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紮根新時代 共耕大未來

----——建行大學工作會議經驗交流薈萃

發佈時間:2019-12-25

 

 

 

 

貴州省分行邀請白芨種植專家到安龍縣普坪鎮白芨種植基地開展“田間地頭,建行大學”送教到府活動

 

由建行大學與上海財經大學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金融創新大賽”在滬舉行,圖為啟動儀式

 

雲南省廳級領導幹部專題研修班在京成功舉辦

 

山西省分行建行大講堂

 

為推進華東學院數字化建設,學院智慧校園調研組于9月赴深圳來畫視頻調研

 

2019年4月至9月,上海金融創新學院舉辦信用卡條線創新接力賽

 

海外研修學員聆聽教授講課

 

 

推開圍墻辦大學  高擎使命建講堂

山西省分行分校

山西省分行分校結合實際,創新打造“系列講堂”品牌,在服務社會、服務戰略、服務員工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成為建行大學履踐新金融、奮進新時代的一個縮影。

“三方聯動”解難題,服務社會助民生

“系列講堂”以“走進六大領域,服務十類客群”為重點,形成員工、客戶和社會大眾的“三方聯動”。一是員工講給客戶聽,貢獻金融方案。二是客戶講給客戶聽,搭建互助平臺。三是專家講給大家聽,紓解社會痛點。

一年來,分行分校共開展“金智惠民”現場示範培訓175期,惠及群眾3.3萬人次,實現11個地市全覆蓋。在2019年山西金融服務口碑榜評選中,高居“服務山西經濟綜合貢獻獎”榜首。

“三級講堂”齊發力,服務戰略促發展

“系列講堂”創新搭建三級學習體系,分層管理,分級實施。省分行大講堂注重理念穿透,聚焦“三大能力”、落實“三大戰略”、構築“第二曲線”,成為員工“能量源”;二級分行小講堂注重方法研究,立足地域實際,精準規劃、制定措施、匹配課程,成為員工“加油站”;基層網點微講堂注重實戰演習,強化碎片學習、破解工學矛盾,打通戰略落地最後一公里,成為員工“練兵場”。

一年來,各級“系列講堂”分別開展35期、240期、6800余期,受眾覆蓋全分行萬名員工,形成了“山西模式”,創出了“山西特色”。

“三大工程”送關愛,服務員工共成長

“系列講堂”打造獨具特色的賦能員工新模式。一是打造賦能工程,為需者解難。二是實施減負工程,為勞者減壓。三是探索名師工程,為優者搭臺。

一年來,山西省分行分校“系列講堂”創造出更多觸點、更多場景,讓教育培訓融入戰略發展、中心工作、員工成長和社會大眾,真正實現了多方共贏:“一部手機三晉通APP”成功上線運作,智慧政務建設成效顯著; ETC攻堅長期位列系統前五,同業第一;“民工惠”完成13.1億元,提前超額完成全年計劃;供應鏈融資累計投放118億元,綜合排名系統第三;資産品質持續向好,不良額率實現雙降;幹部隊伍不斷優化,幹事創業熱情高漲等。

 

 

共用融合發展 做實“金智惠民”工程

吉林省分行分校

建行大學成立以來,吉林省分行分校秉持“志同道合,善建行遠”的辦學精神,紮實推進“金智惠政”“金智惠企”“金智惠農”三項“金智惠民”工程。

一是設計智慧政務服務差異化培訓方案,助力G端連接。吉林省分行分校舉辦“振興東北,促進東北亞合作”高端培訓班,搭建起建行與政府交流合作平臺;針對全省醫院和教育領域財務人員的需求,分行分校舉辦研修班,涉及全省80家醫院、91所學校,醫院和教育領域存款增加6.5億元;針對軍轉幹部地方從業技能和金融需求,分行分校舉辦軍轉幹部適應性培訓班、創新産品“軍轉e貸”;針對全省公安、檢察機關數字化建設需求,分行分校為省公安廳搭建“網際網路+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全省公安系統無現金支付窗口全覆蓋,為全省檢察院搭建涉案資金惟一監管系統,開立扣押款賬戶96戶,檢察機關客戶存款5億元。

