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領到“消費券”了嗎?
■ 沈紅琳
疫情的衝擊,讓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克服疫情對市場的短期影響,全國各地採用了一系列促消費、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工具來提振經濟,其中,有28個省份、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相繼發放“消費券”。
何為“消費券”?“消費券”就是用於消費的券,是國家用財政收入作為背書,向市民發放的現金替代物,用以補貼市民消費支出,刺激經濟回暖。在“消費券”的發送方式上,各地既有登錄就可領的通用消費券,也有實行“拼手速”“搖號”等方式,進行身份驗證後即可參與搖號或定時搶券。雲南昆明的李先生就參加了由建行雲南省分行獨家承接的當地“春城花都 好享昆明”1億元消費券發放活動,並通過“一部手機辦事通”APP進行了預約,經過三輪搖號,李先生中簽了餐飲、旅遊、體育消費券各一張。他表示,感謝建行和政府為老百姓謀實惠,自己將帶著家人外出好好玩一玩。
那麼,消費券又是如何拉動消費的呢?最簡單的理解,發放“消費券”其實就是在製造一場購物節,一場政府級別的更加普惠的大型“雙十一”活動。老百姓在消費中得到實惠,帶動某一類商品的消費後,同時也帶動了互補品及相關産品的消費,商家則用得到的收入盤活經營,位於供應鏈上方的供貨商也有了現金流,從而形成“消費—生産—消費”的資金迴圈。一張小小的“消費券”在不知不覺中帶動了消費的量級提升。通過産業鏈傳遞帶來總消費的倍數增長,這也叫“消費券”的“乘數效應”。
為了發揮“消費券”的最大作用,提高短期經濟拉動效應,“消費券”也被賦予了使用時限和適用範圍,“乘數效應”愈發明顯。有研究表明,今年“五一”期間,“消費券”的平均“杠桿效應”超過8倍,最高達到15倍。也就是説,每1元“消費券”可直接拉動8元消費,最高可拉動15元消費。
發放“消費券”,不僅是為了刺激消費,更為了促進整個經濟的良性發展。歸根結底,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只有需求旺了,經濟回暖的速度才能越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