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萬里 存乎一心 大學之道 朗然映人
----——在建行大學座談會上的講話
■ 田國立
同志們:
我們建行大學一年多來的嘗試到現在收穫很大,應該説沒辜負黨委的期望。現在很多人包括政府領導、企業家都主動與我聊起建行大學,説你們大學辦得真不錯。
一、情懷與責任
做教育的人沒情懷是不行的,又因教育是傳播理念的,建行作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秉承正確的方向理念尤為重要,這理念中便包含著責任意識。小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做好,要對社會負責任,大機構更要主動替社會想問題、替國家想問題、替客戶想問題。建設銀行在這方面一直有著優良的傳統,承繼社會責任基因的建行大學也需要帶著為社會、為國家、為建行培養更多人才的使命感,在辦教育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于金融人、于大學人而言更是不可動搖的價值追求。建行大學作為建設銀行設立的企業大學,在“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過程中,始終紮根人民所需、社會所需。大型金融機構一定要集聚向善的力量,如果金融不以人民為中心,業務前景便無從談起,只有以人民為中心來設計産品才能真正滿足市場需要。最早存款業務就是這樣的産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老百姓有了新的需求,我們的業務就得隨之創新,圍繞百姓需求不斷升級。同時,企業社會責任現在已經變成大家普遍的共識,西方也在轉變也同樣重視義利兼顧,提倡商業向善。
其實辦教育是最難的,除自身必須具備較強教學能力外,還得有一批壓得住陣的人,得舍得讓一批精英來到大學,大學不必非得有大樓,但必須得有大師,有了大師以後大家自然就産生靈感,自然會把課程設計得更合理、更貼切、更直接,也更接近一線同志們的需求。在座的各位可以説是“大學元老”了,一年多來,我們從總行最主要最前沿的崗位上抽調很多第一線的精英來到大學,就是希望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你們,能將大學當作自己的事業和理想,做出我們自己的特色來。
做教育、到大學教書,也是我自己的夢想,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現在好了,我們有了一所自己的大學,而且每週我都會收到更生同志的微信,內容也多是有關教育的。剛才有同志談到,來大學是延續了自己二十餘年的“教育夢”,其實咱們年輕的時候都有情懷、激情,經過幾十年磨礪之後,可能當時的激情和夢想就會歸於平淡。但人總得靠情懷做點事,現在我們在大學做教育,在這裡就該放下一些世俗評價,喚醒這份情懷,為建設銀行開拓事業,為國家探索一個職業教育的新路徑。
二、道與術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大機構之間最後比拼的不是一兩項業務,而是其所秉持的價值觀,所遵循的“道”。中國自古便在道和術的問題上有很深的研究,所謂“行大道”就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最大的“道”。當具備了這樣的思想後,技術上也就是“術”層面的問題,即使差些都還可以再鍛造、補救,只要肯下功夫就好。幹銀行不能光想著自己賺錢,還要想到客戶利益,就像我們的住房租賃、普惠金融戰略都是基於首先服務社會,沒有建立在社會責任感之上的産品都不可能有大前景。
大學各研修院可定期聚一聚,大家一起聊一聊思想層面的問題,沉下心來思考解決發展方向的“道”。做金融尤其要沉得住氣,不能急,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則難以有好的産品立足於世。我行之所以當年提出“要買房到建行”可以立足30年,都有賴於在現實和社會發展趨勢研判基礎上設計而來的一個大方向的引導。而“要租房到建行”同樣還會再立足20年,這也同樣是基於戰略上的考量。于大學而言,今後課程設置上,要多增加社會責任意識培養,並在此基礎上來設計産品,才不會背道而馳,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在日常工作中,大學也要形成一種彼此啟發、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文化氣候,並將這樣的氛圍傳遞到全行,從而將建行打造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機構,一個有靈氣的、不斷創新的地方。我們把這個美好希望寄託在建行大學身上,現在看來已是漸入佳境,未來在這方面還要再有所創造。
大家在大學的語境裏更應多進行深入思考,大學本來就是知識精英聚集的地方,特別是來大學的業務部門總經理們,大家都有著極其豐富的職業經歷和體驗,也都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和功底,不要局限在業務層面上,應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多思考前沿問題。比如疫情期間,就把建行金融科技戰略、建行大學線上教育都推向了新的探索高度。疫情之後,最明顯的社會變化就是線上業務忙起來了,這也給人類未來生活方式、辦公趨勢帶來了新的指引。大家雖然只是網上見面,但是工作依舊推進,有些工作效率還顯得更高了,比如公文流轉比紙質版時要節約一半時間。另一方面,疫情也讓我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有了更為切身的反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擘畫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樸素的自然觀,是對天人合一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三、案例與實踐
幾位同志都在推薦近期的《數字建行大學》系列線上課程,以後可以有意識地將大學的熱門經典課程整理成集,作為建行對外文化交流的載體。大家都是從業務一線來到大學的,還是要保持一種鮮活勁兒和國際視野,課程設計上要注重來自於實踐且高於實踐。作為企業大學,我們受培訓的人員都是帶著問題來的,課程設置要對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同時,大學要多吸取一些國際上優秀的教學經驗,通過還原真實案例,讓學員扮演其中的決策角色,深刻體會市場的瞬息萬變和決策的重要及艱難,並舉一反三學會避免危機、解決危機和危機後的處理應對。
新金融需要對經濟、文化、哲學、地緣政治、國際關係都有所涉獵,寬廣的知識面會幫助建立正確的方向感,由此再設計産品才可能有價值。
四、融合與推動
大學即企業,企業即大學。建行大學應與業務條線形成合力,有效支援全行業務發展,在融合中發揮大學的作用。建行大學與普遍意義上的大學研究不同,我們不是單純地坐而論道,還得起到幫助行內推動部門改進工作的作用。在座各位很多曾經也都是實打實的部門經理、行長,現在難得超脫出來又開始在大學進行更上一層的研究,要從學術的角度、專業的角度對部門發展提出建議,並負責督促改進。我們不止認識世界,還得改變世界,做教育的人沒情懷是不行的。
在融合過程中,大學應多發揮其自身的指導性作用,形成權威,重要的研究成果要到行裏做報告,在工作會上講給大家聽,推動實踐,真正形成産學研一體化。同時,大學應創造出一個自己的文化:研究型的、減少行政化的,有感而發、流露真情的,充滿讀書學習、研究討論氛圍的文化。就好像這次座談會一樣,超脫出一些形式化、模式化的禁錮,大家可以較為放鬆地從學術上進行深入而開放的探討,圍繞一些話題,如新金融理念、數字化未來、金融趨勢、重大事件案例等,包括對國家最新的金融政策、中央最新精神的解讀等。未來我也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大學的教育事業中來,經常與大家互動座談,共同營造一個實事求是、簡單直接、學術研究的大學氛圍。
謝謝大家。
(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