二是設計企業融智服務差異化培訓方案,助力B端賦能。為滿足國有企業並購重組、資本運作等業務需求,分行分校舉辦3期長春市國資委及下屬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學習班,培訓150余人。2019年為長春市供熱、供水、天然氣、地鐵等國企增加授信67億元,有力支援了地方公共事業和民生領域建設。與市國資委重點監管的12家企業實現全面合作,相關企業在分行存款40億元,貸款71億元;針對基礎設施領域如何補齊短板,分行分校舉辦高級研修班,全省100余位領導幹部參加培訓,推動了全省相關建設項目的落地與實施。

三是設計農村金融服務差異化培訓方案,助力打造鄉村合作新“藍海”。吉林省分行分校大力推廣“e農心合”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已舉辦“金智惠民”培訓1610期,受訓達2.6萬人次。目前分行“裕農通”服務點布設12518個,實現8833個行政村全覆蓋;“金稅e保平臺”惠及全省1530萬社保參保人,已代理繳費81萬筆,金額8.32億元,社保代發68萬筆,金額22.8億元,惠農存款餘額達7140萬元。

 

 

深度構建 匠心打造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浙江省分行分校

2019年,在總行黨委和建行大學統一領導下,建行大學浙江省分行分校為員工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駛入了教育學習與職業發展的“快車道”。

一是深度構建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浙江省分行分校在轄內構建了“三級四階”人才培訓培養體系。“三級”包括初級人員“啟智”、中級人員“融智”、高級人員“創智”崗位專業化培訓體系;“四階”是指與員工職業生涯發展全週期相配套的“新苗——啟航——骨幹——後備”人才培養體系,為各崗位員工成長和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源生力”。

二是匠心打造系列品牌人才培養項目。

——進階式實施綜合(單點)型支行行長“行者”經典系列培訓。省分行連續五年組織實施全轄支行行長培訓項目,彙編《一級支行行長經營管理秘籍》,定制化開展經營管理策略輔導,根據支行經營痛點,搭建“省——市——支行“三級經營會診”平臺等,持續跟進支行行長個人綜合素質能力提升。

——首創打造“管理者為師”客戶經理高端培養平臺。在全省系統擇優選拔客戶經理青年骨幹,省分行一把手擔任榮譽導師,省分行部門總經理和二級分行行長擔任培養導師,對精英客戶經理的培養全過程貫穿于管理者導師的日常經營管理實踐。

——深度推進網點負責人“燎原計劃”綜合能力提升培養項目,搭建成長路徑圖和體系化培養方案。聚焦網點負責人的管理痛點和難點,打造首批網點負責人金牌講師隊伍並實施新晉網點負責人輪訓項目,通過績優人員的管理案例及實戰經驗分享,傳播建行智慧。

——精心開展新員工“遇見未來”和“星起點”培養項目。針對性開發《新員工入職手冊》《新員工成長手冊》《營業網點工作寶典》《網點重點産品行銷手冊》等學習手冊,配套執行新員工主管教練輔導計劃,打造全分行統一、規範的新員工入職培訓。

 

 

堅持開放共用 創建一流學院

廣東省分行分校

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成立於粵港澳大灣區宏偉藍圖繪就之時。通過一年的實踐,收穫了些許。

格局要大。在建行大學願景使命的大格局下,學院將服務灣區和助力灣區作為學院的辦學特色,在開放辦學、共建共用中推進産教融合和新金融實踐,主動搭建銀政校企之間的溝通橋梁,把金融知識送入尋常百姓家,使學院在短短一年內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思維要活。一是要有“融合思維”。在辦學資源上進行融合,比如將已有的“金蜜蜂”創客空間、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等平臺與學院有效對接,將廣東省分行的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到學院當中。二是要有“跳出思維”。比如跳出傳統的培訓模式,把課堂搬到先進製造業的工廠車間、研發大樓、港澳青年創業創新基地;通過直播、微課轉播來發揮網路平臺的作用等。

