理想一往無前,便是行則將至。

可以説,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誕生在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的廣袤沃土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一系列有關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方針政策,都為新時代企業大學劃定了現實背景和歷史方位,這也同樣是建行大學的邏輯起點和行動坐標。

建行大學作為建設銀行開辦的企業大學,其本身就是在踐行著建設銀行新金融的戰略追求,助力建設銀行成為一家“充滿家國情懷”的有溫度的銀行,與此同時,也讓大學成為對社會有責任、有擔當,敢於自我革新、引領未來的大學。

繼而我們認為,作為一所“新生態的企業大學”,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大教育”“大學習”觀。積極探索教育模式革新,落實落地國家職業教育政策,開拓繼續教育新領域,打通學歷教育的“最後一公里”。致力終身學習和學習升級,重新定義企業大學學習內容、學習場景、學習方式、學習資源,激發學習動機,注重學習體驗,強化主動學習、促進終身學習,努力創建“與眾不同、以往不同”的新型企業大學。

建設銀行通過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認識到當前同業金融機構、高校、社會對於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主導的優秀教育平臺有著迫切需求。但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産業需求側在結構、品質、水準上還不能完全適應。

在教育端,高等教育存在專業結構與課程設置不能很好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應用,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就業指導,理論研究與管理實踐脫節、學用脫節等問題。而在企業端,在職培訓又缺乏理論指導,課程開發缺乏完整性、系統性和嚴密性,在師資、教材、課程、研究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短板。

中小型金融機構普遍缺乏足夠資源建立獨立完整的培訓體系,對行業龍頭企業培訓資源和服務存在現實需求。同時,更廣泛的中小企業主、社會民眾對金融知識同樣充滿渴望,但苦於難尋具有公信力的金融教育供給,導致金融風險意識尚未成為全民普遍具有的基礎素質。

而正是這些現實需求和“新時代、新金融、新生態”的辦學呼喚共同孕育著新型企業大學的生長,自此,一所對內提升員工素質,對外賦能社會的建行大學便破土而生。我們以“專業化、共用化、科技化、國際化”為辦學理念,推進産教融合、為社會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搭建面向社會提供職業教育培訓服務的共用知識平臺。

我們相信,打開的門只會越開越大,越開越廣闊,越開越無界。

二、開門辦大學,傳播知識,更聚合能量

“服務社會、貢獻金融解決方案”是建行大學自成立伊始便立定的使命之一。2018年10月,建行大學正式啟動“金智惠民”工程,將建行大學建設與國家戰略、民生需求緊密結合,通過共用建設銀行優質金融教育資源,賦能社會、賦能大眾。建行大學所提出的“開門辦大學”不僅是走出去辦教育、貢獻金融智慧,還是整合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到大學的教育生態中,形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可持續發展辦學體系。

我們聯合一批境內外知名高校、金融機構、創新型企業及社會機構共同倡議、自願發起成立了“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以服務社會,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産學研用深入融合、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為重點,以促進銀校企全面、協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實現教育資源、企業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優勢相融。

“金智惠民”工程通過與聯盟高校及各地大學院校聯合辦學,將象牙塔中的智慧活水引入尋常百姓家,打造“金智惠政”“金智惠創”“金智惠農”“金智惠工”“金智惠學”五大項目系列,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扶貧對象、涉農群體、基層鄉鎮扶貧幹部、在校學生等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金融普及和實用知識培訓,幫助民營企業家提高經營能力和管理水準,幫助工人農民等群體提高就業技能,助力國民整體金融素養的提升。截至2019年三季度,已在全國各地舉辦系列培訓1.17萬期,培訓人員近105萬人次。

秉承開放共用的初心,建行大學實驗室也將有序向合作高校和社會逐步開放,並以此作為與高校聯合培養金融科技、大數據專業人才的基地,幫助高校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建行大學逐步開放的腳步,也是大學探索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建設産學研用融合的開放平臺,塑造金融普及運動的公益載體,升級員工終生學習的培訓體系。

