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報客戶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建行報客戶版

炒傀儡

發佈時間:2020-07-08

 宋培如

炒傀儡也名炒苦累,是晉蒙冀三省交界地帶的一種民間食品,由山藥(其實是馬鈴薯)、莜面、胡麻油製作而成。至於為什麼叫這麼具有鄉土氣息的名字,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也不得而知。土氣歸土氣,但它確實營養豐富,對於脾胃不好的人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父親常説,他最喜歡吃的飯是奶奶親手做的飯,而奶奶親手做的飯當中,他最愛炒傀儡。

父親在讀高中的時候失去了他的父親,那時候家裏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幾畝薄田、兩間草屋就是全部的家産。作為家中的長子,上有父母需要侍奉,下有年幼的弟妹需要供養。懂事的父親噙著眼淚離開學校,並將他的書本全部打包高高吊在了房樑上,他要棄學回家幫著奶奶一起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奶奶知道後,拿著笤帚將父親痛打了一頓,完後母子二人又抱頭痛哭,她不同意父親輟學。

奶奶出生於地主家庭,卻沒有享過一天地主家小姐的福。她的父親抽鴉片敗光了家業,她又是出生在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不到十六歲就不得已下嫁給了貧農的爺爺。但她一輩子心高氣傲,堅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就算中年守寡,她發誓砸鍋賣鐵也一定要讓家裏的四個孩子全部接受教育,用讀書來改變命運。所以,她是不可能同意父親輟學的。父親返校時,奶奶用家中剩餘不多的口糧為他做了一碗炒傀儡。多年後父親與我説起當時那頓飯,眼中依然滿含熱淚。

那時父親在離家30公里外的縣城讀高中,平時在學校只舍得吃小米飯、鹹菜、窩頭,每週末回家的時候奶奶才會想辦法給他做一頓好吃的。但家裏實在拿不出像樣的食物,有一雙巧手的奶奶便利用家中有限的馬鈴薯、莜面為父親做了一頓又一頓炒傀儡。

炒傀儡其實並不容易做,得先將馬鈴薯擦成細絲兒,和莜面一起上鍋蒸熟,然後在鍋裏放適量的胡麻油,鍋熱後放入蔥薑蒜,把蒸熟的馬鈴薯莜面放在鍋中翻炒,再用小火燜一會兒入味。父親説,每當他坐在低矮的草房中看書時,奶奶揭開鍋散發出的馬鈴薯與莜面的香味,是他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

其實,奶奶的炒傀儡不僅是父親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也是我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

我出生的時候,奶奶已經六十歲了。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的她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見我父母工作都忙,主動承擔起照顧我的責任。小時候的我挑食厲害、骨瘦如柴,醫生説是脾胃不和所致。這時候,奶奶又拿出她的絕活,用炒傀儡來喚醒我沉睡的味蕾。只是,為我做這道食物時她更加細心。那時候生活條件稍稍好一點,節儉了一輩子的她會選擇買上等的紅馬鈴薯和上等的精莜面,這樣做出來的炒傀儡更加軟綿,更適合脾胃不和的我。説也奇怪,挑食的我對她別的拿手菜不感興趣,唯獨對炒傀儡情有獨鍾。每次從外面瘋玩回來,剛一走進院子便會被炒傀儡的香氣吸引。看著我大口吃飯,奶奶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正是有奶奶的悉心照料,出身時不到五斤弱如瘦貓的我,如今長成凈身高一米六八、體重一百多斤的女漢子。

然而,為我們兩代人奮鬥了一輩子的奶奶似乎並沒有得到上天多少憐惜,到她八十多歲的時候還患了胃癌並最終被其奪去性命。她的人生就像是炒傀儡的另一個名字——苦累,一輩子辛苦勞累為別人而活,為親人付出全部卻沒有好好享過一天福。