形式要新。積極探索鄉村教育的新載體、新形式。創新推出“鄉村學堂”品牌。在全省打造了100個“鄉村學堂”,依託“金智惠民”千人講師團和社會公益力量,面向涉農群體,打造鄉村教育和鄉村健康的平臺;創新開展農民工子女教育,通過舉辦夏令營活動,幫助農村留守孩子到城市開拓眼界。

內容要實。一是做實培訓項目,2019年順利完成“三個100”培訓項目。二是做實精品課程,打造一批包括三大戰略、網點綜合競爭力等特色課程,還與高新技術企業、黨政部門共建實訓基地,比如與廣州市越秀區區委共同打造了黨建服務中心,為基層黨組織、黨員提供“3+N”特色黨日活動策劃。三是做實資格認證,大灣區學院把網點負責人任職資格認證體系全面建立起來,廣東省分行對全分行1200個網點負責人的任職全部由學院來鑒定落地。

毅力要強。學院成立以來,雖然創造性地開展了一些工作,但還有很多不足。例如,學院與港澳方面的對接不夠,與聯盟成員單位的合作有待深化等。

 

 

踐行使命 創新探索

深圳市分行分校

這一年,愚公學院在深圳正式命名並開辦首期創客堂;這一年,啟動了與高校合作的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並順利承辦了新金融人才産教融合聯盟創新創業主題論壇;這一年,攜手中國銀協首創中國銀行業金融科技人才認證體系;這一年,創業者港灣正式啟動並向社會發佈,這也是金融系統第一個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的有力探索。

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機遇為契機,依託建行大學華南學院,創業者港灣在資源整合、金融滴灌、創業教育和員工成長四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打破了過去銀行與客戶是甲方和乙方的身份局限,以更加平等互惠的身份、更加開放的心態,與高校、創投公司、龍頭企業、孵化機構、政府機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打造了平台中的平臺,同時連結了眾多的合作夥伴,形成了孵化生態圈。

針對小微企業、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改變傳統銀行抵押貸款的思路,為科創型小微企業量身打造孵化雲貸、科技創業貸兩大重點産品,創新九大定貸模式,在科創企業最困難的初期,給予普惠金融的精準滴灌。

在愚公學院線下創客堂,堅持每月邀請優秀創始人到愚公學院與創業者進行交流分享;在愚公學院線上APP,設計出了12個模組、60門課程體系。與中歐商學院合作打造了迷你MBA教學體系,通過開放API模式將銀行的服務嵌入到APP裏,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創業者插上創業教育的翅膀。

伴隨著銀行轉型和科創企業的發展,聚焦員工成長。在培養員工人人懂科技、人人懂創投的過程中,揭開了科技和創投的神秘面紗,讓員工更具備綜合素質能力。與科創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激發了員工的激情與活力,更培養了員工幹事創業的精神。

如今,創業者港灣已經取得了多項階段性成果,目前已經有合作平臺121個,入灣企業616家,資産規模已經達到了51.34億元。

 

 

打造“雲課堂” 助力網點員工能力提升

廣西區分行分校

廣西區分行深入貫徹新金融理念,運用雲思維,以雲課堂為平臺,講好“三堂課”,著力解決傳統培訓中工學矛盾突出、供需匹配度不高、統籌規劃不強、形式手段單一“四大痛點”,助力網點員工能力提升,切實為網點賦能。

學好“必修課”。“必修課”是網點員工學習培訓的“線上課程”。通過搭建可視化的“直播課堂”,在網點晨會直播應知應會內容,實現政策、資訊、知識常態化、無衰減傳導到網點每一位員工;創建分條線、體系化的線上“微課堂”,面向不同條線、崗位員工,通過手機移動端精準推送相應內容,滿足員工差異化培訓需求,為員工履崗能力提升搭建學習平臺。

練好“技能課”。搭建“線上測試,線下演練”相結合的“實踐課程”。採用技能大賽、線上測試等方式,建立“定期練、按季考、每年賽”的機制,實現“教、練、戰、考”有機結合,為網點員工業務技能提升構建實踐平臺。

