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有光明
□ 郭玲玲
一場超出所有人預期的疫情,使原本應該洋溢著喜慶和團圓氛圍的新春佳節變得令人惶恐和緊張。口罩、酒精、消毒液、防護服成為緊俏急缺的物品。來自全國各地不計其數的醫護人員迅速向武漢和湖北地區集結,成為最美最勇敢的“逆行者”。即使是遠離疫情集中爆發地的人也都涉身其中,開啟閉門隔離的生活模式。2020年伊始,新年祝福言猶在耳,每個人都帶著對於未來最虔誠和熱切的祈盼準備開啟新一年的生活。未曾想到,生活卻以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讓所有人經歷前所未有的慌亂不安和恐懼錯愕。站在普通人的視覺角度,不由得想寫下此情此景下的感受和思考。
重拾2003年“非典”疫情的記憶。在網路和資訊傳播尚不發達的年代,尚未成年的我只能從大人們略帶焦慮的表情,以及周圍人談論的話題中感受到一些關於某個具有傳染性疾病的資訊。最大的影響在於由於學校封閉式管理,所有學生一律住宿,成為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開始。隨著高考結束、填報志願、進入大學,“非典”也逐漸銷聲匿跡,每個人的工作、學業和生活逐漸回歸到正軌。作為遠離“非典”疫情嚴重地區的孩子和學生,相比較那些在奮戰在疫情一線並甚至為之付出生命的醫護人員,以及雖然治愈後存活但身體飽受後遺症折磨的人們而言,我們是幸運的。
當相似的情景再現,這一次我們成為親歷者、見證者和參與者。17年過去,當年少不更事的孩子已成家立業,成為家庭中的“頂梁柱”。在得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危害性、傳染性和蔓延速度後,我們已經懂得及時説服家人提高警惕性。父母已經開始老去,習慣性秉承老舊觀念的他們明顯對於時下疫情的論斷半信半疑。假期裏陪伴他們看電視新聞和網路資訊,使得他們終於認識到目前的嚴峻形勢。通過電話一一謝絕親戚到府拜年,取消鄰里間打麻將的約定,儘量不出門或者少出門。沒有娛樂性的活動,沒有熱鬧聚會的春節假期,一家人卻比從前交談更多。從父輩酸甜苦辣的往事到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從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到國內外新聞,無話不談。時間看似漫不經心地滑過,但總是會在某些節點上凸顯出它所帶來的效應。我們早已不再是生活在父母庇護下的孩子,而是以不夠成熟老道但單純執著的處事方式,來給予父母家人關愛和保護,成長為他們眼中名副其實的“大人”,值得依傍和信賴。
疫情突如其來,也使得積極正面、陰暗醜陋、英勇正義、推諉搪塞的眾生百態暴露無遺,種種令人感動、淚目、憤懣、不安的事件所帶來的情緒,波及到每一個不能“倖免”的人。面對龐大人群流動的管控難度,面對國內外不實謠言和輿論壓力,面對醫療物資和人員的短缺狀況,面對人心動蕩的潛在風險,中國似乎再一次站到風口浪尖上,而它也再一次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和速度,全民普及疫情資訊、火速建醫院、懲處哄抬物價、處置不作為官員、打擊囤積居奇、保障物資供應……讓國人和世界感受到軍令如山律如鐵的中國力量,如何在內憂外患之際力挽狂瀾,阻擊疫情,成為至暗時刻中的光明所在、能力所在和信心所在。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一個全民“靜”下來的超長假期,使得人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小家庭中的身份轉變和成長變化,以及在企業、社會和整個國家中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反思。當疫情如此近距離波及每一個人,而不論其身份、地位、年齡、富裕或貧窮,也不論其是製造矛盾和問題的根源者還是無辜的路人,每個人都應該因此警醒。
珍惜與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光,給予他們必要的陪伴與溝通,體諒他們因為年老而變得絮叨和無知。習慣性保持冷靜、客觀、理智和清醒,它會讓你面對災禍和“跟風兒”的人群不至於過分焦慮和恐慌,能夠做出理性篤定的判斷。至少保持一個業餘愛好,讀書、寫作、繪畫、健身、手工等等,當一下子切斷與熱鬧非凡外界的來往,至少還有情感和精神寄託,不至感到孤獨、寂寞。善待自己的工作,或許賺錢不多還有壓力,但它至少會讓你維持一個正常的作息狀態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至於無所事事,萎靡頹廢。
從外部環境到內心世界,至暗時刻終將如潮水般退卻。經此一役,應有所領悟和調整,其實人所需並不多,生活基本有保障,身心健康而安寧,國家強盛,世界和平。
向奮戰疫情一線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