在聚合能量的過程中,“金智惠民”工程正在成為産教聯盟的助推器,反過來銀校之間的資源整合也成為了“金智惠民”這座流動教室的內燃機,從線下到線上,將惠民之智帶向了更寬廣的地方。去年11月,我們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啟動“金智惠民”工程,並推出了主要面向建築農民工群體的線上培訓項目。考慮到農民工常年在戶外工地工作且群體龐大、脫産學習難度較高,該項目主要以免費線上學習形式將全部課程通過“建信開太平”手機APP平臺發佈,目前已製作上傳建設工程技術(高升專)、土木工程(專升本)兩個等級共6門課程,幫助農民工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我,完成從工人到匠人的轉變。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該課程上線後,已累積有2萬4千多人次學習收看、從中受益。

未來依託建行大學網路學習平臺,通過公有雲、APP、微信等方式,還將開展更多網路化、移動式的惠民培訓,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各成員單位也將對接更多線上教育資源,互聯更多服務社會的暖意。

三、開門辦大學,不僅“因材施教”,還將持續賦能

為保證大家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建行大學連同各地院校、企業所開展的“金智惠民”課程,在設計之初便以産品經理的思維從用戶體驗和實際需求出發,科學設計培訓專題,針對不同的培訓受眾群體和受眾層次,形成有針對性的、系列化的、各具特點的培訓方案和教學模組。

如針對民營企業擺脫“小、弱、散”的學習需求,建行大學華中學院在綜合調研分析民營企業發展痛點後,將培訓的落腳點放在了激活民營企業自身造血功能上。結合建設銀行湖北地區現有民營企業經營發展實例,華中學院匯總提煉了不同類別民營企業管理案例,通過針對性開展案例教學,發揮建行大學賦能工場作用,幫助企業提升治理能力、規範財務管理、做到合理融資。

在 “金智惠民”培訓中,建行大學發現其實中小微企業主更亟須屬於自己的商學院,以豐富自身的金融知識、塑造金融意識、提高企業經營能力和管理水準。於是以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意指的小微企業商學院——建行大學愚公學院應運而生,希望以此為小微企業搭建免費、公益的教育平臺,提供小微企業成長過程中所需的培訓內容和專家指導。

同時,在可持續的賦能路上,建行大學還向前邁進了一步。今年9月23日,建行大學在深圳試點建設“創業者港灣”, 從金融的角度介入科技創新孵化工作,連結政府部門、知名創投、核心企業、科研院校、孵化機構等平臺合作,構建“平台中的平臺”,打造“金融+科技+産業+教育”的線下、線上科技創新綜合孵化生態。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營運的金融孵化平臺,“創業者港灣”重點解決科創型中小企業發展難題,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連續可期的創業支援。

四、開門辦大學,最終是做到沒有院墻沒有校門,田間地頭、工廠市場皆是課堂

作為公益培訓項目,“金智”始於金融而不止于金融。除卻金融知識普及和政策解讀外,一場場培訓職業技能、關注生活困惑的流動課堂,不僅在知識譜繫上拓展著普惠的邊界,也在文化內涵上豐富著“惠民”的語義——惠及的不僅是民營更是民生。

今年三月在重慶,以“金智惠民·新征程再起航”為主題的培訓班“以智助力”退役軍人走好工作轉軌、事業轉型、人生轉身的關鍵一步;“金智惠民”還走進小學,以寓言故事、四格漫畫等更易於孩子們接受的形式,生動地向學生們講述了基礎的金融知識,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在貴州,“金智惠民”因地制宜打造田間地頭品牌培訓,與龍頭企業共同組織開展“建行大學走進獼猴桃産業基地”系列活動,為農戶們帶去金融知識、獼猴桃栽培育種等技術要點。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金智惠民”這間流動的教室正在不斷探索、融合中拓展著“開門辦大學”的諸多可能。今年暑假,作為“金智惠民”的“子品牌”,我們帶著大學生們又一次出發,走進鄉村,走進村口銀行,走到鄉親們的心坎兒上。

今年6月到8月期間,作為推進産教融合、賦能社會、共建金融教育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建行大學啟動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號召境內外在讀大學生利用暑期時間返鄉,把金融服務和新金融人才培養的舞臺設立在了廣闊的農村天地。在聯盟成員單位、各地大學院校的大力支援下,建行大學短時間內便集結超過一萬名學子,組成了1468個實踐小分隊,覆蓋村莊1.08萬個,覆蓋“裕農通”村口銀行1.2萬個。這也可以説是把大學之門開放到了田間地頭。