講好“素質課”。“素質課”是針對網點員工綜合素質、專業能力提升設計的線下“研討課程”。採用研討交流、主題分享、行動學習等方式,對照不同崗位員工素質要求,以經驗案例萃取和補足素質能力短板為重點,實施分層分類、進階式集中脫産培訓,促進思維轉變,為員工素質能力提升創建交流平臺。

截至2019年11月,“雲課堂”建立了 7個專題微課程體系,線上課程350 門,彙編典型案例97個,培訓4.5萬人次;開展櫃面操作模擬訓練3期,培訓4857人次;線上測評考試40期,參考人員3.29萬人次,通過率94%。2019年,廣西區分行櫃員、高級櫃員崗位考試通過率比全國平均水準高24%,操作成績提升至系統第4位。

此外,“雲課堂”作為人才培養“孵化器”,有力推進了分行“一工程、三計劃”人才體系建設,為廣西區分行全面開啟“第二發展曲線”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助推新金融 共建新生態

貴州省分行分校

貴州省分行分校積極響應建設“新時代、新金融、新生態”企業大學號召,對外賦能社會,對內服務戰略,推動業務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影響力、市場競爭力、員工滿意度顯著提升。

——與總行“三大戰略”緊密結合,助推新金融。

開展“金智惠民”等系列培訓587期,培訓69220人次,為三大戰略重點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創新公租房綜合服務方案,在全國率先實現以公租房資産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構建貴州省公租房金融生態圈。創新“民工惠”服務民生工程貴州模式,實現全國首筆農民工個人專用賬戶遠端開卡,惠及農民工2.75萬人;打造全國最大的花果園智慧社區,讓廣大業主享受“一部手機樂安居”的社區金融服務。

——與貴州省三大戰略行動緊密結合,助力脫貧攻堅。

創新推出“龍頭企業+金融+農戶”新金融産業扶貧模式。與貴州大學十二大農村産業團隊深度合作,建立13個産教研用一體化實訓基地,走進田間地頭辦學,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脫貧攻堅最前線,扶貧又扶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與主題教育緊密結合,提升新動能。

邀請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余留芬、“最美建行人”特別獎獲得者劉文謙、滿幫項目團隊講述初心故事。與貴州省紀委監委聯合開展“道德講堂”,開展10余場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與關心關愛員工緊密結合,凝聚新動力。

創建黨群同心實踐基地;打造“花溪支行微課堂”精品課程;探索“例會移動開”,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切實為基層減負。

有了建行大學強有力的支撐,貴州省分行全體幹部員工凝心聚力,各項業務健康快速發展:存款新增四行第一,貸款新增342億元,創歷史新高;三大戰略碩果纍纍,貨主雲貸、司機E貸惠及200多萬貨主和上千萬司機;新金融産業扶貧支援龍頭企業14戶,授信金額37億元,4.4萬農戶增收就業,70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智慧社區註冊用戶達12.6萬人,系統內排名第一;“智慧政務·黔融通”全轄221個網點、815台智慧櫃員機開通600余項政務便民服務;“裕農通”服務點達15355個,提前完成全覆蓋的目標。

 

 

融合成長 共赴未來

雲南省分行分校

跨界共生

跨界,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熱詞。今年1月,雲南省分行成功上線運作“一部手機辦事通”,邁出探索智慧政務“建行模式”第一步。如何與G端、B端、C端一起實現跨界共生?怎樣構建雨林般的生態系統,讓更多社會經濟價值鏈上的參與者加入建行解決方案?建行大學恰逢其時地進行了詮釋。依託建行大學平臺優勢,雲南分校率先推出了《雲南省金融素養提升千人培訓計劃》。

探索前行

惠政,鞏固G端連結的先行優勢。132位政府高層進建行、進高校,學習研討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前沿智慧。惠商,探索B端賦能的N種可能。聚合不同行業客戶走進財經名校東北財大,促進優秀企業沉積的財務資産管理經驗得以流通借鑒。惠民,搭建C端突圍的全新橋梁。實現閩滇兩地創客跨地域交流,打通高凈值客戶進名校的渠道。惠農,激發鄉村振興的無限暢想。我行扶貧點昭通的貧困學生,代表農村學子走進如論禮堂,從扶貧資助、金融培訓到返鄉實踐、崗位見習,啟發了我們更深層次幫助寒門學子成長、助力鄉村融資融智融才的思考。

萃取經驗

從高位推動保障高規格執行,廳局參與保障高層次參訓,高校聯盟保障高水準教學,內部聯動保障高水準服務,四個方面使得6期示範培訓率先落地,362名參訓學員深度參與,7名建行高管親臨授課、44位學者教授傳道授業,134名在校學子投身實踐……雲南省分行的辦學探索,為“金智惠民”走出建行大學提供了一種可鑒模式,也成為通過“CU+U”賦能社會的一種具體方案。

感悟賦能

當“感染”“認同”“共鳴”成為銀政座談會上的高頻詞,賦能是共塑價值觀。當煤化工、雲天化等産業鏈上下游客戶共同參訓,賦能是創造價值鏈。當建行大學回應私行群體融入知識經濟時代、為社會發展貢獻個人價值的渴求,賦能是反哺價值感。

贏得未來

2020年,雲南分校將全面推進體系化建設。對內,健全分校組織架構,成立教育管理二級部並設置六大專業係,構建崗位、課程與資源體系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框架;對外,進一步拓寬《千人培訓計劃》內涵,在鄉村振興、政府治理、滇企突圍三大領域再添“賦能引擎”。

 

 

建行大學 一切皆有可能

華東學院

轉變範式,培訓回歸學習本源

在數字時代,組織的學習力與員工個體的學習力已經成為核心能力。建行大學成立以來,華東學院主動探索從培訓向學習的轉變。重新認知培訓師角色、重新定義培訓師能力、重新構建培訓師成長平臺,通過組織跨部門科研平臺、跨學科社會合作,真正讓培訓回歸學習本源,將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

學院案例萃取團隊在實踐的基礎上,原創了EMDS模型邏輯線(即具象經驗-抽象建模-深挖細節-結構化表達),通過共用、對話、觀察等方式,捕捉團隊內部蘊藏的最佳經驗,確定靶向目標,萃取出具有特定主題、程式性導向、可轉移複製的案例,在組織內昇華後形成新的“知識螺旋”。團隊今年在客戶關係研修院、個人金融部的培訓班中廣泛使用,在讓學習更具真實感、參與感的同時,産出百餘個優秀案例。

技術加持,一切皆可數據

通過設計學習地圖、創建知識圖譜,讓AI學習實踐變成可能。用網路技術打造空中課堂,推出“e直播”和“講建行故事,聽戰略花開”。用平臺技術打造實戰訓練系統。自主開發“培訓管理”“教學評估”等管理系統,逐步實現管理智慧化;研發“模擬銀行決策”“新一代模擬訓練系統”“人才測評”等教學系統。用AI技術打造智慧教室。依託行為評估模式,採集行為圖片數據40多萬條,客觀量化分析教學活動,分析發現成人教學規律。

開放共用,打造新型學習生態圈

學院開放共用的步伐從未停歇,與南京大學教育學院、社會學院開展合作,共建“Ed.D & Ed.M實踐基地”,研究成人學習的規律,從社會學視角研究新金融行動。今後,為賦能社會,將探索中小銀行合作學習模式,“與夥伴共贏”;為賦能組織,將探索智慧校園建設,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園區正在徐徐展開;為賦能員工,將探索“公交車”學習模式,鋪就員工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之路。

一年已過,時光即將來到2020,華東學院將又一次站在新的起點。在轉變範式、技術加持、開放共用的基礎上,學院未來之路會日漸清晰。

 

 

深耕合作辦學 推進産教融合

西南學院

著力開放合作,促進資源共建共用

西南學院注重與西財的良好合作,在充分尊重對方的基礎上,制定了合作辦學議事規則,建立了決策會、聯席會、協調會“三會”協商決策制度,在學院運營管理、師資和教材體系等方面的設計和制定上,體現開放合作、共用共建的大情懷、大責任、大格局。