此次活動中,學生們走訪了5.4萬農戶、3652家小企業,最終完成調查問卷2.9萬份、實踐日記2萬份、實踐報告1163份,提出鄉村振興金點子1582個,學生在實踐中反哺課題研究、加深思考的同時,也做到了惠農于行、惠民于情。

學生們不僅在這個過程中當“行長”、當“宣傳員”,還當上了為村民普及金融知識的“老師”,共有6696名學生加入了1226個“金智惠民”講師團,開展“金智惠民”培訓3780期,惠及村民11.4萬人次。

為更好地推動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分享萬名學子實踐過程中的成長經歷、更新學子下鄉動態,我們的科技發展團隊快速研究、開發此次實踐活動微信服務平臺,從討論需求到初版上線僅用了10天時間,可以説這也體現了具有建設銀行“科技基因”的建行大學,在平臺開發方面的響應速度。當看著學子下鄉的步伐次第點亮祖國山河,遍佈在學子下鄉地圖上的每個足跡,都在播下一顆鄉村振興的種子。

微信服務平臺可以説構建了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宣傳報道的主陣地。很欣喜的是,我們此次活動也受到了社會各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中央電視臺對田國立校長進行了專訪,新華網、人民網、《光明日報》、《中國金融家》雜誌等媒體更是在標題中評價本次活動“成效顯著”。

8月29日,我們在聯盟高校人民大學舉辦了暑期下鄉實踐彙報交流活動,對此次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對獲獎學生和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來自國家部委、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成員單位及相關高校的嘉賓、下鄉實踐活動獲獎學子及家長代表、建設銀行領導幹部等近千人在現場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分享了下鄉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

在此次暑期下鄉實踐活動的既有經驗基礎上,我們還會在寒假繼續發起該系列活動,並將持續完善機制,堅持長期化、品牌化運作,不斷優化完善實踐活動,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公益教育品牌、卓有成效的産教融合實踐。在參與實踐主體上也將不斷擴展,不僅學生,高校的青年教師也會參與進來;在組織主體上也將不斷整合、升級,明年將與發改委、教育部等部委共同發起、推進活動,並將陸續與教育部、團中央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萬名學子下鄉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同時,該系列活動也將納入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同時,我們還將由高校教授、行內部門負責人及業務骨幹、下鄉學子組成專項課題研究組,就相關鄉村金融課題開展研究,在破解鄉村振興熱點難點問題上提供金融解決的實招、硬招。研究吸納活動中涌現的有價值的實踐報告、金點子等意見建議,切實推動鄉村振興深化落地。

可以説,此次下鄉實踐活動達到了一個打破邊界、多方共贏的平衡效果。實踐活動不僅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了解鄉村、感知金融、錘鍊自我的機會;也同聯盟單位一道,共同探索了産教融合與城鄉融合的諸多可能。在這裡,社會看到了一群吃得了苦、出得了創意的新青年,看到了懷抱鄉村振興志向的新勢力;老鄉們走進了一家家坐落在村口的銀行,看到了鄉親變行長,體會到了新金融的溫柔可親;而銀行,則看到了新金融的未來在鄉村與城市的互動中漸次展開,在青春的創想中不斷迭代的畫面。我們看到,在敞開懷抱、樂於分享的過程中,就好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建行大學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成長、收穫頗豐。

正如此次下鄉實踐活動的主題——“青春為夢想綻放 青春為夢想擔當”一樣,“年輕”的建行大學也需要在奔向“新時代、新金融、新生態”企業大學的路上,腳踏實地、扛起擔當,聚聯盟之力、秉承開放共用初心,在落實落地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建設産學研用融合的開放平臺,塑造金融普及運動的公益載體,升級員工終生學習的培訓體系,為創建“與眾不同、以往不同”的新型企業大學聚力奮進。

謝謝大家!

(演講者係建行大學首席學習官、執行校長

2019年10月25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