著力産教融合,推動銀校協同發展

學院力促建行大學資管與投行研修院與西財金融學院合作,成立了國內首個銀校合作的私人銀行教研中心;積極配合總行大數據實驗室建設;推進物理渠道客戶體驗室與西財的合作;為總行戰略政策協調部與西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搭建橋梁,合作《新金融理論體系與實現路徑》課題研究。

著力內外賦能,有效服務社會大眾

自今年4月9日承接第1期培訓班以來,學院已累計承接培訓班83期,培訓學員5500人次,培訓量34000人天,有121人次總行副總經理及以上領導蒞臨學院參加培訓、授課和調研。此外,除建行內部員工外,還培訓了中小企業主120人次,企業管理人員99人次,地方政府人員69人次。授課師資共計約850人次,雙方師資比例基本各佔50%,西財師資基本為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包含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優秀師資;建行師資基本為副處及以上經營管理人員,其中副總經理及以上人員授課32人次。

著力打造特色,努力提升辦學品質

今年,學院已建立48人的名師庫和126門課程庫。打造並承辦了“先進製造業”專題研修培訓項目、私人銀行客戶企業轉型發展培訓項目、“紅色引擎”黨建教育培訓計劃等特色項目。

學院將進一步整合銀校資源,聚焦“三個能力”建設和“三大戰略”的落地,推動産教融合持續向好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推進教學流程規範化,持續提升教學管理品質;二是持續推進産學研協同創新以及高端銀行智庫建設,以辦好私人銀行教研中心為切入點,將高校的金融理論創新和建行的實踐探索相結合,共同研究解決鮮活的社會痛點、難點問題;三是加強學院隊伍、師資建設,提升合作辦學的專業化水準。

 

 

共謀 共建 共用 共創

上海金融創新學院(上海國際金融學院)

創新打造“我們的學院”

遵循“求真務實、嚴謹精益、開放創新”的原則,踐行“共謀、共建、共用、共創”發展理念。以“我們的學院”為理念,搭建各機構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智慧平臺。

“共謀”即踐行不忘初心、提升三大能力、落實三大戰略,以極強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共商共議、群策群力;“共建”是發揮好學院資源整合和組織推動的平臺優勢,凝聚各機構合力,打造提升員工能力、推動業務發展、主動賦能社會的強大引擎;“共用”是將學院産出和成果資源最大程度開放共用,打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共用機制,短期內建立異地公開課等多形式共用和成果轉化機制;“共創”即緊扣“創新”創造無限可能,在創新中實踐,在實踐中優化,在優化中提升。打造“國際化、創新型、高知化”的金融人才高地。最終實現學院的所有參與者心有所屬、訓有所處、宿有所居、需有所應,既獲得賦能,又主動賦能,將“我們的學院”打造成為學院的品牌和“第一標簽”。

創新推進專題培訓賦能項目和大型活動

聚焦併發揮學院“國際”“創新”兩大特色定位,先後圍繞“四大重點方向”和“八個系列”,共開展普惠金融、智慧大數據、學習型創新型團隊建設、國際視野拓展等重點領域共23期專題培訓

創新搭建並不斷優化“一供一需一平臺”

按照“師資專業化、平臺智慧化、需求精準化”整體思路,持續研究深挖和夯實打造教研教學核心能力。

創新拓展特色課程師資儲備,一是“內構+外聯”,二是創新研發核心課程項目,三是創新開設特色教學項目。

創新打造一體化智慧運營平臺。一是已建立從“需求發起-需求調研準備-需求調研-需求確定”的閉環需求評價流程。二是已研究編寫課程體系敏捷設計方法論,形成以“人才地圖、能力地圖”為維度的兩張課程設計圖,以及“教研教學方法流程圖”“需求確定流程圖”兩份設計流程圖。

創新建設網路“海上頻道”平臺,學習挖掘網路平臺功能,正打造集直播、演播于一體的特色直播室。

 

 

見世界 建未來

建行大學綜合管理部

2019年,圍繞我行發展戰略及《全行國際化人才發展規劃》,建行大學打造了“見世界·建未來”系列境外高校專題研修項目,一共15期,參訓學員451人。項目設計分為“服務全行重大戰略”“推進重點業務發展”“專項人才加速培養”“建行大學能力提升”四大類。

創新全流程管控機制,項目實施注重精細化管理

篤定項目主題,課程量身定制。精選參訓學員後,與校方多次溝通協商後定制符合我行實際情況的專屬學習方案。

優化流程管理,統籌多方參與。項目初始就引入所有利益相關方一起參與設計和實施。項目實施按照“制度化”“流程化”“專業化”“品牌化” 四化原則。 創新引入“渠道經理”和“項目經理”的“雙經理”制敏捷型項目管理模式。

整合優質資源,重構學習場景。重視學習場景的多樣性,既有專題講座、案例研究等理論學習,也有高科技企業、創新實驗室等機構實地調研,同時安排分組討論,讓學員與老師充分溝通和交流。

堅持實效優先,眾享培訓成果。15個境外項目一共輸出20個課題研究報告,涉及全球新格局下智慧銀行的變革與未來、創新發展交易性業務等與我行戰略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課題。此外,還要求學員回來後在建行內部通過學習工作坊的形式開展轉培訓,讓更多受眾能夠共用學習成果精華。

對建行大學國際化辦學的思考

堅持國際化是開門辦新生態企業大學的重要方向和基本原則。建行大學的國際化發展是為建行推進國際化戰略發展、落實《全行國際化人才發展規劃》的有力支援和保障,既著眼于開闊全行員工的國際化視野,又聚焦提升建行的全球影響力。境外培訓的著重點是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先進的研究方法。國內培訓國際化是建設新生態企業大學需要不斷拓展的新藍海。明年將繼續完善建行大學境外特聘學者庫,引入更多的專家資源在“建行大學堂”授課、在建行大學境內校區開展更多國際化的培訓項目。真正做到“在中國市場講好全球故事,在全球市場講好中國故事”。

 

 

“1+N黨建生態圈”模式探索

青島市分行分校

建設銀行履行國有大行使命擔當需要有效落地,“第二曲線”發展需要新方法路徑。青島市分行分校結合實際,探索黨建工作“12345”的思路框架——即體系化頂層設計“1+N黨建生態圈”模式,精細化實施“兩個精準定位”,標準化+特色化定制三類模版,專業化打造四支人才隊伍,著力構建“五同生態”。

一是體系化設計“1+N黨建生態圈”模式:“黨建共建搭臺+建行大學架橋+三大戰略賦能+N”。二是精細化實施兩個精準定位:首先,精準定位“三大平臺”,構築“五同生態”;其次精準定位“三端客戶”,對客戶進行分類和定位,同業中率先攜手兩類有共同紅色基因、共同價值追求、共同情懷擔當的G端政府客戶、B端大中型優質企業客戶,共同為其B端小微企業客戶、上下游供應鏈客戶、C端普羅大眾服務賦能。三是標準化+特色化定制三類模版,即黨建共建搭臺——一套標準化共建模式+1對1量身定制黨建共建方案;建行大學架橋——一套標準化課程體系+1對1量身定制金融培訓方案,建立“金智惠農”“金智惠政”“金智惠軍”“金智惠醫”等課程體系,與客戶共用優質教育資源;三大戰略賦能——三類標準化産品+1對1量身定制綜合服務方案。四是打造專業化隊伍:兩支金智惠民專家人才庫、兩支黨建工作人才庫。五是著力構建“五同生態”:文化生態——同築組織基礎、教育生態——同享教育資源、發展生態——同賦發展動能、鄉村生態——同推鄉村振興、社會生態——同擔社會責任。

通過打造“1+N黨建生態圈”,青島市分行增進了銀企關係——從面對面談業務到肩並肩承擔社會責任;升級了行銷模式——從到府求客戶辦業務到有尊嚴地行銷;提升了社會形象——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者到資源整合者;激發了內生動力——提升了黨員群眾凝聚力、夯實了基層黨建基礎。

在新模式探索中我們有兩個收穫。一是共同傳承了張富清精神,促進與客戶的黨建共建;員工積極對標先進典型,更加積極投身客戶服務。二是共同傳遞“利他”價值觀,從做“生意”到建“生態”,與城市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